托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托班教案 > 托班数学教案

托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

时间:2022-02-23 17:40:28

托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托班数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第1篇教案

  托班数学活动罐子叮当响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和摆弄中感知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乐意大胆说话。

  活动准备:

  1、方形与圆形的罐子若干

  2、大筐两个水相逢

  3、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饼干

  4、各种辅助器具若干(积木、小棒、小动物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今天我请来了一些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他们都躲在这个圆圆的大筐子里了,谁愿意来请好朋友出来。

  二、看看、说说、比比罐子的形状、颜色与大小:

  1、请其中的一位幼儿来摸出罐子:你请出的是什么朋友呀?这个罐子朋友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再请一位老师来摸出一个罐子:这是一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罐子?

  3、两个罐子比一比,一样吗?(一个是方方的、一个是圆圆的。)

  4、谁也想来找个罐子做朋友?(请幼儿每人来找一个罐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一一交流比较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仔细看看谁的罐子和我的是一样的,比一比谁的罐子大?找个好朋友比比谁的罐子大,谁的罐子小。

  三、吃饼干:

  1、师:嘘……,什么声音?哪里来的声音?谁的罐子里有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看一看有什么东西?(原来是饼干呀。)

  2、说说饼干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

  3、分饼干吃:说说自己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四、罐子响叮当:

  想想怎么让罐子发出声音?(拍拍它、敲敲它、在罐子里放东西摇一摇,罐子都会发出声音。)

  五、罐子躲迷藏:

  宝宝让手中的罐子分别躲到圆圆的和方方的家。

第2篇教案

  教学活动目的:

  1. 培养幼儿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2. 培养序列与配对的概念。

  操作方法:

  1. 教师介绍工作区域,取铺工作毯、工作卡。

  2. 教师拿用具,托盘内放置嵌板,介绍今天的工作名称。

  3. 教师展示工作:

  (1) 用三指捏的方式从左侧的开始一个一个拿出来,放到对应的洞穴前面。

  (2) 三段式教学:将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到前面,教师命名: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请幼儿指一指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教师手指着提问:这是X X,这是X X。将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回原处。

  (3) 从最大的开始用右手捏住柄,左手食指、中指从前往后划,再用左手食指、中指从左向右划洞口,比较大小,放回洞穴后用食指、中指触摸洞穴划圈。

  (4) 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放回。

  (5) 全部放回后,将其竖放,双手食指、中指沿边缘划。

  4. 幼儿尝试,教师指导。

  5.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1. 插座圆柱体其他几组。

  2. 蒙眼做插座圆柱体组。

  3. 将四组全部拿出,将一样的圆柱体放在一起。

  错误控制:

  每个圆柱体只能嵌进适当的圆柱插座。

  兴趣点:

  1. 三指捏的方法。

  2. 每个圆柱体有自己特定的洞穴。

  注意事项:

第3篇教案

  教育目标: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课件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123。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3、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数字的屋子里去。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吧,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有1的房子,2个送到有2的房子,3个……)

  (2)集体验证。

第4篇教案

  活动目标:1、能给3之内数目的物品排列,幼儿初步体会数序。

  2、加强按物品的数目相配对应的数字点卡。

  3、在幼儿教师的启发下,理解教学动手操作过程,能准确地开展动手操作。

  教学预备:

  水果物品(苹果1个、桔子2个、梨子3个),独自的小动物图片(每种小动物数目各自是1、2、3),1—3的数字点卡,盘子3个,大归类箩筐1个。

  教学过程:

  一、母亲买的水果。

  1、幼儿教师(展示一篮水果):这就是母亲刚刚买来的水果,请你协助母亲一块儿来收拾水果好不好?

  2、师幼将水果取出来放于桌上说说:有哪一些水果?

  3、引导孩子思索:我们怎么样收拾它们哩?启发孩子把一样的水果放于一個盘里。

  4、请孩子数一下每种水果有几个,启发孩子给水果排队,最少的水果放于最前方,多的水果放于后方。排好后请孩子说说:1个苹果、2个桔子、3个梨子。

  5、请孩子给水果送数字点卡,勉励孩子边送边讲:一個苹果送一的数字点卡……

  二、孩子动手操作教学。

  1、甜甜的水果:观测和察看小卡片,请孩子先将相同的水果放于归类盒中一個格子中,接着按物件数目的多少调整顺序,最终再给水果送数字点卡。

  2、动物孩子:请孩子先将一种小动物放于一個归类格中,接着,启发孩子按小动物数目的多少调整顺序,最终再给小动物送数字点卡。

第5篇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1、学习点数1、2、3. 。2、感知数量1、2、3的意义。

  准备:小动物手偶一个。

  苹果、香蕉、梨的图片个3个。小盘子一个。

  过程:1、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摆放成一排,然后拿着手偶说:“妈妈让小猴去买水果,而且要求它买3个苹果、3个梨,可是小猴还是不会数数,我们帮它一起数好吗?”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帮小猴数苹果。数数的时候,教师要手持手偶,注意碰触每一个苹果,示范手口一致的点数技巧。数完苹果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去数梨和香蕉。

  3、请1~2名幼儿来操作手偶数数,如:可以请幼儿在盘子里放1个苹果或2个苹果等。

  重点: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的进行点数。

第6篇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1、教幼儿认识数字1,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2、培养幼儿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活动准备:教具:磁性教具:一只兔子。图片:一根萝卜。数字卡片1。学具:铅笔、本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只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出示小兔)它是谁?有

  几只小兔?

  2、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小兔子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一

  根萝卜。)请问有几根萝卜吖?

  (引导幼儿正确并快速感知数量)

  教师小结:一只小兔子拿了一根萝卜。

  二、出示卡片数字1,引导幼儿感知数字1 的概念。

  1、引出数字1。

  师:我们知道一只小兔子和一根萝卜都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那今天

  朱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一只小兔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1)那一根萝卜呢?(数字1)

  教师小结: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1的物体。

  2、引导幼儿用数字1来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1的物体。比如说:数字1可以表示一只小兔子,数字1可以表示一根萝卜。那数字1还可以表示什

  么呢?你们可以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呢?你要用完整的语言来说哦,数字1可以表示什么呀?

  (请幼儿有秩序的描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讲完教室里的东西

  之后,可以让幼儿说说家里、外面的事物,尽量让幼儿说出更多数量为1的

  物体能和数字1联系在一起)

  3、让幼儿熟记数字的样子。

  师:数字1可以表示那么多的东西,本领真大!那数字1的样子你知道

  吗?你觉得数字1像什么呢?(铅笔、木棍。。。)

  (引导大胆想象,让幼儿更加能够熟记数字1的样子)

  4、引导幼儿用右手在空中用手指写出数字1。

  师小结:数字1像一条有点斜的竖线。

  三、让幼儿学习正确书写数字1。

  1、教师正确示范书写数字1。

  2、提示幼儿要坐端正写字,同时要爱护自己的物品。

  3、评价幼儿的书写情况。

  注:教师巡视幼儿的书写情况,及时的发现、指导幼儿的书写。

  四、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1、幼儿有秩序的把学具收拾好。

  2、教师评价幼儿的上课状况及书写情况。

第7篇教案

  教学目标:1.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2.尝试解决简单问题。活动准备:1.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2.超市布置:陈列最大的、大的、最小的帽子、围巾鞋子、上衣、裤子、袜子、毛巾、水杯、牙刷等。

  活动过程:

  一、 小狗排排对。

  1 、有三只小狗要出去散步,它们嚷嚷着要去买帽子。2、 出示教具: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三只小狗都想排头,结果吵起来了!

  3、请幼儿告诉小狗应该怎样走?(排排队走)

  4、引导幼儿观察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样排队?

  5、问幼儿谁愿意来帮小狗们排排队?并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它们排队的?

  二、小狗买帽子。

  1、到了超市,三只小狗就抢着试帽子:最小的狗一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啥也看不见了;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了一只耳朵……小狗们急坏了!

  2、谁会给小狗挑帽子?请个别幼儿为小狗买帽子。

  3、引导幼儿知道并说出:最大的帽子给最大的狗,大帽子给大狗,最小的帽子给最小的狗。

  三、为小狗买东西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超市里还有什么?

  2、老师请一部分幼儿做售货员,要求售货员必须将物品整理好(物品可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帮助小狗买东西。要求售货员要热情,顾客要有礼貌。

  3、教师观察售货员能否正确排序,观察顾客能否帮助三只小狗买到合适的物品,如我给最大的狗一条最长的围巾;给大狗一条长围巾;给最小的狗一条最短的围巾。教师观察顾客能否运用语言来表达排序结果。

  4、给狗儿们送礼物。

  5、送完礼物后跟狗儿们道别。(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刘真)

第8篇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从实物图形的感知过渡到图形概念的初步理解。2、初步培养幼儿通过探索判断事物特征的能力。活动准备:1、让幼儿触摸具体的不同形状的常见物品。2、鼓励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几何泡棉探索摆弄,无颜色限制。3、几何形状玩具的操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拿三个形状的轮廓图和一个图形,请幼儿帮这个图形宝宝找家。

  二、游戏:“跟我学”

  教师拿一个图形的轮廓土,幼儿快速去拿与轮廓图相同的图片。然后到轮廓图上比一比,体验一下是否一样。教师也可以请幼儿拿出一个轮廓图,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图片。

  三、幼儿探索操作

  1、几何形状的泡棉人手一份。红、黄、蓝三色彩笔或蜡笔。让幼儿取出红的框,蓝色的三角形,先尝试操作第一组图,拼好后,请幼儿把拼好的图的颜色在树上涂出来。

  2、组合建构

  请幼儿观察书中都有什么颜色的图形,红框里有什么图形,红框旁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他们两个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刘真)

第9篇教案

  活动目的

  1、 通过游戏的方式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2、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加深对单双的认识。

  3、培养幼儿的相互协作能力,使之体验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玩具火车头、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等。

  2、 贴绒教具:1到10的数卡和小圆片各五份(每份小圆片60个)。

  3、 写有1到10的长条形纸每组若干张。

  4、 幼儿人手一份红、黄小花(一份为单数、一份为双数),人手一个几何形挂件和一张“魔术纸”

  活动过程

  一、 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好多的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认真动脑筋之后才能得到,你们愿不愿去?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幼儿进活动室)

  二、 通过尝试,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 放投影片1,幼儿通过观察,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请半圆形一组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按从左到右顺数的顺序排队。(幼儿集体检查并认读)嗯,真不错,但是你们别以为这些数字很简单,它们里面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试一试、找一找其中的秘密,好吗?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看小电影,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它们排队得有什么不同。(放投影片1:6条鱼、5只虾)

  (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像6条鱼能两个对齐了排队,都成对的,与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双数;像5只虾这样两个两个排到最后还有一个单个的、不成对的,与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单数)

  2、 第一次尝试,幼儿每人摆两份小花,并说出分别摆了几朵红花、几朵黄花,是单数还是双数。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桌上的小红花和小黄花都拿来试一试、摆一摆,然后告诉肩窝红花有几朵、黄话有几朵,是单数还双数。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摆,才能看出是单数还是双数)

  3、 第二次尝试,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采矿了和方法进行尝试,找出10以内有那些单数、那些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连知识宫的难题也难不倒你们,那么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找一找10一内的十个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有绒布、数卡、圆片、纸、笔等,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试一试、找一找,看谁第一个把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找出来。

  (请一组幼儿到前面摆圆片,然后请幼儿回答是用什么办法找的?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教师小结)

  三、 加深尝试难度,迅速区分出10以内的单、双数

  1、 放投影片2,请幼儿看看上面有些什么?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2、 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或周围有些什么?有几个?是单数还双数。

  3、 变魔术:请幼儿按要求将“魔术纸”上的单数(或双数)用彩笔涂满。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不好?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

  四、 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

  老师:今天我们在知识宫找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该乘着火车回家了,倪老师和吕老师做火车头,请小朋友看看胸前图形上的数字,是单数的到倪老师这列火车、双数的到吕老师那列火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五、延伸:单数和双数变身

  单数加一个或减一个就变成双数;双数加一个或减一个就变成单数了。作为我们下一个活动的选题。

第1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

  2、在辨别大、小的基础上,学会按大、小分类。

  3、 学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活动准备:

  1、分别贴有大、小字卡的大房子、小房子。大、小红花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玩具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辨别大小。

  1、讲述故事:秋天来了,天气很凉爽!玩具王国里的玩具宝宝们都出来玩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玩具宝宝呢?

  2、分别出示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引导幼儿辨别大、小,并说出大、小。

  二、帮玩具宝宝找家,尝试将大、小分类。

  1、继续讲述故事:这么多玩具宝宝啊~!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的可开心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该回家了!玩具宝宝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它们伤心的哭了!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

  2、请幼儿帮玩具宝宝找家,教师引导幼儿将大玩具放在写有大的大房子里,小玩具放在写有小的小房子里。

  三、活动结束,让幼儿说出“大的”“小的”。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们都送回了家,它们要谢谢你们,给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并要求孩子说出自己拿到的花是“大的”还是“小的”。

第1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 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 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 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 比大小

  (1) 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 幼儿自由交流。

  (4) 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 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

  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

  跺脚的方法同上。

  5、 找大与小

  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

  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 ,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第1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的用好听的歌声来表扬母鸡妈妈

  2。能准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将其放入相应的篮子里

  活动准备:

  母鸡妈妈的裙子一条,头饰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积木若干,三个装有这些图形的篮子,几个肯德基的杯子

  活动重点:准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导入

  老师:瞧谁来了呀?(母鸡)母鸡妈妈想请你们做我的宝宝,好吗?小鸡快到妈妈身边来,让我亲一亲,抱一抱,好吗?

  2、母鸡生蛋

  老师: 和宝宝们在一起真开心,可是妈妈怎么发现有点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宝宝们,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哒,咯咯哒-------(出示积木)

  老师:哇!我生了那么多的蛋蛋,宝宝们妈妈本领大吗?快来夸夸我呀!(《老母鸡》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师:刚才,我生了那么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种形状的蛋蛋,你们喜欢吗?(请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形状)

  现在,妈妈请来了我的好朋友,“肯德鸡”,这个杯子里装着各种形状的蛋蛋,请每只小鸡宝宝拿一个杯子,把里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样形状的篮子里,好吗?(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托班的老师,在活动设计时我也是充分的考虑到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再根据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个权衡。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我还是比较好的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情绪。同时在预设活动中,我整合了音乐,计算,语言,并且我个人觉得整合得还是比较得体的,没有一种硬生生的强制增加上去的感觉。为了更好的带动孩子们的情绪,我即兴的增加了一些打气的动作来渲染孩子们,以前哭闹得很厉害的王济海,被我的举止吸引了很快的投入到活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主题学习,对于母鸡有了一点认识,所以当我以母鸡妈妈的身份要求他们来做我的宝宝时,孩子们显得很热情,并且从始至终王欣宜总是叫我“妈妈”,看来这个角色在她的头脑里已经根深地固了。

  只是在活动的设计中,应该将“鸡蛋宝宝”放在活动室中让孩子自己去拣,篮子也应该放在不同的地方,避免太拥挤。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他们比较喜欢模仿,喜欢反复的摆弄物品,反复的重复一个动作,所以我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这样的形式来带动他们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第1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小猪。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养成互相谦让的品质。

  活动准备:美丽的森林场景、数字卡片1——9、圆点卡片1——9、小房子9幢、小猪大卡片1——9张

  活动过程:

  一、童谣《小肥猪》引入。

  师:小猪宝宝,过来让妈妈看看你们长得怎么样?(幼儿围在老师身边一起律动童谣。)

  二、新房上的秘密。

  1、 师:你们吃得好,睡得香,所以都长得胖胖的,真好,妈妈也真高兴。前几天妈妈在森林里给你们造了许多漂亮的小房子,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房子上还藏着秘密,看你们谁能发现。

  2、幼儿自由欣赏新房,寻找房子上的秘密。

  3、集中交流。(新房上有圆点卡片,它能表示多和少。)

  4、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找到与圆点表示相同数量的数字卡片。

  师:圆点上的多和少可以用数字宝宝来表示,那我们一起帮圆点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吧!

  5、猜猜小房子上的卡片有什么用处,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6、交待妈妈设计卡片的用意。

  师:刚刚呀你们都说了好多好多卡片标记的用处,是的,不同的地方标记有不同的用处,今天呀妈妈用这些卡片就是告诉你们,每幢房子上面圆点或数字是几就住几只小猪。

  三、小猪住新房,尝试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要去住新房了,你可以请上你的好朋友,住进你们喜欢的新房,等会儿妈妈要来检查的,你们不可以争抢的哦。

  四、根据小猪大卡片上小猪数量的多少,找到相应的小房子,进一步巩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刚刚我们的小猪宝宝真好,都能和好朋友一起住新房,看,我们还多出了许多房子,那我们邀请远方的朋友一起来住,好吗?我们根据他们上次寄来的照片,帮他们安排好新房吧。(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检查。)

  五、音乐律动《小火车》。

  师:房子安排好了,那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接他们吧!

第14篇教案

  活动目的:

  1、引导孩子认识数字1——5。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初步建立数与物间的关系。

  2、增进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筐五只(贴有数字1——5)、印章若干、纸条若干张、印泥、塑料 小动物等。

  活动实施:

  1、父母先根据孩子的能力引导他(她)认读数字1——5。然后启发孩子选择一种塑料小动物按小筐上的数字送一样多的小动物。

  2、引导孩子选择一个数字和一个印章,在纸条上敲图案,使图案与数字相符合。

  提示:

  1、父母一定要逐步提高活动的要求,以免孩子失去活动的信心。

  2、活动后请把玩具整理好。

第15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 初步尝试按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教学准备:

  小蚂蚁头饰;大小的饼干若干;大小篮子各一只;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做准备动作。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蚂蚁宝宝。

  蚂蚁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宝宝们去搬点粮食。我们先活动活动,待会儿搬食物才有 劲。引导幼儿跟儿歌做动作。

  二、游戏:找饼干

  1、饼干要和我们躲猫猫,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了饼干。

  2、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3、和饼干一起跳舞(律动)

  4、找到好吃的饼干,心里真高兴,我们来跳个舞吧。

  三、游戏:根据大小送饼干

  数数你找到几块饼干?它们一样吗?那里不一样?你找到的是什么饼干?(区别大小)

  1、认识大小标记。

  妈妈给你们准备了两个篮子,篮子上还有标记呢。(初步接触大小标记)

  2、按饼干的大小分类。

  幼儿送饼干,老师个别指导。

  3、看看饼干宝宝找对家了没有。(大家一起验证)

  4、体验成功的喜悦。

  宝宝们把饼干都送到家了,我们一起念首儿歌庆祝一下吧!

第16篇教案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

  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

  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

  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

  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

  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

  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纸1

  老师:这张纸上有什么?还有什么?有几条虫子?一样多吗?每只鸡都能吃到虫子吗?

  2、出示示范纸2

  老师:这张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每只鸡都有虫子吃吗?那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助这只小鸡?

  3、出示示范纸3

  老师:纸上有几只鸡?有几条虫子?想各办法把他们变得一样多?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第17篇教案

  托班数学教案:圆的和方的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它们。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1-17][1-18]

  2、活动室的摆放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你喜欢汽车吗?

  那你来告诉老师汽车上哪儿是圆的,哪儿是方的?

  讨论: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趣味练习—找相同的形状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你认识图片上这些东西吗?

  缸子,饼干,西瓜,汉堡,表,三角铁。

  (2)你们知道这都是什么形状的吗?

  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汉堡市什么形状的?

  它们有什么不同?

  3、趣味练习—找相同的形状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请你找一找,图片上有什么是圆形的?

  (球,西瓜,橘子,车轮。)

  (2)找一找图片上有方形的东西吗?

  (本子)

  4、请幼儿寻找活动室,什么东西是圆形的?什么东西是方形的?

  (幼儿自由寻找)

  5、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第18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复习2以内的点数,在游戏中尝试区分红黄绿色。

  2、初步引导幼儿感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1、物质:红黄绿色汽车挂卡与幼儿人数相同;红黄绿色圈各一个;

  2、标有颜色和点子的停车场六个。

  三、活动重难点:

  1、复习2以内的点数

  2、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四、活动过程:

  (一)汽车开来了:

  1、 幼儿身挂汽车挂牌,边唱歌边开车进入场地。

  2、 说一说自己开的是什么车?

  3、 说一说自己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车?

  4、 按喇叭:

  (1)听老师说数字,按喇叭。

  (2)看图片,按喇叭。

  (二)红绿灯:

  1、 马路上有许多和走路的人,是什么来指挥交通的?

  2、 我们现在一起来玩一个红绿灯的游戏好吗?

  3、 教师介绍玩法: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准备。

  4、 师生共同游戏。

  (三)、停车场:

  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车子的颜色和点数。

  2、 引导幼儿观察停车场的颜色,及其标志上的点数。

  3、 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和点数将车子停到相应的停车场上。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第19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3。

  2、让幼儿能用实物来表示1、2、3。

  3、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喜欢数学课的氛围。

  二、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2、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袋子以及水果图片若干。

  4、数字宝宝卡片1、2、3幼儿人手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用儿歌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活动开始: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活动结束: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四、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使其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同时考虑到哪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增强其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在益智区里投放今天所的教具和相关活动用具,以便让幼儿课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及时的来操作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其对今天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20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 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

第21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形状饼干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鸡圆形房子、小鸭三角形房子、小猫正方形房子、小狗长方形房子若干。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参观各种形状的饼干,请他们说一说饼干的形状。教师小结饼干的外形特征。

  2、教师简单讲述饼干的制作过程。

  3、幼儿品尝饼干说一说饼干形状和味道。

  4、出示小鸡、小鸭、小猫、小狗木偶出来玩闻到了香味说:“我聞到饼干的香味了,我的肚子饿了,饼干在那呢?”

  5、小动物们寻找饼干:“哇,原来在这呢,有这么多漂亮的饼干呀。”小鸡说:“我最喜欢吃和我房子一样形状的饼干。”小鸭、小猫、小狗同上。

  6、师:“小动物们都想吃和他们房子形状相同的饼干,请宝宝们为它们去到家里去吧

  7、幼儿操作:给小动物送饼干,要求每一种饼干都要送到形状相同的小动物家里去。教师巡回指导。

  8、活动结束:带着小动物到草地上去玩。

第22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设计:上和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第23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感知圆及大小的含义

  活动目标

  1、观察由“长条”变“圆圈”、由“小”变“大”的过程,感知圆及大小的含义。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塑料打包带一根。

  活动过程

  1、教师故作神秘地说:

  我有一根细细长长的东西,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包装带:

  别看它细细长长、简简单单的样子,它的本领可不小,它会变戏法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它要开始变了。

  3、教师把打包带接成一个小圆圈,一、二、三!

  睁开眼睛看一看,它变成什么?

  气球太小了,我们一起来打气,好吗?

  4、教师让“气球”一点点变大,带幼儿边做打气动作、边说:

  气气气,变大喽!气气气,变大喽!……

  5、当“气球”不能变大时,教师放开打包带的一端让它弹起,并说:啪——气球破掉了!

  6、同上形式,反复游戏。

第24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叮当响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和摆弄中感知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乐意大胆 说话。

  活动准备

  1、方形与圆形的罐子若干

  2、大筐两个,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饼干。

  3、各种辅助器具若干(积木、小棒、小动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请来了一些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他们都躲在这个圆圆的大筐子里了,谁愿意来请好朋友出来。

  二、看看、说说、比比罐子的形状、颜色与大小。

  1、请其中的一位幼儿来摸出罐子:

  你请出的是什么朋友呀?这个罐子朋友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再请一位老师来摸出一个罐子:这是一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罐子?

  3、两个罐子比一比,一样吗?(一个是方方的、一个是圆圆的。)

  4、谁也想来找个罐子做朋友?

  (请幼儿每人来找一个罐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一一交流比较罐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仔细看看谁的罐子和我的是一样的,比一比谁的罐子大?找个好朋友比比谁的罐子大,谁的罐子小。

  三、吃饼干

  1.教师:嘘……,什么声音?哪里来的声音?谁的罐子里有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打开看一看有什么东西?(原来是饼干呀。)

  2.说说饼干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

  3.分饼干吃:说说自己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四、罐子响叮当:

  想想怎么让罐子发出声音?(拍拍它、敲敲它、在罐子里放东西摇一摇,罐子都会发出声音。)

  五、罐子躲迷藏:

  宝宝让手中的罐子分别躲到圆圆的和方方的家。

  小贴士:

  老师可以按季节和幼儿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如小包、透明的小盒子,

  里面装的物品也可以www.qinzibuy.com调整为花草植物或塑料小昆虫等。

第25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红黄排排队

  活动目标

  1、认识黄色,巩固认识红色。

  2、让幼儿学会把红、黄色进行分类。

  3、在玩中体验同种颜色排在一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找相同的颜色

  2、红、黄色玩具。

  3、红、黄色标志各一。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我的小手。

  1、引导幼儿观看场景

  提问:这里有些什么颜色的东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2、第一次分类:

  (1)教师准备好标志并引导幼儿观看,让幼儿按颜色排队,体验同种颜色排在一起的乐趣,

  重点认识黄色。

  (2)让幼儿认识颜色标志,并要求幼儿到自己的颜色标志处排队。

  你是什么颜色的?你排到到什么颜色的标志后面了?

  二、找找玩玩,体验快乐

  1、游戏:摇摇摇,变变变

  2、让幼儿把红色颜料送到红标志后面排队。(红色的集合)

  3、让幼儿把黄色颜料送到小毛驴后面排队。重点认识黄色。(黄红、黄颜料。

  三、趣味练习—找相同的颜色

  四、送饼干

  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走一走,跳一跳,请把红色的饼干送到柜台上,用同样的方法送黄色饼干。

第26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花儿朵朵(3以内数量)

  活动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尝试对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归类。

  2、在观察图片和提问的引导下,探索用点卡表示实物的数量。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花的图片6张,其中数量为1、2、3的花朵两张;

  ——1、2、3、的点卡片各一张,分类和底板。

  2、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套实物和点卡操作图片,分类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图片数量,认识点子标记。

  1、师:小朋友看这儿有什么?每张图片上有几朵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2、师:请小朋友说说哪些花是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花把它们放在分类盒的一个格子里。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他们都是几朵花?

  4、师:(出示点子标记)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 ?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上来拿一张点卡去找和它一样多的花做朋友。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花儿朵朵:

  师:(出示点数卡片和花朵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花朵图片,还有一些点子卡片。现在请小朋友先数图片上花朵的数量,然后将一样多的花朵放在一起。最后请小朋友选择点子卡片来表示有几朵花。

  2、给点子找朋友

  师:(出示操作材料)小朋友看!这画面上有什么?先点一下每样物品有几个,再用连线的方法将和点子一样多的物品连起来。

  二、交流活动:找一样多

  师:现在看着画面说说和一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2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3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

  师:小朋友们都能找到他们的朋友真聪明!

第27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鸡妈妈孵蛋(数字12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进一步熟悉数字1、2、3。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鸡蛋、小筐、数字1、2、3,小鸡宝宝。

  教学过程

  1、引起宝宝的兴趣。

  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2、复习数字1、2、3

  (1)教师:今天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几个数字宝宝呢?

  师幼一起说:有数字1、数字2、数字3。

  (2)教师:这是数字1的家,这是数字2的家,这是数字3的家。

  现在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哪个数字出现在小朋友的眼前,

  就请小朋友拍一下这个数字宝宝,然后告诉大家这是数字几。

  3、通过情景游戏,让宝宝知道数与量的对应。

  (1)帮助蛋宝宝找家。

  老师:宝宝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

  咯咯哒、咯咯哒、老母鸡真能干,又捉虫子又下蛋,哇!下了一个蛋!

  老师:那一个蛋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请一个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个鸡蛋送到数字宝宝“1”的家)

  教师小结:一个鸡蛋到数字“1”的家,两个鸡蛋送到数字“2”的家,三个鸡蛋送数字“3”的家。

  (2)进一步练习1-3数与量的对应。

  老师:鸡妈妈要www.qinzibuy.com准备孵小鸡了,可是这么多蛋,自己可孵不过来,

  鸡妈妈呀想请大家来帮忙,哪些宝宝想来帮忙呢?

  (老师请三个宝宝上来孵小鸡,引导其他的宝宝来喊1、2、3加油!)

  老师:鸡妈妈真能干,我们来看看这只鸡妈妈孵出来几只小鸡?

  老师:那一只小鸡应该送到数字宝宝几的家呢?

  (请宝宝来送,并引导宝宝边送边说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

  教师小结:一只小鸡送到数字‘1’的家,两只小鸡送到数字‘2’的家,三只小鸡送到数字‘3’的家。

  (3)今天我们还给这群可爱的小鸡准备了玩具呢!快来看看都准备了哪些好玩的玩具呢?

  教师小结:一个玩具送给一只小鸡,两个玩具送给两只小鸡,三个玩具送给三只小鸡。

  4、活动结束

  教师:鸡宝宝今天好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带着鸡宝宝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第28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开汽车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1”、“2”、“3”。

  2、能找到和自己胸饰上相同的数字。

  活动准备:

  1、托儿人手一份汽车胸饰,分别标上“1”、“2”、“3”的数字,大的“1”、“2”、“3”胸卡一套。

  2、三张标有“1”、“2”、“3”数字的椅子。

  3、开汽车的音乐、录音机。

  4、小动物玩具一个,小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一:托儿扮演小汽车自由的玩游戏“红绿灯”。教师提醒个别托儿红灯停、绿灯行。

  2、情境二:玩“找妈妈”的游戏。汽车妈妈出示数字卡片并问:几号汽车宝宝在哪里?几号汽车回答:在这里。同时开到汽车妈妈身边。

  3、情境三:说说我是几号车。小动物玩具和汽车宝宝做朋友,小动物问:你是几号车?小汽车回答:几号车。

  4、情境四:玩“找家”的游戏。听汽车妈妈的指令“汽车宝宝回家了”,汽车宝宝开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椅子处。也可分开说指令:几号车回家了,这次几号车回家了,最后请几号车回家。

第29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可爱的小鸭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初步尝试按颜色或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活动准备

  1.小鸭头饰;各种颜色、大小的鱼;与鱼同色的、大小的筐;

  2.音乐:五只小鸭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鸭

  1.教师:看,谁来了?(小鸭)

  2.教师:小鸭宝宝要和我们躲猫猫,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

  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了小鸭?

  3.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4.和小鸭一起跳舞(律动)

  二、游戏:找小鱼

  1.教师:玩得真累,肚子饿了怎么办?

  2.问:小鸭爱吃什么?我们去找找哪里有小鱼?

  3.幼儿四散寻找,老师www.qinzibuy.com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4.我们吃小鱼:数数你找到几条小鱼?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你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小鱼?

  5.教师: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吧。

  三、游戏:送小鱼

  1.教师:看看小鱼宝宝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把小鱼宝宝送回家时,我们怎么说?

  (情感的培养)

  2.幼儿送小鱼,老师个别指导

  3.看看小鱼宝宝找对家了没有。

  (大家一起验证)

第30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蚂蚁宝宝的一家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 初步尝试按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大小的饼干若干;大小篮子各一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蚂蚁宝宝。

  蚂蚁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宝宝们去搬点粮食。

  我们先活动活动,待会儿搬食物才有劲。引导幼儿跟儿歌做动作。

  二、游戏:找饼干

  1、饼干要和我们躲猫猫,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了饼干。

  2、幼儿四散www.qinzibuy.com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3、和饼干一起跳舞(律动)

  4、找到好吃的饼干,心里真高兴,我们来跳个舞吧。

  三、游戏:根据大小送饼干

  数数你找到几块饼干?它们一样吗?那里不一样?你找到的是什么饼干?(区别大小)

  1、认识大小标记。

  妈妈给你们准备了两个篮子,篮子上还有标记呢。

  (初步接触大小标记)

  2、按饼干的大小分类。

  幼儿送饼干,老师个别指导。

  3、看看饼干宝宝找对家了没有。(大家一起验证)

  4、体验成功的喜悦。

  宝宝们把饼干都送到家了,我们一起念首儿歌庆祝一下吧!

第31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哪个大、哪个小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

  2、在辨别大、小的基础上,学会按大、小分类。

  3、 学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活动准备:

  1、分别贴有大、小字卡的大房子、小房子。大、小红花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玩具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辨别大小。

  1、讲述故事:秋天来了,天气很凉爽!玩具王国里的玩具宝宝们都出来玩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玩具宝宝呢?

  2、分别出示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引导幼儿辨别大、小,并说出大、小。

  二、帮玩具宝宝找家,尝试将大、小分类。

  1、继续讲述故事:这么多玩具宝宝啊~!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的可开心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该回家了!玩具宝宝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它们伤心的哭了!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

  2、请幼儿帮玩具宝宝找家,教师引导幼儿将大玩具放在写有大的大房子里,小玩具放在写有小的小房子里。

  三、活动结束,让幼儿说出“大的”“小的”。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们都送回了家,它们要谢谢你们,给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并要求孩子说出自己拿到的花是“大的”还是“小的”。

第32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第33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圆的和方的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它们。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的形状1-18,1-19

  2、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1、小狗要过生日,朋友们送来了两个蛋糕。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 (圆蛋糕、方蛋糕)

  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玩具汽车

  1、引导幼儿观察,汽车上哪儿是圆的,哪儿是方的?

  2、讨论: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三、寻找活动室中像车轮一样可以滚动的东西。

  (茶叶罐、饮料瓶等)

  四、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五、趣味练习: 寻找相同的形状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说一说圆的和方的物品。

第34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找图形宝宝

  活动目标

  1、培养小朋友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识别能力。

  2、能迅速在一组图形当中找到大小、颜色或形状等与其他图形不一样的图形。

  3、培养小朋友视、听观察反应和思维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

  2、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首先问孩子们一些图形的认知,日常生活中哪些图形是圆形啊?正方形的物体有哪些啊?

  2、教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敲击小鼹鼠的游戏么?想不想玩啊?

  二、教师介绍游戏玩的方法

  1、进入到游戏键面,点击每个图标,获知每个图标的作用。

  2、点击游戏帮助了解游戏规则并且开始游戏。

  3、根据语音提示,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正确的鼹鼠。

  随机出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几种图形。画面上有4个地洞,随机会有一只小鼹鼠手举着一种图形出现。

  点开始键后,大恐龙语音出题(随机)。用鼠标(槌子)点击正确的答案。

  三、集体游戏

  1、教师演示,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操作。

  2、出题:首先www.qinzibuy.com草地景,根据语音提示,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正确的鼹鼠。

  3、随机出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几种图形。

  3、示意图:

  四、师生互动

  选一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教师协助小朋友操作,鼓励小朋友。

第35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数学游戏:“1”和“许多”

  游戏目标:

  通过直接操作实物的活动以及各种感官活动发展数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游戏玩法:

  1、每人一个数学盒,让孩子在盒上插棋子:先插一个红棋子,再一个一个插上许多黄棋子。(动手中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2、让孩子说出:“我插了一个红棋子,许多黄棋子。”收棋子时,先收一个红棋子,再把许多黄棋子一个一个收起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老师在沙土里插上许多胡萝卜让孩子看看,并说出有“许多胡萝卜”

  4、让孩子扮演小白兔拔萝卜,每拔一个萝卜都要说:“我拔了一个大萝卜”直到把萝卜拔完。(活动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5、让孩子把拔下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到篮子里,并说“篮子里有许多大萝卜。”(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6、老师敲一下小鼓,让孩子说出“老师敲了一下”。老师敲许多下小鼓,让孩子说出敲了许多下”

  7、让孩子在准备好的环境中找出“一个”和“许多”

  8、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找出“一个”和“许多”并且让孩子凭记忆说出幼儿园和家中的“一个”和“许多”

  9、用口袋装一个大球和许多小球,让孩子摸一摸,说出口袋里多少大球和小球

  10、通过运动觉让孩子感知“1”个和“许多”让孩子双脚跳一下和许多下等等。

第3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2、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本月在幼儿园爱上课数学活动中我选择了小班的数学《小猴过生日》这节活动。首先在选材上我是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而设计。整个活动的设计是以小动物来给小猴过生日贯穿整个活动,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的。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在导入活动时,我让孩子们在说一说猜一猜的过程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我的活动也在无形中被进行到下一个环节:引出三位小动物的出现,为什么我要先让他们知道三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呢?也是为后面一个环节做好铺垫的。让他们通过录音知道,并初步感受一下,两下,三下的概念。通过敲门、跺脚还有拍手不同形式更加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接下来猜一猜是哪位小动物来了,他们还是有一点知道的。

  在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小动物给小猴送水果礼物,通过PPT的形式让他们了解物与点子还有数的一一对应。我带他们一边看,一边数还一起说一“两个苹果可以用两个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助幼儿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

  那么整节活动结束之后我还是觉得自己在语言上不够精练,而且在语速上把握的不是很好,有点快,有点急,这种语速可能不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孩子,这也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上完课之后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许多诚恳的建议和要求,特别是在目标制定上没有好好推敲,制定的超出了小班孩子的范围,所以在完成度上没有能很好的掌握。中间环节老师们也提出可以用动物表演的形式进行,这样更加形象、生动,孩子们更加喜欢。在最后的操作过程中,我应该更加细致一些把数与物匹配起来,那么这样看上去会更加完整。以后的活动中,我还是要多加思考,多了一点经验了,把每次活动中的不足累积在一起,争取越来越好!

  活动反思

  体会到城里的通过这堂课我感觉中班有大多数幼儿对过生日除了知道要吃蛋糕之外其它的都不了解。比如朋友之间要送礼物,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唱生日歌,让过生日的小朋友许愿一起吹蜡烛再切蛋糕然后让主角分蛋糕给大家等等。课下想想可能由于我们班基本是农村的孩子对这种情况都接触的少所以了解的也少,农村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什么是过生日更不用说该怎么过了。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课程里要多多与幼儿沟通让她们也能感受和孩子的生活从而让他们的童年生活更有意义更精彩!

第3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 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短,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啊,巧虎妈妈要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里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2.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利用出现的长短不一的金箍棒、铅笔、直尺、勺子等物品,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来.源快思教.案网>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

  (3)通过观察、比较、谈话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长短的呢?

  (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

  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活动延伸

  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短认知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3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39篇教案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分类能力。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4的圆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糖果;贴绒动物卡片四只;货价三个;

  活动指导:

  1、小猪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猪,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开业了,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兔子、小狗、小猫)“有几只兔子?几只小狗?几只小猫?”

  “两只兔子和招牌上的什么东西一样多?三只小狗和谁一样多?;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四只小猫和谁一样多?”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猪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猪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包装时,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圆点?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就装上和圆点一样多颜色相同的糖。”

  (2)“小朋友把糖装好后,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说说: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也可以互相检查装对了没有。”

  (3)先请幼儿互相交流: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老师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3、帮助小猪将糖果按货架上的标记归类摆放好。(难点)

  (1)请幼儿看看货架上有什么标记?(画有糖的卡片标记、数字2、3、4)

  (2)货架有几层?每一层有什么标记?(颜色不同)

  (3)提出糖果摆放要求:两个糖就摆在和它一样多的货架上,红颜色的糖就摆在红色那一层。

  (4)幼儿分组按标记摆放。

  4、游戏:找朋友“小朋友帮助小猪把糖归类摆得这么整齐,小猪说谢谢小朋友,下午我们一起玩食品店的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来唱首歌庆祝食品店开业,好吗?”

  游戏规则:当老师唱3个朋友围成圈时,三个朋友就要手拉手围成圈。

  5、活动延伸:

  (1)请幼儿饭后检查食品店的糖有没有摆错的。

  (2)下午a请幼儿来玩食品店的游戏。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40篇教案

  活动前评析:

  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科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而比较多、少、一样多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我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在本活动中采用盖瓶盖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比较,再通过练习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最后,通过游戏活动“分点心”对所学知识予以巩固,层层递进。游戏中采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可爱的小羊形象,贴近幼儿,能更好的调动学习和操作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两群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知目标)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能力目标)

  3、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1、瓶子三组。

  (1)三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红、黄、蓝,三组。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的颜色相同(即如红色组的凭身为红色,瓶盖也为红色)。

  (2)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

  2、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卡通形象若干。

  3、点心卡片:香草蛋糕、巧克力草饼、青草沙拉若干分。

  活动过程实录:

  一、操作活动:盖瓶盖

  出示瓶身,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瓶子,可是这些瓶子的盖子都没有盖好,请你们帮它们找到盖子子,给他们戴上吧。

  1、第一次操作:请帮红色的瓶子盖上红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比瓶子多,并学习说“盖子比瓶子多”。

  2、第二次操作:请帮蓝色的瓶子盖上蓝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比瓶子少,并学习说“盖子比瓶子少”。

  3、第三次操作:请帮黄色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

  幼儿操作盖瓶盖,引导幼儿发现盖子与瓶子一样多,并学习说“盖子与瓶子一样多”。

  该环节采用幼儿操作导入,〈纲要〉提倡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学习”,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事半功倍。

  二、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

  1、请幼儿观察红色组的瓶子,观察后提问:

  师:请你们看看,红色的瓶子和瓶盖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幼:没有,盖子多出来了。

  师:盖子多出来了,它没有朋友了,好孤独啊,它会哭的,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多出来的盖子的问题。

  幼:可以再找来和红盖子一样多的红瓶子,这样就可以一样多了。

  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小红花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比瓶子少”的问题。

  三、游戏:分点心

  1、师:今天,青青草原上的小羊们来我们班做客啦,快来看看都有谁?

  出示小羊,分别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一一介绍。

  2、师:小羊们从那么远的青青草原来,肚子都很饿了,我们给他们分点心吃吧。

  请幼儿按要求给小羊们分点心:

  第一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块香草蛋糕,沸羊羊对香草过敏,请不要分给他。分好后要求幼儿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比,蛋糕比小羊少。

  第二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块巧克力草饼,懒羊羊最喜欢吃巧克力草饼了,请分两块块给他。分好后要求幼儿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比,蛋糕比小羊多。

  第三次分点心:请给小羊们每人分一份青草沙拉,分好后说说蛋糕和小羊比怎么样?

  幼:蛋糕和小羊一样多。

  四、师:小羊们都吃饱了,他们很开心,邀请我们到青青草原上去跳舞呢,走吧,我们一起排好队出发喽!

  本环节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能够更好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小班幼儿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越是接近孩子喜欢的形象越容易带动孩子自主学习,通过给自己喜欢的角色分点心,既能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巩固,又有效的贴和了孩子的心理,课堂气氛好,且孩子注意力集中。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41篇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抽象的图形理解不感兴趣,幼儿如果单纯的认知图形而不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为他们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亲自体验中认知、掌握。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说特征。在《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务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找朋友""帮图形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在生活中找到符合图形特征的事物。

  活动准备:

  方形、圆形、三角形头饰每个幼儿一个,背景音乐,提前在地上画好的三种图形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1、听音乐入场教师:今天图形宝宝们邀请我们去图形王国玩,小朋友想不起去?

  2、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请图形宝宝介绍一下自己。

  3、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教师小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坐的牢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大大方方本事好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真有用

  (二)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

  (1)哎呀,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四)游戏"找图形宝宝"地上摆好四种图形宝宝。

  老师示范:走、走、走,找个图形站站好。口令结束,找到口令中的图形站好(五)结束部分教师:小朋友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累了吧,我们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

  教师: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第42篇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每天午睡起床后总找不到自己的鞋子 或者穿错鞋子,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给鞋子宝宝找朋友》,其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更快地提高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配对。

  2、提高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按物体特征配对,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在教室一角制作一个鞋柜、自制鞋子卡片(与班级人数相同)、活动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电话响,老师接电话

  “莉莉打电话来,让小朋友看看他的家。”

  2、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鞋子特征。

  ——出示图片(莉莉家的鞋柜),让幼儿观察图片 ,并说出鞋子的特征。

  3、 学习儿歌《鞋宝宝》。

  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

  穿对了,高兴头碰头。

  穿错了,生气背对背。

  4、 引发幼儿产生去帮助鞋子找朋友的愿望。

  ——出示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再次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比较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有什么不同?”激发幼儿帮助明明家的鞋子找到好朋友(给鞋子配对)。

  5、 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帮鞋子找朋友,进行配对。

  A、 游戏:找朋友

  B、 游戏:纠错

  C、 游戏:送鞋子宝宝回家

  6、结束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紧紧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多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学习的乐趣。

  本活动最成功的是动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各感官间的协调性也增强。(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活动中幼儿不仅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讲,还要用手来操作,充分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之前让家长教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但提问时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

  2、教师在准备图片时不够大。

  3、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兴趣不是太高。

  4、游戏有些乱。

  虽然本活动有很多不足,但我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改掉这些不足,争取更大更多的进步!

第43篇教案

  教材分析:

  “小帮手”活动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求同”。按物体的属性求同和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是小班幼儿可以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之一。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本次活动选取了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袜子和常见的手套作为学具和教具,引导幼儿用袜子和手套进行配对、求同。

  活动目标:

  1.观察袜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颜色、图案),能将相同的袜子、手套进行配对。

  2.初步理解“一双”的含义.了解成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愿意参加活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按实物标记将物体分类的经验,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2.物质准备:晾衣架、夹子各若干,袜子每人一双,手套人手一副,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我们的袜子。

  师:看看,你的小脚上穿着什么呀?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呢?两只一样吗?哪里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袜子.初步感知两只袜子的大小、颜色、图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双”。

  2.晾袜子。

  (1)展现晾袜子的场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妈妈洗了许多的袜子,还没来得及晾,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观察、配对。

  师:一双袜子要晾在一个衣架上,那这只袜子应该晾在哪里呢?谁愿意试一试?

  个别幼儿示范将相同的袜子晾在一起,师幼共同检验。

  师:为什么把它们晾在这里?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的相同特征。

  (3)幼儿操作,将相同的袜子配对。

  师:还有些袜子没有来得及晾在衣架上,请你们每人拿一只袜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们夹在一起。你们愿意帮忙吗?

  (4)幼儿集体游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寻找的过程。

  师:袜子都晾好了吗?袜子一双一双晾在一起了吗?

  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收手套。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妈妈很高兴,大家都很爱劳动。瞧,妈妈洗的手套也晒干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下来吧。什么样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样的一副手套用夹子夹起来放在篓子里哦!

  (2)幼儿操作,迁移匹配袜子的经验,将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双”(一副1)。

  (3)相互检查配对结果。

  师:都放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都放对。

  4.结束活动。

  师:谢谢你们帮妈妈晾了袜子,还收了手套,我们穿鞋子回家吧。我们脚上两只鞋子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找两只一样的鞋子穿起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第44篇教案

  教材分析:

  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本主题《水果店》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养初步的比较判断能力。

  2、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苹果、梨、橘子卡片知识准备:去过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类摆放。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

  1、情景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水果宝宝跑到地上来玩这一情节,启发幼儿思考。

  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邀请水果宝宝做游戏"中渗透了数的感知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学法分析: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 游戏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活动流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共同探索操作,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三)活动延伸:巩固对数的感知及大小分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45篇教案

  教材分析:

  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本主题《水果店》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养初步的比较判断能力。

  2、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苹果、梨、橘子卡片知识准备:去过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类摆放。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

  1、情景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水果宝宝跑到地上来玩这一情节,启发幼儿思考。

  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邀请水果宝宝做游戏"中渗透了数的感知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学法分析: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 游戏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活动流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共同探索操作,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三)活动延伸:巩固对数的感知及大小分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46篇教案

  教材分析:

  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本主题《水果店》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养初步的比较判断能力。

  2、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苹果、梨、橘子卡片知识准备:去过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类摆放。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

  1、情景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水果宝宝跑到地上来玩这一情节,启发幼儿思考。

  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邀请水果宝宝做游戏"中渗透了数的感知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学法分析: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 游戏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活动流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共同探索操作,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

  (三)活动延伸:巩固对数的感知及大小分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教师得到了幼儿的积极配合,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幼儿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参加教学活动,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47篇教案

  教材简解:

  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色彩,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数数来源与生活,运用与生活,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数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数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

  教学目标预设:

  1.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3. 欣赏春天美丽的色彩,体验快乐的情绪。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幼儿对花朵数量及色彩的感知。

  教学难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教学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带;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设计理念: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在外出散步时,幼儿惊讶地发现五颜六色的花儿开了,还有小蜜蜂嗡嗡嗡的在花上飞来飞去,他们就学着小蜜蜂的样子跑来告诉我看到了什么?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所以我正好利用孩子的兴趣,特意为幼儿设计了"数花朵"的数学活动。

  设计思路:

  本活动先创设情境带幼儿去花园游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接着走进"花园"捡花朵,学会比较1和许多,并让幼儿把捡到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最后请幼儿对其分分类,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你们见过花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美丽花园。可要到达花园,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呢?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花园。

  (这个环节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捡花

  1.走进"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美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跃。)

  2.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巩固幼儿对数量和颜色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用"许多"来表示。)

  三、送花儿回家

  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

  四、找朋友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五、回家,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来到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48篇教案

  教学理论:

  一一对应是比较的物体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通过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喜欢的小动物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2、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花儿、蜜蜂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羊的图片)

  2、今天小羊可忙了,因为他要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他给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多的好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胡萝卜、青草、肉骨头、虫子的图片)你们能猜出小羊请的客人都有谁吗?

  二、在游戏中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1、幼儿帮助小动物找食物。

  (评析:在场地上分散设置了人手一样食物,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师:在前面的草地上有很多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我们每个小朋友找一样食物。一起去找吧!

  2、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

  师: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食物,可以用来招待哪个小动物?

  A:我找到了肉骨头,可以送给小狗吃!

  B:我找到的是胡萝卜,可以送给小兔吃!

  C:我找到了小青草,可以送给小牛吃!

  D:我找到的是小青虫,可以送给小鸡吃!

  (评析:幼儿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我找到的是小草,可以送给小牛吃或我找到的是小青虫可以送给小鸡吃等)2、幼儿喂小动物吃食物。

  师:小动物的肚子好饿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把食物送给小动物吃!每个小动物吃一个食物。

  (评析:在喂小动物吃食物的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量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能积极参与,个个都能动手,而且在活动中进行,幼儿兴趣极高,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3、讲评: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师:每个小动物都吃到食物了吗?请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比一比,小动物和食物哪个多?哪个少?

  A:小狗都吃到肉骨头了。

  B:小牛都吃到青草了。

  C:有一只小鸡没有吃到青虫。

  D:多了一个萝卜。

  师:小动物们说我们的食物真美味,谢谢你们!他们会把我们的热情招待告诉我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三、活动延伸--游戏《采花蜜》。

  请带花儿头饰的幼儿站好,请带蜜蜂头饰的幼儿去采花蜜。(规则:每朵花前只能停留一只蜜蜂。)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第49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 :

  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50篇教案

  教学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教学延伸: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第51篇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教学准备:

  1、自制教具小拖车(3节车厢)

  2、实物教具:水果,香蕉 苹果 葡萄 梨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问好!

  1、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拖车,还有好听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用了,(出示小拖车)

  2、复习:3以内的点数:让孩子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

  二、基本部分尝试学习

  1、讲故事:《三只小猪》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幼儿帮助小猪捡水果。

  (1)老师讲述故事,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黄黄的香蕉”时就问幼儿:“猪老大发现香蕉,不知怎么办?孩子们快帮帮猪老大吧!

  (2)动手操作:一个一个数香蕉,1 2 3 4 一个一个装进小拖车、老师引导孩子数数“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2、当故事讲到“他爬上数一看,啊!有几个红苹果!”时引导幼儿说出“怎么办”?(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苹果,装苹果。)重点引导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手口一致点数。

  3、他们有继续往前走,小猪第第发现了什么呢?出示紫色的葡萄。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葡萄好吗?引导孩子动手点数葡萄 再装进小拖车里。

  4、游戏:我会骨碌碌孩子们真能干,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到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高兴的跳起来了,我们和小猪一起做做运动吧!“骨碌骨碌1,骨碌骨碌2 骨碌骨碌3 骨碌骨碌4、”边说儿,歌边作动作,让小手表示数字。引导孩子扩散思维。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练习

  1、引导幼儿进入表演游戏情景,巩固学习的知识。

  谈话:看看满满一拖车的水果,就知道孩子们有多棒,让我们能干的小手在帮助小猪把水果送回家好吗?(找个别孩子拖着小车走在前面,其余幼儿跟在后面绕活动室走一圈。) 小猪家到了。(活动)

  2、小猪奖励小朋友吃糖葫芦:让孩子数各种颜色的算祝珠、(点数练习)

  3、我们能不能帮助小猪把这车水果卸下来呢?

  帮助小猪卸水果:重点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

  4、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帮助小猪运回来这么多的水果,小猪很开心,你们高兴吗?(高兴)为我们加油吧!引导孩子欢呼“呀”!跟老师到外面休息去啦!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抽空来参加这次活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感谢园长给我提供这次锻炼的机会,更希望家长们给我点出本活动的不足,您的建议就是我今后工作进步的方向。

  活动开始,我以自制小拖车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喜欢久坐,为此,我利用儿歌《我会骨碌碌》让孩子运用肢体动作来感知点数的乐趣。这一小环节,我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们也融入活动中来。提高了趣味性。

  第三部分,我以帮小猪送水果,卸水果。小猪感谢吃蛋糕学习点数。从而结束活动。整个活动都以情景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特点。

  课后一个家长还给我提意见说:“在帮小猪往家运水果时,一个孩子拉车,其余孩子在后面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游戏会更活泼。”我听后虚心接受。

  交谈之后让每位听课家长填写了公开课意见,意见很好。我会认真借鉴,使之指引今后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52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2、培养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1、2、3个斑点的瓢虫图片若干;分别粘有1、2、3个圆点的树叶3片;小纸虫若干;儿歌录音:小瓢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及瓢虫数,巩固数数1、2、3。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归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通过照顾小瓢虫,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2、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进行分类

  1)让幼儿把不同数量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对应圆点的树叶上。

  2)集体验证。

  教学延伸:

  1、提供有更多斑点的瓢虫,供幼儿练习数数。

  2、给瓢虫身上的斑点涂色。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

  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

  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第53篇教案

  教学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第54篇教案

  教学目标: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片。

  教学过程:

  1、初步认识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师:小朋友,今天图形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知道谁来了?

  幼:想。

  师:出示背影图形,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告诉老师它们的名字?

  幼:小朋友知道的说出它的名字?不知道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些图形的名字。

  师:出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认识长方形,有两条边长,两条边短。认识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认识圆形,圆形没有边也没有角,很圆滑。认识梯形,四条边不相等的。认识半圆形,就是圆的一半。

  2、生活中知道的正方形、长方形······的东西。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图形,放在前面。

  幼:说出都有哪些图形。

  师:说出图形,

  幼:指出哪个是老师所说的图形。

  幼:在图形里找出来,告诉老师你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每们小朋友找一遍图形。小朋友都认识了图形。

  3、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呢?想知道它们都变成了什么吗?

  师:出示粘贴好的拼图图形,如(小人、小房子)小鸡。

  幼:试着指出小人都用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师:问幼儿图形能拼出小人的什么呢?

  (圆形能拼出她的头,三角形拼出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出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老师用图形拼的是女孩。小房子用的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拼房子,三角形拼房顶。)

  幼:小朋友拼一拼,说一说,小鸡用什么图形拼的?用圆形、三角形拼的。

  4、你们想动手做一做吗?

  幼:小朋友随便拿出你喜欢的图形,拼出小人和房子。

  师:幼儿拼完后教师问幼儿拼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图形拼出来的,都有哪些图形。

  幼:互相交流拼的是什么,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看哪位小朋友拼的好。

  师:看哪位小朋友拼的好,拼好给予表扬,没拼好的给予纠正。

  5、延伸:小朋友这节课有哪些图形跟小朋友一起来上课,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6、结束:①小朋友都认识了图形,知道图形的名字。我们一起轻松一下,做游戏,图形上车,老师当司机。

  ②教师准备好各站的图形,把!出自:快思老.师!准备好的图形贴在小朋友的手上,手上贴什么图形的小朋友就站在图形站上。

  ③今天我们图形去北京参加唱歌比赛。

  教师开始:开车,开到什么图形站,教师就问这是什么图形?

  幼:(回答):这是图形站,请图形上车,开到方形站,请正方形上车,······

  图形都上车后,到北京站了,图形都下车,参加唱歌比赛,两班幼儿比赛唱歌。看哪班唱的好,奖励一些小物品,唱歌比赛完后,图形回家了,快上车,教师开车,到三角站,谁是三角形请下车,到哪个图形站,哪个图形就下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55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

  2、能完整说出“这是由**和**拼成”的句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组成小路(各图形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

  2、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引入课题。

  教师戴上山羊头饰扮演山羊伯伯:你们看,我是谁?谁来了?(山羊伯伯。)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呢,我要请小(2)班的小朋友们去看画展,你们高兴吗?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馆”看画展。

  去森林博物馆要经过一条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馆呢。现在山羊伯伯要带你们去走一走。(巩固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分辨能力。)这条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边走边问: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圆形)那这有几个圆形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2)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几个呢?

  (3)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状?(正方形)它又有几个呢?

  T:哇,终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请小朋友找张凳子坐下来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你们看,山羊伯伯都画了些什么画呀?(太阳、小松树、房子等)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不知道山羊伯伯这些画是怎么画起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图形拼贴而成的。)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贴画。

  1、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难题了。因为我还想请很多的小朋友来看我的画展,可是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山羊伯伯一个忙来完成这些画呢?

  2、请幼儿坐到地板上开始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山羊伯伯将小朋友们完成的拼贴画展示出来。

  五、活动结束。

  走小路回去并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画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一开始,我展示事先拼好的作品请幼儿欣赏,并请幼儿说一说每个作品由哪些图形组合成的,还当场示范了小鱼,房子等图形的拼法。接着我请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操作。但由于几何图形本身对孩子来说就属于抽象的东西,而且小班孩子的思维又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模仿老师的作品,只有少数孩子拼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从本次活动可以看出,孩子本身就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先请幼儿用同一形状进行拼摆组合,再过渡到两个图形,最后增加难度提升到用三个图形。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用几种图形进行操作。

第56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按AB模式进行排序。

  2、帮助蝴蝶建造花园,进一步感受春天花儿的美丽。

  教学准备:

  1、春天小花园场景一个、幼儿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类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制作的不同颜色、大小、种类的花若干。

  3、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师:“我们来到了哪里呀?春天来了,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幼儿扮演蝴蝶姑娘进场)

  2、师:“蝴蝶姑娘最喜欢和花园的谁一起玩?我们前几天一直在做花,快来帮蝴蝶姑娘想个办法?”

  3、师:“那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幼儿自由说)

  4、小结:蝴蝶姑娘说了,它最喜欢在花园里种的整整齐齐、有规律的花。假如你把花乱起八糟的种在一起会一点也不漂亮的。

  二、摆摆讲讲

  1、师:“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封信,它说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种的整整齐齐,那么花园会更美丽的。”

  2、讨论:“你们知道这盆花是怎么种的呀?”(出示一张模式卡)

  3、小结:种花的时候先找到起点,看清楚信上的规律再种上去,种的时候排的整整齐齐才会更好看,蝴蝶才会更喜欢和春天小花园的花做朋友。

  4、幼儿操作。

  5、讨论:“你们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队种在了花盆里,好象种的方法不一样,谁来说一说?”(幼儿一一介绍)

  6、小结:你们真动脑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来种花,可是种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颜色来种的,有的是按大小来种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颜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来种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师:“我们一起把花种到花园里吧,你们现在觉得蝴蝶姑娘会喜欢来花园玩吗?”

  2、师:“我们一起和蝴蝶姑娘来跳跳舞吧!”(歌舞表演)

  3、师:“和蝴蝶姑娘再见,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之后在师幼讨论中:“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平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第57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教师总结)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总结)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好)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第58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四个复合方向。(课件出示小动物方位图)

  1、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准备六一的表演,小动物们进行了紧张的排练。今天,它们要进行试演了,看——小老虎出场了。(课件出示)它的好朋友小猴也来了(课件出示),它站在小老虎的哪个方向?(北方)还有小老鼠、小羊、小兔呢,你们看看它们分别站在小老虎的哪一面?“(出示三个小动物,课件指向南西东)还有小猪呢?它可是要表演踢踏舞的,它会从东面和西面之间出场的,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手指出是哪一面吗?(一起指,课件出示箭头)那你知道,这一面应该怎么说吗?(东北面)真棒!看小猪出来了。(课件出示小猪)小牛会从西面和南面之间入场,这一面该怎么说?(西南面)为什么叫西南面?(在西面和南面之间)你们同不同意?(课件出示箭头)看,它来了!(课件出示小牛)你们猜小狗会从哪面入场?(西北或东南)哪里是西北?用手指一指,西北面在哪两个方向之间?东南面呢?小狗出来吧(课件出示小狗)它是从哪一面出来的呀?(箭头指向西北)还有哪一面没有表演?(东南面)你猜会是谁?快出来吧小鸡!大家都等你呢!(课件出示鸡)

  2、刚才我们确定小动物们的位置时说出了几个方向?(八个)你能一次说出这八个方向吗?自己说说。××你记住了几个?××你呢?

  小结:以小老虎为中心,小猴在它的北方,与北相对的是南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四个复合方向,它们是:东与北之间的东北方,东与南之间的东南方,西与北之间的西北方,西与南之间的西南芳。根据小结板书:

  北西北

  东北西

  东西南

  东南南

  3、仔细观察老师画的方向盘,你觉得这几个方向之间有什么特点?

  (东和西总在南和北前面,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北与西南,西北与东南,字是相反的方向是相对的)

  小朋友真爱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4、刚才我们都是以小老虎为中心来确定小动物的方向的,你能以别的小动物为中心说说它的周围有哪些小动物吗?如:小羊的西南面是谁?小兔在小羊的哪一面?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新学的四个复合方向提问吗?(同桌之间互相提问)谁愿意考考大家?

  二、练习,熟悉方向。

  1、下面来看看我们熟悉的校园。(课件出示校园平面图)学校大门在哪个方向?(北)从大门进来就可以看到精致的小花园。(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学楼在小花园的哪一面?实验楼在小花园的哪一面?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一面?如果请你当小导游,用四个复合方向向游人介绍我们的校园,你能行吗?先自己试试。谁愿意?指名答。

  2、刚才只是小练兵,小导游们,我们要走出校园,去向游人介绍我们美丽的长沙,你们敢吗?

  让我们去五一广场看看。(出示五一广场图)你能找出图上哪一面是北面吗?真了不起!

  (南门口是地名,一听就知道它在南面,那与它相对的就是北面,所以这一段叫黄兴北路,那图上哪一面是东,哪一面是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五一路与黄兴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上,春天百货、平和堂、东汉名店、绿化广场分别在十字路口的哪一面呢?小导游,你能介绍一下吗?先说给你的同学听。

  谁有信心站起来介绍?我要从平和堂往东汉名店去,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从春天百货出发,想去绿化广场坐坐,往哪个方向走呢?

  谁能当游客,考考小导游?

  3、下一步,我们要走出长沙市,到湖南各地去看看,好吗?

  先买张湖南地图研究研究。(出示湖南地图)图上每有块就是一个地区。

  我们住的长沙市在哪里?早听说张家界风景如画,我想去看看,你们说我应该往哪儿走?(西北方)湘西的永州也很有名,我也想去,从长沙出发该往哪里走呢?(西南方)从永州到长沙,又该往哪个方向呢?4、湖南省也看过了,湖南在首都北京的什么位置呢?我们看看全国地图。(课件出示全国行政图)

  讲解:图上每一块就是一个省,这绿色的一片就是湖南,画了五角星的就是北京。湖南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呢?(南方或南偏西、西南,一般说南偏西)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个盛产葡萄、哈密瓜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新疆)你猜是哪一块?

  指四川,这里是四川省,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爱吃辣椒,四川在北京的什么方向?(西南)在湖南的什么方向?(西北)

  台湾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东南)你猜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指:在东北方向连起来的三个省)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59篇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故事:《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第60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屈.老.师教案网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铺路》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61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本次活动的材料是石头,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而石头本身具备的特征比较多,适合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这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准备比较简单,不用化很多的功夫.体现了材料准备的简单化,但虽然是简单的材料但在用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实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教师指导做到三个"最":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操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学习新的方法.

第62篇教案

  教学目的: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第63篇教案

  教学目的: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第64篇教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发现物体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简单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且能进行操作练习。

  2.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感受一起过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过过圣诞节的愉快情绪。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了解物体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了解物体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1.欢快的音乐《铃儿响叮当》《小龙人》

  2.圣诞舞会的场景布置(大树、小松鼠、小熊猫、小兔、圣诞树、圣诞老人,小彩旗等)。

  3.幼儿操作:数字卡,瓶盖,圆形的彩纸,珠子,毛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铃儿响叮当》律动,激发幼儿上课的热情。

  2.谈话引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觉得天气怎么样?小动物们也都呆在家里不愿出门,可是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家都出去了,我们来看看是为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情境引入(板面图):

  (1)这是什么呀?大树中间的小洞是什么?是谁的家呢?

  (2)(树洞里也好冷啊!小松树也想出去走走,走着走着他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小松树不由自主的循着音乐声走来了,啊,在它面前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小松鼠的围巾是什么颜色的?看到了什么?

  2.感知数、颜色的认识。

  (1)这儿的是谁呀?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手里拿了几个礼物?1像什么?(出示数字1)

  (2)有几颗圣诞树?什么颜色的?圣诞树上有什么?分别是什么礼物?2像什么呢?(出示数字2)

  (3)来参加舞会的小动物有几只?(点数),3像什么?它们分别围着什么颜色的围巾?(出示数字3)

  (4)数字游戏:

  ①老师说数字,请幼儿数出相应的瓶盖。

  ②老师伸手指,请幼儿找相应的数字卡。

  3. 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序。

  (1)舞会的上空还飘着什么呀?小彩旗是怎么排列的呢?先引导幼儿看第一排,再引导幼儿看第二排。

  (2)观察圣诞树上的一串项链,它又是怎么穿起来的呢?

  4.教师简单介绍圣诞节。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活动:我们的圣诞节即将来临,你们想不想参加快乐的舞会,那天你们可以收到圣诞老人送给你们的礼物,现在咱们也来做一件礼物送给你们的妈妈参加舞会好吗?

  ①教师简单介绍串项链的方法。

  ②幼儿串项链。

  2.一起给妈妈送项链。

  3.听音乐活动,感受圣诞节的欢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第65篇教案

  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儿童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实现认知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不要把知识 强行灌输给幼儿,而应创设丰富刺激的环境,提供可操作性、挑战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从幼儿实际出发,设计了小猴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来自主探索4的形成。

  2、玩中学。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游戏动作"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3、做中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主动获取知识。

  4、循序渐进。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幼儿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猴手偶4个、课件(餐桌)、果盘人手一个、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活动重难点:

  感知4的形成。

  活动过程:

  1、随音乐《玩具进行曲》入活动室。

  2、游戏《抱一抱》复习3以内的数,为学习4的形成做好知识铺垫。

  3、以小猴子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礼仪。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导幼儿点数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怎样招待客人。

  师:"小猴子一家来我们幼儿园做客,该怎样招待他们呢?"

  4、(出示餐桌课件)准备餐具,强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师:"餐桌上有些餐具准备的不够,宝宝们帮老师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导幼儿把不够4个的餐具添1变成4个)

  5、操作游戏分水果,进一步感知4的多种形成。

  (1)盘子里的水果有1个的、2个的、3个的,要求幼儿把每个盘子里的水果都变成4个。(幼儿分组操作)

  (2)师检查是否每个盘子都是4个。

  (3)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水果变成4个的。

  6、游戏《猫捉老鼠》巩固提升幼儿对4的形成的感知。

  游戏:准备4个洞,每个洞里最多住4只小老鼠,大花猫来的时候小老鼠们赶紧到洞里躲起来。大花猫打破一个洞,洞内的小老鼠马上分散到另外3个洞,最多住4只小老鼠。幼儿集体出洞,每人取4个沙包,把大花猫打跑。

  7、结束欢送小猴子一家。

第66篇教案

  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探索3以内的数与量的匹配。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尝试边操作边讲述。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准备:图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家了,它们请我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引导幼儿探索数与量的匹配

  出示动物图片1~2

  都有哪些动物要搬家呢?

  有几只小狗?

  一只小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根据动物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

  咦,这是数字几?

  数字3的朋友会是谁呢?

  我们一起喊它出来好不好?

  喵喵喵,是小猫,有几只小猫,我们一起数数。

  原来是它们要搬家,我们做客时,带什么去好呢?

  看,这有几只小猫?我们用数字3来表示,那我们送几条鱼给它?

  3、幼儿操作

  (1)幼儿根据数字来匹配实物

  (2)师个别辅导

  4、送礼物给小动物

  (1)幼儿根据要求送礼物给小动物

  (2)检查送的礼物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第67篇教案

  目标:

  1.能进行5以内的数与量、量与量的匹配活动,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尝试根据雨具的两种特征(种类、颜色)同时进行排序。

  3.能按相应的数或量的提示进行单独或合作游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云朵图片(上标数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数字卡片或雨点数量卡片,充当小水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16页(雨衣雨伞雨鞋图片操作材料)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打雷下雨录音)2.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下了几滴雨?(教师模仿雨滴声,如"滴答滴答",下了两滴雨;"滴答 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二、云朵和雨滴1.数与量的对应。

  2. 出示云朵,请幼儿根据云朵上的数字,在云朵下面贴上相应数量的小雨滴。 3.如图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请幼儿根据小雨滴的数量在云朵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如图2三、雨点和水圈1.小雨点落在地上,会变成了什么呢?(一个个小水圈)2.你觉得地上的这个小水圈会是哪为云朵妈妈身上落下来的呢?(小水圈的圈数与云朵上的数字或雨滴数匹配)如图33.请你来帮这些水圈宝宝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妈妈吧!

  四、游戏(一)踩水圈1.小水圈真好玩,谁想上来踩一踩?(请两位幼儿上前分别踩两个不同的水圈,如一个水圈内标有数字5,一个水圈内标4个小雨点)2.他们刚刚是怎么踩水圈的?为什么踩的不一样?各踩了几下?

  3.穿好我们的小雨鞋,我们一起来踩水圈吧!(幼儿自由选择雨圈踩一踩)(二)雨伞、雨衣来避雨1.(播放打雷下雨录音)下雨啦,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吧!(幼儿自由躲到雨伞底下)2.发现雨伞上的秘密,学会看标志提示信息。(如雨伞上是数字5或者5个小雨滴,就请5个幼儿藏到这把雨伞下)3.如果个别幼儿落单了,无法组成雨伞上的数或量,教师可提醒幼儿穿雨衣来避避雨。(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个小朋友)五、收拾雨具1.天晴了,我们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来吧!(请幼儿说说手上都有哪些雨具)2.按规律给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雨衣雨伞雨鞋排排队。(教师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图,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后半部分接龙排序)如:红雨衣黄雨衣蓝雨衣红雨衣黄雨衣蓝雨衣……(按颜色排序)红雨衣红雨鞋红雨伞红雨衣红雨鞋红雨伞……(按种类排序)红雨衣蓝雨鞋黄雨伞红雨衣蓝雨鞋黄雨伞……(按颜色和种类两种特征排序)六、结束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数与量,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第68篇教案

  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过程 :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小:三角形

  师: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小:圆形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小:没有角的

  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三、游戏-----铺路

  1、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 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69篇教案

  目标: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几何图形片,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数量供幼儿每人一份。

  过程:

  1.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2.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师将大方巾铺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

  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4.激发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画一画、记一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带到班上与大家分享。

  建议:利用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继续在园内寻找正方形的物体,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评价:能指认正方形的物品。

  [附)

  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长:您好!请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里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记录在纸的空白处(或让孩子画下来),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第70篇教案

  目的:

  1.使幼儿能将上下两组物体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并能熟练地说出两组物体是一样多或不一样多(多一个或少一个)。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小盘子、橡皮泥若干。小盒、小积木、贝壳若干。小兔跳磁带、小兔头饰若干。

  过程:

  开始局部(老师很神秘地、和蔼地)

  师:昨天我见到小兔子,它说要和它的伙伴到我们小班来作客。我们为他们准备什么好吃的呢?

  小朋友:我想准备苹果;我想准备香蕉;我想准备萝卜……

  师:那我们就为小兔子准备萝卜吧。可是这儿没有萝卜,怎么办呢?

  小朋友:做萝卜;拔萝卜;捏萝卜……

  师:小朋友的主意都很好,这里有橡皮泥,我们就动手捏萝卜吧(发给每人一个盘子、橡皮泥)。

  小朋友边捏萝卜边跟着老师说儿歌:"捏、捏、捏萝卜,团一团、搓一搓,捏出'小尾巴'。萝卜做好啦。"

  师:现在我来当检察官,检查一下是不是每个盘子里有一个萝卜。好,每张桌子上,萝卜不多也不少,盘子不多也不少。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萝卜和盘子怎么样?

  小朋友:盘子和萝卜一样多。(请小朋友跟老师重复两遍"萝卜和盘子一样多")

  基本局部(当当当敲门声)

  师:谁来啦(开门)?噢,是小兔子们。

  (互相同好)

  师:(面向小兔子)我们班小朋友听说你们要来可高兴了,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萝卜。小朋友们,请把萝卜送给小兔子吧。

  兔:谢谢小朋友们。

  师:把萝卜分给小兔子,每只小兔子一个萝卜。好,现在每只小兔子都有了一个萝卜。呵,还剩下这么多萝卜,小朋友比一比,萝卜和小兔子什么多,什么少呀?

  小朋友:萝卜多,小兔子少。

  师:对,"萝卜比小兔子多,小兔子比萝卜少",跟老师说一遍(慢点说)。小兔子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

  兔:伙伴们,我们把礼物送给小朋友吧(送礼物)。

  师:哦,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小盒子。请打开盒子,看看里面有什么呀?

  小朋友:有贝壳和积木。

  师:是漂亮的贝壳和积木,积木是小朋友最爱玩的,贝壳还可以粘贴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一定喜欢。

  师:小兔子送礼物给我们还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把积木摆成一排,再把贝壳也摆成一排,一个贝壳对着一块积木,看谁摆得整齐。

  我还要再当一回检察官,看看都摆好了没有。好,现在请你们仔细看看自身摆的,数一致,比一比,发现了什么,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指导个别幼儿)。

  A小朋友:积木多,贝壳少。

  B小朋友:我的也是积木多,贝壳少。

  ……

  师:(面对全体)他们都说积木多,贝壳少,你们看一看自身摆的,跟他们说的一样吗?(小朋友:一样。)那么谁用完整的话说一说,积木比贝壳多几个,贝壳比积木少几个?

  G小朋友:积木比贝壳多一个,贝壳比积木少一个(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师,他们说的真对。"积木比贝壳多一个,贝壳比积木少一个。"跟老师说两遍(慢点说)。

  结束局部(一只小兔子与教师说悄悄话)

  师:刚才小兔子说,它们特别喜欢小朋友,想请你们和他们一块到外边去玩,好不好?

  小朋友:好!好!

  师:现在我们学小兔跳,跟小兔子一起到外面玩去吧(随兔跳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第71篇教案

  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是我们数学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按特征分类"这一知识点是小班年龄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孩子们喜好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我和孩子们置身在分糖果--选标记--品糖果的情境探索中,通过多次观察,引导

  动手参与,调动着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选择相应标记,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颜色、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PPT;大小不同的红、绿糖果卡片;"小货架"人手一个;标记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东东的新店开张了,我们一起进去看一看吧!

  2.哇,店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小结:店里的糖果可真多呀,它们不仅颜色不同,大小也不同。

  二、糖果分类,选择标记

  1.初步探索,糖果分类

  货架上的糖果看上去有些凌乱,怎样排放会整齐些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一样的糖果放在一起吧!

  2.交流讲述,分类方法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糖果是怎么放的?

  小结:你们可真能干,原来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放糖果。可以把颜色一样的糖果放在一起,或者把大小一样的糖果放在一起。

  3.探索尝试,选择标记

  为了让顾客挑选时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为糖果送上标记。

  请你看看你的糖果是怎么放的,然后选择合适的标记。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集体交流,总结评价

  三、糖果品尝,体验乐趣

  今天小朋友们帮助东东将一样的糖果放在了一起,为了感谢你们东东拿来一些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快去品尝一下吧。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第72篇教案

  设计理念:

  《比较大小》这个活动来自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班教材中,是主题《小不点》中的一个活动,以三只小狗来做客为导线,比出大狗、中狗、和小狗,引起幼儿对事物大小的兴趣。然后请幼儿帮小狗们分清楚准备好的小碗和调羹,让孩子知道大中小,并知道大的东西要分给大狗,中的分给中狗,小的分给小狗,进一步认识大中小;最后以给狗宝宝喂骨头这一环节考考每个孩子对大中小的掌握情况,符合纲要中所说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事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2、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学习比较事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的一套图片:大狗、中狗、小狗。三只不同大小的碗、调羹;三根大小不同的肉骨头。

  2、幼儿用:每人几张不同大小的食物图片,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狗宝宝出场——感知大中小。

  1、两只小狗比大小。

  宝宝们,今天班里来了两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哪只是大狗,哪只是小狗。(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2、 三只小狗比大小。

  又来了一只小狗,现在请你说说哪只是大狗,哪只小狗,哪只中狗?

  3、 交换位置比大小。(教师请幼儿指认一下,感知大中小。)

  二、狗宝宝餐具——进一步感知大中小。

  1、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比较大中小,并把碗分给狗宝宝们。

  2、同样形式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调羹,比较出大中小,并分给它们。

  三、狗宝宝的美食——巩固练习分辨大中小。

  1、谁知道狗宝宝最喜欢吃什么?(肉骨头)这儿有三根肉骨头,请幼儿分别说出大中小,并请一个幼儿把肉骨头分给三只狗宝宝吃。

  2、幼儿集体操作,给狗宝宝送吃的。

  3、请幼儿将自己的好吃的送给狗宝宝们吃,(要求先比出大中小,再分给狗宝宝吃。)

  4、 请客人老师帮你检查一下。

  四、狗宝宝去玩耍——活动结束。

  狗宝宝吃得饱饱的了,我们带它们一起到我们幼儿园玩玩吧!

  以小狗来做客引题,让孩子先感知大和小,在此基础上再感知大、中、小。并能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说出大中小。

  通过分餐具来进一步感知大、中、小。知道大的餐具要分给大狗,中的餐具分给中狗,小的餐具分给小狗的道理。

  通过送吃的这一环节让每一个幼儿能亲身体会到大、中、小,并根据大、中、小给狗宝宝送吃的,来检验一下孩子的所学情况。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直接请出了客人“三只狗宝宝”,让幼儿认识大、中、小三只狗,这个环节很重要,知道三只狗的体形差异能为之后的活动作铺垫,孩子们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给狗宝宝分好餐具,像碗、盆子等。有了之前对大、中、小的认识,孩子们都能很快分出。第三个环节是请狗宝宝吃美食,给狗宝宝分骨头,这是活动的难点,主要引导幼儿把大和多,小和少联系起来,经过提问和我的提示,孩子们基本能理解意思,知道两者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操作的时候要进行连线,幼儿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能知道对应的关系,知道大狗吃多的骨头,但是在连的时候却出现了偏差,幼儿的想象和行为还是不能够统一,可能将连线改为送骨头,请幼儿摆放粘贴会比较好。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自己存在很多问题,活动的环节是一步步的走下来了,但是很多细节还需要改进,像教具的摆放、问题的明确性、活动中的常规等等。在第一个环节认识三位客人时应该让幼儿点数一下,可是因为疏忽忘了,第二环节幼儿操作完成后我没有总结。此外,在数学活动中也不能忽略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关注及教育。通过这次活动让自己深刻认识了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要多看、多学、多钻研,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能力。

第73篇教案

  设计理念:

  萝卜对于小班的孩子是很熟悉的,最近在语言课上学习了《拔萝卜》的儿歌,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经常在课间唱起来,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否能将"拔萝卜"设计成数学活动,我想孩子们会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创设"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从看萝卜--拔萝卜--装萝卜--运萝卜的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并且能把数量一样的进行归类,最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准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学习按量归类。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三个箩筐(上面分别有1只、2只、3只兔子)

  萝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萝卜,感知3以内的数量。

  1.出示小白兔

  看看,谁也来到我们教室啦,和小白兔打个招呼。

  小朋友们好,我叫小白兔,我们家的萝卜吃完了,想请大家帮忙拔萝卜,你们愿意帮我吗?"来;自.屈;老师;教.案;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2.目测萝卜数量

  二、拔萝卜,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

  1.自由挑选萝卜,并说出萝卜数量。

  萝卜地到了,请你拔一张萝卜卡片,准备好了吗?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拔出来啦!

  请你数一数你拔了几个萝卜,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你拔了几个萝卜?

  2.听指令取萝卜,并说出萝卜数量。

  请你把你拔的萝卜放到椅子底下,看小白兔拔了几个萝卜?

  这一次要和小白兔拔一样多的萝卜,要拔数量是3的萝卜。

  三、装萝卜,学习3以内数的按量归类。

  1.出示箩筐子

  萝卜多得都拿不了了,让我们把它装进筐里。这里有3只箩筐,请看看箩筐上有什么?

  它们都一样吗?这个箩筐里应该装几个萝卜呢?

  2.装萝卜

  请你看看你的萝卜应该送到那个筐里,边装边说:"三只兔子我送你三个萝卜"。

  四、运萝卜,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今天小白兔特别高兴,大家帮我拔了这么多的萝卜,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抬着萝卜回家吧,我大家吃红烧大萝卜。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通过“小兔拔萝卜”的游戏情景,逼真的场地布置,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角色身分参与其中,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层次清晰,学习本领由易到难,安排合理。目标的制定也能结合教育纲要及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来制定目标,重点突出、难点适宜。能关注全体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好本领。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比较好,各个环节都能依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幼儿基本能掌握双脚并拢行进跳的技能,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动作技能。

  不足之处:

  1、最后的游戏可以多玩几次,因为幼儿此时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可以满足他们玩的需求,适当的多玩几次。

  2、活动结束放松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感觉会更好些。

第74篇教案

  设计思路:

  《指南》中指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于是我就从孩子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出发,将常见的图形宝宝、巧虎作为教育内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本次活动中第一部分通过让幼儿观察捉迷藏的朋友们,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从中锻炼她们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第二部分,则通过巧虎被抓走的剧情,来激发幼儿帮助巧虎的情感。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利用不断变化的形式,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物体与形状的对应、分类。

  活动目标:

  1. 感知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并了解其特征。

  2. 尝试根据游戏情境按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填补分类。

  3. 愿意大胆描述对图形宝宝的认识,并喜欢数学游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形状分类)

  2.经验准备:对生活中的物品有所了解,并知道他们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图形宝宝。

  1.巧虎邀请我们帮他寻找图形宝宝。(躲猫猫游戏)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瞧,认识它吗?(巧虎)师:让我们做一个有礼貌的宝宝,快和巧虎打个招呼吧!巧虎你好。

  录音:小朋友们好。看见你们的我真高兴。

  录音:我在和图形宝宝们玩捉迷藏呢。可是我找不到她们藏哪了,你们能帮我找找看他们在哪吗?

  2.播放幻灯,出示一个个图形宝宝,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看见的图形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举手回答找到了哪个图形宝宝,并点开。)师:让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点像太阳,有点像皮球)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长方形:长长的,四条边,四个角。

  <游戏结束时,听见脚步声,画面暗。>

  3.小朋友们,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巧虎被怪兽抓走了)让我们跟着图形宝宝去拯救巧虎吧。

  二、闯关游戏,拯救巧虎。

  1.第一关: 填补空缺图形。(在空白图形上填补相应的图形)

  2.第二关:找钥匙(根据房门找出相应的形状)。

  师:终于到了怪兽的城堡了,你们看,门上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敲敲圆门、三角门、长方形门。。。。可是门不开。

  播放录音:哈哈,你们敲门是没有用的,只有找到和门上一样图形的钥匙才能打开门哦。

  师:哦,我听懂了,怪兽让我们用钥匙打开门,是随便拿一把钥匙打开吗?

  3.第三关:图形分类(根据形状将物体分类摆放)。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练习。

  三、救出巧虎,一起跳舞。

  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舞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75篇教案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主题活动“小兔乖乖”,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班幼儿对于小兔乖乖的故事非常喜欢也非常熟悉,在语言方面他们也能熟悉故事中的对话与人物,因此,我思考:能不能将小班的数活动结合一定的情境展开?翻阅小班《学习活动》第44页的“敲门声”这一教案,研读《指南》对于幼儿的数学活动提出的明确目标:“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我感觉,可以根据我们班幼儿对数概念的把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目标1上,我把数的认识定位在了“4以内”,整个环节也都是贯穿在故事的情境中开展。

  一、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尝试4以内的听觉数数。

  2、体验扮演角色玩游戏的快乐,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PPT

  2、小鼓、小棒

  3、1—4的数点卡: , , ,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目的:回忆小兔乖乖的故事,能够用数字一 一对应介绍小兔)

  Ppt1:

  1、它们是谁啊?兔妈妈有几个乖乖?叫什么名字?

  2、小结:一个兔妈妈和三个小兔乖乖,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还有一个叫短尾巴。

  二、看看听听,尝试数数(目的:运用看、听的感官,尝试4以内数数)

  (一)特别的约定(听觉数数)

  1、今天兔妈妈又要出去摘萝卜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几下门?

  2、敲了几下门?(如果幼儿没听清,可以再听一遍)

  3、一起数一数,到底是几下?(出示四个圆点的数点卡 )

  小结:兔妈妈回来会敲4下门,如果敲的不对,就……(逐渐慢慢引导幼儿说出游戏规则)

  (二)小兔玩游戏(看看数数)

  过渡语:兔妈妈出发了,看看三个小兔乖乖在家做什么呢?(放动画)

  重点提问:

  (1)小兔乖乖们在家做什么呢?

  (2)小兔乖乖们在家里做游戏啦,短尾巴小兔玩翻跟头的游戏,我们一起数数她翻了几个跟头?1个跟头(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3)红眼睛玩转圈圈的游戏,一共转了几圈?转了2圈(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4)长耳朵玩跳一跳的游戏,一共跳了几下?跳了3下(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三)妈妈回来了,回忆敲门次数。(巩固听觉数数)

  过渡语:嘘,听,好像有人在敲门噢。

  (1)是不是妈妈呢?妈妈说会敲几下门?

  (2)播放声音,幼儿判断是不是与兔妈妈约定的敲门声次数一样。

  4、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三、游戏“敲门”,巩固数数(目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巩固数数)

  1、一起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出示数字2的数点卡:现在我是兔妈妈,这次我们约定敲……下门,如果我敲对了,兔宝宝给我开门哦!(游戏)

  2、请2到3名幼儿扮演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教师给兔妈妈出示不同的点数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敲击小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现在谁来做兔妈妈呢?(请一名幼儿做兔妈妈),教师出示数点卡,这次敲几下门?(根据时间请2-3名幼儿做兔妈妈来敲击小鼓玩游戏)

  引导语:

  1、如果敲对了,说: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2、如果敲错了,说:你不是我们的妈妈,不开不开就不开!

  结束语:我的小兔乖乖们,真聪明,会保护自己了!兔妈妈要奖励你们,等会带你们下去玩哦!

  玩游戏:蹲一蹲

第76篇教案

  设计思路:这是一次幼儿尝试从颜色和形状两个维度观察事物进行分类的数学活动。小班幼儿的分类特点是能按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或量的差异(大小、长短)进行分类;会从一堆物体中把具有某一特征的归并在一起。我班幼儿已初步学会从明显的特征进行分类,而对隐性特征比较忽略。根据本班孩子分类水平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尝试有意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去观察物体特征,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力。

  数学《我要吃饼干》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摆放在相应颜色或形状的标记图内。

  2、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同时所拥有的颜色和形状,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点:

  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摆放在相应颜色或形状的标记图内。

  活动难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同时所拥有的颜色和形状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饼干、圆形饼干、三角形饼干(红、黄、蓝每种颜色各一块)若干、红黄蓝三种形状大饼干各一块、熊妈妈手偶一个及人手一个操作盘。

  2、经验准备: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妈妈给咱们班小朋友带来了一堆饼干,但是在吃饼干之前,熊妈妈说要先考考你们,只有通过了熊妈妈的考验,你们才能吃这些饼干。

  2、引导幼儿从一堆饼干中把同一种颜色的饼干挑出来并归为一类,引导幼儿按饼干按颜色进行分类。

  ①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红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红色的饼干盒里;

  ②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黄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黄色的饼干盒里;

  ③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蓝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蓝色的饼干盒里。

  3、引导幼儿从一堆饼干中把同一种形状的饼干挑出来并归为一类。

  ★师:小朋友们已经成功通过了熊妈妈的第一个考验,接下来熊妈妈的第二个考验是:要把这堆糖果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

  ①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正方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三角形框里;

  ②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圆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圆形框里;

  ③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三角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正方形框里。

  4、引导幼儿幼儿说出同一块饼干的颜色和形状

  ★师:熊妈妈将随意拿一块饼干,请小朋友说出这块饼干的颜色和形状,说对了就请你们吃。

  ①熊妈妈拿出一块红色的三角形饼干;

  ②熊妈妈拿出一块黄色的圆形饼干;

  ③熊妈妈拿出一块蓝色的正方形饼干。

  5、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成功完成了考验,得到了一堆饼干,请你数一数自己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第77篇教案

  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有规律的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它需要幼儿进行系统、连贯的思考。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规律排序的概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穿项链》,活动中,幼儿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集体检查中反复学习并掌握按规律排序这一知识。

  活动目标:

  1、尝试按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2、能手眼协调进行操作,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

  3、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长颈鹿、小狮子动物各一个。

  2、四种颜色的珠子若干。绳子、夹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项链,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1、幼儿观察项链,发现其规律。

  师:今天是长颈鹿和小狮子的生日,小兔给它们俩每人买了一份礼物,你们看!是什么?

  师:这条是什么样的?

  2、小结。

  师:原来这两条项链上的珠子,一串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还有一串是一个橙色

  的、一个绿色的……,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

  过渡:你们想穿一条这样漂亮的项链送给长颈鹿和小狮子吗?

  二、穿项链,学习按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1、教师交代要求

  师:请你也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送给小动物们,穿的时候请你一边穿一边说:一个X颜

  色、一个X颜色……。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礼物、集体检查

  师:长颈鹿和小狮子收到大家送给它们穿的项链可真开心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穿的

  项链。

  三、制作礼物,巩固按规律进行排序。

  1、幼儿观察,发现新规律。

  师:老师也穿了一条项链送给长颈鹿,你们看!我穿的项链是什么样的?

  3、穿项链,尝试制作。

  师:你们想穿这样的项链吗?请你们试试穿一条这样的项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对这节课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很好的完成了老师预设的目标,除了自主操作的环节外如果在前面的环节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操作更能看出幼儿掌握的情况,还有就是展示穿的动作时语言引导较多,应该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在观察老师的动作上。

第78篇教案

  设计意图:

  在平日的区角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对周围事物比较感兴趣,总会有小朋友叫老师,老师你看这像朵小花,这就像饼干,这就像电视机......基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图形的探讨欲望所以选择了这次活动。

  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我采取了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方法和幼儿一起来进行本次活动。

  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应该是活动的主人而不应该是接收东西的机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能更好的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幼儿使用了观察法,游戏法,比较法,探讨法等方法进行了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对圆形、方形、三角形正确认识。

  3.能初步排除图形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辨认并将图形分类。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点:

  正确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活动难点:

  能初步排除图形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辨认并将图形分类活动准备:

  1.光碟、三角形积木或面包、方形抱枕2.用纸盒做一个"魔术盒"(里面有不同的关于三角形、方形、圆形的物品)。

  3.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方形;圆形卡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做客引出话题1、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班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站起来转过去给她们打个招呼吧!

  2.今天呀咱们班还来了其他的客人呢,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吧!

  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初步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

  1.教师出示光碟师:看看第一个客人是谁呀?(光碟)它是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让我们来摸一摸圆形是什么感觉?

  总结:哦,圆形只有一条边没有角。好现在我们先让圆形宝宝休息一下吧!让我们请出第二位小客人,掌声欢迎2.教师出示抱枕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抱枕)你们家里有吗?他又是什么形状的呀?让我们也来摸一摸吧,一会儿请小朋友说说方形和圆形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师:正方形有几条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有几个角呢?一起来数数吧!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很正确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3.教师出示三角形面包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小客人是谁呀?(面包)你们想吃吗?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块面包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呀?我们一起来摸一摸,看一看吧!

  总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我们先让小面包休息一会儿吧,等游戏结束后我们一起吃面包好不好?

  4.出示图片,提问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多好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些什么形状的吧!教师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

  师:哦!你们说得太好了,这些图形宝宝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你们看它们还会变魔术呢!

  师:出示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方形和圆形组成的图形。三角形和圆形组成的图形等等。这些都是图形宝宝变出来的图案。你们来看一看它像什么啊?由哪几个图形宝宝拼成的呢?(多媒体演示:用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幼儿欣赏。)幼:树,是由三个三角形和方形组成的。

  幼:小鸡是有三个圆形和四个三角形组成的幼:房子,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两个方形组成的。

  三、游戏--找家。

  师:图形宝宝变了这么多魔术,我们也一起来变魔术吧!

  教师出示魔术盒,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从魔术盒里变东西出来,看看你们都变出什么呢?(幼儿一次从盒子里抽卡片)拿出来以后把它举高让小朋友一起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太好了,老师想奖励你们一下;想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说找朋友。老师拿图形你们说图形名字,谁的图形和老师手里的图形是一样的说明我们是好朋友你们就站起来。看谁又快,又准!(师依次拿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幼说图形,对表现好的组或个人及时加以表扬。)师:嘘,听(老师做听声音状)刚刚游戏中!刚刚老师听到了一个声音,图形宝宝不开心了,因为图形宝宝累了,想回家了。想让我们小十三班的小朋友送它回家。那让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家吧!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手里的是哪个图形宝宝,老师这里呀前面是圆形的框子呢就是圆形宝宝的家,前面是正方形的呢那就是正方形宝宝的家,那前面是三角形的呢肯定就是三角形宝宝的家了,所以一会儿你们要看清楚哦,别把图形宝宝送错家了。(事先准备好的篮子,上面贴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片;让幼儿按上面图案分别放好。)活动结束:

  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玩一玩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好玩的东西。

  师:小朋友们干得真漂亮!图形宝宝已经回到家了,你们也累了吧?来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玩一玩有这些图形宝宝组成的好玩的吧!

  课后反思:

  在紧紧张张的几天筹备中,反复的修改中,这节课上完了,心里轻松了很多,可是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中的几个环节中最大突出的就是语言的不完整,例如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候,我问的问题的不完整导致孩子说话的不完整性,这个我以后要需要注意,还有我没有好好地把握时间,复习的时间有点长,虽然这么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掌握还有上课的语气,以及对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挺好的,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以及班上的一位孩子拼合的鱼骨头让我惊奇了一次,让我不敢忽视我们的孩子。所以我要更优秀,就要改掉我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让自己的授课技巧更完美。

第79篇教案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识平面几何图形--圆形,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总结出来一句话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我班幼儿的这一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及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中正确认识圆形,并能辨认圆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并说出其名称。

  2、能从众多图形中辨认圆形。

  3、体验与圆形宝宝游戏的愉悦。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形,并说出其名称。

  活动难点:能从众多图形中辨认圆形。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圆形的实物。

  物质准备:自制圆形国王大图片一张,一张城堡图片,园形城堡的环境布置(实物、实物图片,同时要体现层次性:显性和隐性),大、小不同的圆形图片若干,人手一张白纸、一个小筐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想带孩子们去图形王国里找朋友。到城堡里之后你要看一看都有什么东西,我一会儿邀请小朋友说一说师带幼儿从圆形城堡门口进入(让幼儿对圆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请幼儿参观。

  师:国王睡着了,一定要轻轻的去看,不要乱碰,要不然国王就会被我们吵醒的。

  师带幼儿一起轻轻的参观圆形城堡。

  基本部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认识圆形。

  二、认识圆形1.认识圆形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圆形城堡,请小朋友找一个位置轻轻地坐下,请他们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出圆形。(请个别幼儿回答问题)师:圆形国王为我们准备了好玩儿的礼物,就在我们的座位下面,请你拿出来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请个别幼儿回答问题)师总结圆形特征:圆形,圆溜溜,封住口,能滚动。(在总结特征时幼儿和教师一起沿着圆形的边划一划,让幼儿直观感受圆的特征)总结完后请幼儿将礼物放回原处。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师:刚才我们参观圆形城堡时你都看到什么是圆形的啊?

  请个别幼儿选择自己看到的圆形物品,并且说一说哪一部分是圆形的。(这中间让幼儿用严谨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老师要渗透圆形的特征。 寻找圆形时,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老师要引导幼儿找出物品中所有的圆形,发挥教具的最大价值)三.操作活动拼图游戏-给圆形国王送礼物师:刚才我们收到了国王的礼物,那现在我们用他送给我们的礼物做一些其它的东西再送给圆形国王吧,让这座圆形城堡变得更漂亮。

  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在一旁引导。

  教师选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加以肯定。

  四、结束活动:请客人老师参观幼儿作品师:我们的礼物做好了,请客人老师看一看我们的礼物漂亮不漂亮,同时请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礼物。

  活动延伸:

  为了让幼儿对圆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我准备联系生活实际在角区中投入常见的圆形物品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一部分是圆形的,同时说出它的用途。在数学角中投入喂动物吃饼干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圆形、方形、三角形)为不同的食物(圆形、方形、三角形)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巩固了幼儿对圆形的理解,又扩大了幼儿的知识。

  好玩的圆形宝宝课后反思:

  <<好玩的圆形宝宝>>这个活动在开始部分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参观圆形城堡,让孩子们对圆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借助故事情节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圆形国王送礼物的环节,让孩子们对圆形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它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都能踊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动手去体验圆形的特征从而为下一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奠定基础。紧接着进入操作环节--给圆形国王送礼物。向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圆),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不受任何限制,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是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我坚持以孩子为主体,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中向幼儿提供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角色也随着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不断发生变化。活动开始,我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活动过程中,我是以一个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出现;当幼儿遇到问题或出现错误时,教我又是一个积极的鼓励者;当幼儿取得成功时,我更是一旁的喝彩者。

  总之,本次活动中我为诱饵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送礼物的活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幼儿的自主探索,给了幼儿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充分地认识与了解了圆形,学会了自主的学习。

  教学反思

  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圆形玩具,但对圆形的了解的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激发幼儿探索圆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目标展开环节,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再次,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的与操作材料互动,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最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

第80篇教案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相对就较小,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糖果是幼儿最喜欢的零食,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包糖果》这节活动。

  小班幼儿的手部大肌肉群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使他们能完成糖果包装任务,为此,我提供实物让幼儿感知数量,运用观察法、操作法等使幼儿在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这不仅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幼儿认知数量,巩固手口一致点数,非常适合小班教学。

  活动目标 :

  1.通过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照点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糖果。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按照数量对应摆放糖果。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会包糖果、知道糖果都是有包装袋的。

  物质材料准备:场景布置、货架、糖果、糖果纸、礼盒。

  活动过程:

  一、参观糖果屋,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哦,是糖果屋对吗?那请你们来看看我的糖果屋里面都有些什么啊?(引导观察货架)

  虽然糖果店是装修好了,但糖果还不够,你们愿意帮我把包装袋和糖果包装好吗?

  二、幼儿操作:按点装糖

  观察包装袋,发现圆点,讨论该怎么装糖果:包装袋上面有几个圆点就放几个糖果。

  1.个别示范、交流:

  你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原来糖果袋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那你们会装吗,大家试一试

  2.集体操作、交流:

  谁愿意上来说一说自己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哦,你们都帮我的糖果包装好了是吗?那请小朋友来帮我放到架子上好吗?

  咦,你们看,我的架子上面也有圆点,你们能按照架子上的圆点来帮我放放好,好吗?

  三、集体操作:按数装糖果

  看,这边还有什么啊?那这些礼盒该怎么办呢?

  1.认识5以内的数字

  在这里面我该装几颗糖呢?为什么?

  哦,那我装对了吗?(集体验证,引导幼儿盒子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

  小结:你们真棒,知道礼盒上有数字几就装几颗糖。

  2.糖果上架

  哦,刚刚我们一起把这些礼盒都装好了,那我们再把它们按照这里的圆点数量摆放好,好吗?

  看,我的糖果都包装放好了,我的糖果店开张啦!欢迎大家来买糖。

  四、分享糖果,体验游戏的快乐

  糖果屋开张啦,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我请小朋友们吃糖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第81篇教案

  设计意图:

  1、针对小班孩子年龄偏小,对于色彩、形状等认识较少等,又联系目前正值新年即将来临的背景,我们开展了“过新年”的主题活动,把握孩子对于礼物的兴趣浓厚的特点而选择用“糖果”这个实物来引导我班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体验得到礼物的快乐。

  2、活动教师以送礼物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幼儿在猜猜说说中感知糖果的种类的同时引发了第二环节“夹糖”的游戏。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用手指做成的“小夹子”来夹住糖果。”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是否能夹住糖,这也是对幼儿手眼协调,坚持性的一个挑战。第三环节是“装糖、送糖”的游戏,这是在第二环节上的一个提升,教师采取先让孩子操作再交流提伸经验最后教师小结的方法。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点数与匹配能力。在整个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品尝糖果”,让孩子在得到礼物的愉悦中体会到新年快来到收到礼物的快乐。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是否有收获快乐的表现。”整个活动强调的是将每位幼儿的操作与体验,教师适当地梳理对于幼儿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很有帮助。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

  2、体验得到礼物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糖若干、糖罐一个。

  2、盘子三个。

  3、小袋、筐若干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1、宝宝们,快要过新年了,今天老师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猜猜看里面会是什么?(摇摇、摸摸等形式)这个东西呀,甜甜的,宝宝们最爱吃了。(糖果)2、那我们就请他出来吧,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将糖果倒出放在盘子里)盘子里有多少糖果呀?(有许多糖果)3、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从盘子里挑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结:糖果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

  二、夹糖游戏:

  1、看到这么多的糖果心里真开心,那我们来和糖果宝宝玩个游戏吧!请你把手伸出来,食指中指变成大夹子,夹一夹,试试看。

  2、现在请我们宝宝用大夹子去夹三颗你喜欢的糖果然后回到小椅子上,我们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最准确。

  小结:我们宝宝的小手本领真大,夹糖果都难不倒你们,现在请你们把糖果送到大糖罐里面老师先帮你们保管一下。

  三、装糖、送糖游戏:

  1、装糖:盘子里有这么多的糖果,拿起来多不方便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拿起来方便点呢?(袋子装)2、老师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这些小袋子上面可都有秘密哦。(老师示范:先数数袋袋上有几个圆点,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3、现在请我们宝宝也拿着袋子去装糖果吧,先要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点点,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4、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袋子里的秘密,你请了几颗糖果宝宝。(我袋子上有三个点点,所以我请了三颗糖果……)5、送糖:我们宝宝都累了吧,糖果宝宝也累了,他们要回家了,这里有5间房子,看看房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1~5)这就是糖果宝宝的家,你手里有几颗糖果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

  (出示贴有数字的筐,请幼儿把糖装入相对应的数字筐里,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四、品糖游戏:

  今天我们跟糖果宝宝做游戏玩得开不开心啊?在你们送糖果宝宝回家的时候,糖果宝宝告诉老师说你们本领很大的,要老师奖励你们呢,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82篇教案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集合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集合非常感兴趣,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也不陌生非常喜爱,结合《纲要》思想理念,教学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因此我结合故事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在"挑战灰太狼,营救美羊羊"这个游戏中积极思考想办法,在游戏中初步领会感知集合,最后解救自己好伙伴美羊羊。

  活动目标:

  1.听清颜色和形状的指令,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在游戏中与同伴一起寻找安全的家,体验帮助同伴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听清颜色和形状指令,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活动准备:PPT、红色和蓝色的长方形、圆形房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游戏听喜羊羊音乐进入活动室,扮演羊进行吃草、喝水等活动并相互问好。

  2.认识房子师:今天羊村里有件大喜事,造了几间大房子,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师小结:我们的家有不同的颜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蓝色的。我们的房子形状不一样,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

  师:这件事情被一个坏家伙灰太狼知道了,还抓走了美羊羊,我们一起去救出美羊羊吧!

  二、挑战灰太狼

  (一)按颜色躲猫猫

  1.灰太狼去红色的房子里找小羊。

  师:现在灰太狼到红色的房子里找小羊了,我们赶快躲起来吧。(鼓励幼儿提醒找错家的同伴回归队伍)

  2.播放ppt和音乐,幼儿自主进行躲猫猫游戏。

  师:灰太狼在红色的房子里没有找到小羊,那你们躲在哪里?

  师小结:小羊们你们真聪明,不管什么形状,只要躲在和灰太狼颜色不一样的房子里就可以了。

  (二)按形状躲猫猫

  1.灰太狼在长方形的房子里找小羊。

  师:现在灰太狼到长方形的房子里找小羊了,我们赶快躲起来吧。

  2.播放ppt和音乐,幼儿自主进行躲猫猫游戏。

  师:灰太狼在长方形的房子里没有找到小羊,那你们躲在哪里?

  师:不管什么颜色,只要躲到和灰太狼说的形状不一样的家里就安全了。

  三、挑战灰太狼和红太狼

  (一)播放ppt让幼儿观察师:谁要去蓝色的房子,谁要去圆形的房子?

  师:那蓝色的房子、圆形的房子安全吗?那我们应该躲到哪里呢?

  师:灰太狼和红太狼没有找到小羊,那你们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房子里呢?

  师小结:我们捉迷藏的时候要先看看灰太狼在什么颜色的房子了,再看看红太狼在什么形状的房子了,和他们两个都不一样的,才是最安全的房子。

  四、营救美羊羊师:我们打败了灰太狼拿到钥匙,现在我们一起去救出美羊羊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让幼儿在闯关的游戏中,尝试想办法,营救自己的好朋友。培养幼儿勇敢、战胜困难的品质,体验助人为乐、成功的喜悦。

  这节数学课很有趣,孩子都很投入。在游戏和探索中学习图形。环节组织有序。上完课的时候孩子都围着说:还要再上一次。在营救美羊羊第一关的时候,灰太狼要去红色房子里抓小羊,可有的幼儿还是藏到了红色的.图形里,我看到幼儿找错,我就请其他幼儿帮忙,帮他们找回来。我应该想两种方案,当幼儿找错了,应该怎么办?没有找错,应该怎么实施。课件的动画效果还要在丰富些。

  还是存在不好的地方需要改正,由于课件的录音,在播放时出现了问题。所以中间连接不是很好。师傅和众多老师听完后给我的建议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把教具、音乐、图片都检查一下,以免出现问题,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我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提升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

第83篇教案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活动名称: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二活动名称: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三活动名称: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 ")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猴子摘桃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教师分发头饰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又通过猴妈妈带小猴摘桃子,然后放回大篮子变成许多,这样小朋友可以理解什么是许多,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第84篇教案

  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

  (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 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第85篇教案

  设计意图:

  每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对高人走和矮人走这一游戏都玩的很开心,为了增进孩子对高矮的认识,因此我选择教学活动《熊大分房》。让孩子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高"、"矮",并伴随着情节的推进,鼓励幼儿尝试根据经验进行对应匹配。

  整个活动,我借助图片,为孩子创设了生动了的活动环境,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师幼互动的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考,理解"高、矮",懂得对应匹配。设置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高矮差异进行排序。

  2.尝试根据高矮将动物和房子进行匹配。

  3.体验帮助熊大分房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对高矮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材料准备:动物示范图、人手一份高矮不同的房子图片4张、人手一份高矮不同的动物图片4张、人手一份红旗标志图。

  活动过程:

  一、拍小手,感知物体的高矮

  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长高了;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变矮了。

  二、创情境,学习按高矮排序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森林里的熊大给小动物们盖了什么呀!这些房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这些房子有什么颜色呀!这些房子高矮是怎样的?

  小结:房子的颜色不同有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房子的高矮不同红房子最高、绿房子高、黄房子矮、蓝房子最矮。

  2.幼儿操作,尝试排序

  熊大想请小朋友们将这些房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3.幼儿讲述,集体验证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来排的。

  小结:将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有两种排法:一种是从高到矮,另一种是从矮到高。

  三、看图片,尝试按高矮匹配

  让我们看看,熊大准备把这些房子送给哪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想住进这些房子里该怎么办呢?

  1.幼儿操作,尝试匹配

  请小朋友将四个小动物叠在一起比一比谁高谁矮,再进行分配。

  2.幼儿讲述,集体验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最高的熊住最高的房子,高的猴子住高的房子,矮的松鼠住矮的房子,最矮的鼹鼠住最矮的房子。

  四、到户外,寻找高矮物体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找一找有哪些高矮不同的物体。

第86篇教案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计算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贴花片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习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2、 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 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3 、 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课后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小狗)□△△(图形片的颜色相同),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什么叫按规律排序。

  然后提问:小狗穿了一串漂亮而整齐的项链,可被调皮的小狗挡住了二个,请小朋友猜猜挡住的是二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请他们来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为后面的练习进行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变换方式给图形片排序。

  提问:可爱的小狗想变换一种方式来排,排得也要很有规律,可不知道怎么排,你能帮助它吗?让幼儿发现规律,完成练习。

  第三环节是完成操作卡上的作业。

  教师:(第一条)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排的,有没有排错的地方。(一起说:1黄1红……)

  (第二条)这条有点难了,有几种颜色?(三种)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一起说一遍)

  (第三条)这条有几种颜色?红的和黄的是怎样排的?(2红1黄……)

  练习共有三道,难度也是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再来做这些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较好。最后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让幼儿切实地操作,幼儿能积极地投入铺路活动中,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律来,但是空缺的地方有很多,基本上超过半数的幼儿在前面排放时很正确,但到后面的排放时出现的错误,明明是2红1黄的,结果排出了2黄1红,有的还空缺漏排。可能我在前面没有及时指导幼儿做出自我检查。

第87篇教案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计算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贴花片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习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准备: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过程:

  1、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3、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课后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第一环节我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小狗)□△△(图形片的颜色相同),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规律,什么叫按规律排序。

  然后提问:小狗穿了一串漂亮而整齐的项链,可被调皮的小狗挡住了二个,请小朋友猜猜挡住的是二个什么图形?为什么?请他们来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为后面的练习进行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变换方式给图形片排序。

  提问:可爱的小狗想变换一种方式来排,排得也要很有规律,可不知道怎么排,你能帮助它吗?让幼儿发现规律,完成练习。

  第三环节是完成操作卡上的作业。

  教师:(第一条)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排的,有没有排错的地方。(一起说:1黄1红……)

  (第二条)这条有点难了,有几种颜色?(三种)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一起说一遍)

  (第三条)这条有几种颜色?红的和黄的是怎样排的?(2红1黄……)

  练习共有三道,难度也是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再来做这些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较好。最后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让幼儿切实地操作,幼儿能积极地投入铺路活动中,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律来,但是空缺的地方有很多,基本上超过半数的幼儿在前面排放时很正确,但到后面的排放时出现的错误,明明是2红1黄的,结果排出了2黄1红,有的还空缺漏排。可能我在前面没有及时指导幼儿做出自我检查。

第88篇教案

  设计意图:

  生活中鲜艳亮丽的颜色对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是十分有吸力的,但是他们有时候会叫不出这些颜色的名字或者是叫错名字。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慢慢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这些常见的颜色,并说出相对应的名字以及进行分类。用故事和小游戏引入教学活动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在这个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游戏,积累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帮助动物宝宝回家。

  2.能力目标:能够分清红、黄、蓝三种颜色,并正确说出他们相对应的名称。

  3.认知目标:能对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分类,让动物宝宝回到正确的家。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编一个森林警察帮助迷路的动物宝宝回家的故事。

  2.物质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卡纸分别制成的房子和动物头饰(红色的小鸡、黄色的小鸭、蓝色的小兔)。

  3.情境创设:集体活动情景(找三个人分别饰演红黄蓝三座房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清楚说出所看到的颜色。

  难点:对相对应的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以悬念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啊,我遇到了动物王国的警察叔叔,他说他现在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二、引出三个动物宝宝: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1."警察叔叔说他手里有一个迷路的案子,有三个小宝宝在森林玩耍的时候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只知道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和家的颜色是一样的。(小鸡、小鸭、小兔分别穿着红色、黄色、蓝色的外套)"

  2."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身上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吧!"

  三、开火车,送小动物回家

  1."嘟嘟嘟······火车出发了。"(一个带着红色头饰饰演房子的人站出来)"看见面有一所红色的房子,那应该是谁的家呢?"(小鸡),"好了,小鸡找到家了,我们和小鸡说再见吧。"

  2."嘟嘟嘟······火车又要出发啰。"(一个带着黄色头饰饰演房子的人站出来)"看,前面有一所房子,那应该是谁的家呢?"(小鸭),"好了,小鸭回家了,我们和小鸭说再见吧。"

  3."嘟嘟嘟······火车又要出发啰。"(一个带着黄色头饰饰演房子的人站出来)"看,前面有一所房子,那应该是谁的家呢?"(小兔),"好了,动物宝宝们都找到家了,我们和小兔说再见吧。"

  四、任务完成,小朋友们也要回家了

  1."好了,小朋友么今天都做了些什么呀?"(送动物宝宝回家)"怎么送的呀?"(引导他们说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2."那我们来看下,哪些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这些颜色呀。"(加深小朋友们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印象)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都认识了哪些颜色呀,我们可以在外面玩的时候看看有哪些东西的颜色和我们认识的是一样的呢,回家也可以仔细观察下家里哪些物品是这些颜色呢。"

第89篇教案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最熟悉和喜欢的。当我们关注它时,发现孩子们对苹果很感兴趣,它不但是点数和建构的材料,而且是幼儿扮演"苹果一家"迁移情感的媒介。因而在以苹果全家福为情景脉络的活动编排中,我们不是让幼儿去学习关于苹果的标准答案,而是让幼儿在观察、摘苹果的过程中,学习分类;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一家成员是多少。从而促使幼儿获得与真实情景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目标:

  1、能区分颜色和大小,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2、知道家有几口,感受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苹果胸饰一个(正面红色,背面绿色);小苹果胸饰一个;人手一份苹果脸谱;苹果树(挂着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大小,红、绿苹果。);苹果全家福一张;眼镜、头发、小圆片等若干。鼓、录音机、像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

  1、观看教师大苹果胸饰,区分颜色。分别观看两教师胸饰,学习区分大小。

  2、摘苹果活动:比一比、讲一讲,初步分清大小、颜色。

  二、观察苹果,感知颜色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1、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苹果?还能找到哪些红色的东西和绿色的东西吗?(先说红的,再说绿的。)

  2、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大的和小的吗?(先说大的,再说小的。)

  三、听指令:找朋友

  1、放《抱一抱》的音乐,幼儿边唱边自由走动寻找自己同色的朋友,音乐停后,朋友互相抱一抱。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90篇教案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有所偏差。如:拿着一只封闭的内有东西的盒子,他会说里面没有东西。因此,我创设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等方法去感知、判断"有"和"没有",初步理解"空集"的概念。为帮助幼儿理解"空集"这一比较特殊的概念,我设计了"帮熊妈妈进货"的情节。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力求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注意在难度上分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在过程设计上,我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探索、体验来积累经验,并用比较简单的语句,讲述操作的过程,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标:

  1、通过探索,初步理解"空集",尝试用各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2、初步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重难点: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

  准备:

  1、透明类: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饮料各两份。如:雪碧、酸奶、可乐等。

  2、不透明类:

  ⑴ 盒子类:各种大小、形状的食品、玩具、用品包装盒各两份,一份内有东西,另一份没有两份。

  ⑵ 罐头类:听装饮料:椰奶、牛奶等各两份。

  ⑶ 布袋类:大小形状的布袋20只,其中10只有东西,内放有棉花、皱纸、豆类等;10只是空袋;信封20张,其中10张内有厚薄不同的贺卡,10张没有。

  3、小熊头饰一只。

  4、人手一份礼物,内有两个盒子,一个里面有东西,另一个里面没有。

  过程:

  ㈠ 感知"有"和"没有"

  ⒈ 创设情景:去熊妈妈家做客, 熊妈妈送礼物给小朋友。

  ⒉ 让幼儿感知"有"和"没有"。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一个里面有星星、雪花片等,另一个里面是空空的。)你怎么知道的?

  ㈡ 判断"有"和"没有"

  ⒈ 尝试操作

  ⑴ 熊妈妈想开一家小超市,可是超市里一样东西也没有,怎么办呢?

  ⑵ 介绍操作要求:旁边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东西,有的里面是空的。每人帮熊妈妈进一样东西,空的东西熊妈妈不要的。

  ⑶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有"和"没有"。

  ⒉ 交流小结你进的是什么?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的?

  ⒊ 再次操作

  ⑴ 鼓励幼儿去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办法再帮熊妈妈进许多货。

  ⑵ 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强的幼儿各种方法判断。询问个别幼儿:里面有东西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⑶ 相互介绍。

  ⒋ 和熊妈妈一起开超市。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91篇教案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序数概念。

  2、学习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点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搬新家》,楼房展板,小熊、小猫、小牛、小猪、小猴的图片各一张

  2、幼儿操作单

  3、1---5的数字卡两套。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会5以内的单向序数。

  2、难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点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方位词进行导入,(巩固幼儿对上下,前后、左右的区别。)

  (二)以"小动物住楼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这是什么?(让幼儿观察回答。)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并贴上1-5的数字)

  (2)教师:楼房里共住有几只小动物?他们是谁?(教师将 小牛、小猫、小熊、小猪、小猴的图片摆放在楼房里。)

  (3)教师:从下往上数,第一层住的是谁?第二层住的是谁?谁住在第三层?第三层的上面是第几层?住的是谁?谁住最高层?最高是第几层?

  2、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1)教师:(出示空楼房的图),小动物们搬新家了。看一看,搬家以后它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呢?

  (2)教师:(指最下面)这是第几层?(引导幼儿明白开始数的这一个就是第一。)

  (3)依次完成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的数数。

  3、小动物搬家。(动物与楼层对应。)

  (1)教师:小熊住第二层。(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帖上小猴的图片。)

  (2)教师:小猫住在小熊的上面,小猫住第几层?(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

  (3)依次完成其他小动物与楼层的对应,提问同上。

  4、巩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楼层与动物的对应。)

  (1)教师:第一层住的是谁?(启发幼儿回答)

  (2)教师:第三层的下面是第几层?住的是谁?

  (3)依次提问到每一个楼层,步骤同上。

  5、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6、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从上往下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分别排第几?(启发幼儿观察回答。)

  (2)教师:请小朋友取下数字卡,依序排放在小动物的后面。

  7、教师点评、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序数,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数到几就是第几。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十分浓厚,玩中学、学中玩,幼儿也都达到了目标制定的内容,活动过程中,突出重点,游戏中经过教师提示与指导幼儿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正确运用5以内地序数进行游戏,是本活动的亮点。孩子在玩中学会了通过思考、讨论来学会排序,达到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第92篇教案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好朋友"开展后,孩子们有了交朋友的意识。他们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热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样做客的一些礼仪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结合小班数活动内容"认识3以内的数",我预设了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做客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目标:

  1、乐意参与3以内的数数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

  准备:

  1、布置家的场景:物品按数量1、2、3一组分散放于三个柜中。1--3数字宝宝图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篮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带什么礼物去呢?

  模仿开汽车,边唱歌:看朋友,到数字宝宝家。

  敲门,进去,和数字宝宝打招呼。

  个别提问:你在和谁打招呼?

  2、送礼物

  (1)思考:应该怎么送礼物,数字宝宝才高兴?

  要求:你送的水果个数要正好是数字宝宝表示的意思。

  幼儿选择礼物给数宝宝

  讨论:老师送的礼物对吗?互相检查。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你觉得数字宝宝的家怎样?(东西摆放)有几个柜子?看看柜里的东西,你发现什么?

  交换数字宝宝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赠礼物

  1、2、3数字中你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打过招呼,带上数字宝宝去选它送给你的礼物。

  个别介绍,互相检查。

  4、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声音,就请几宝宝出来。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找朋友"舞。

  5、和数字宝宝再见,开汽车回。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第93篇教案

  设计意图:

  遵循幼儿教育"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我选择以玩具来贯穿本次活动。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熟悉的物品,直观形象,幼儿又乐于操作。将数学抽象的分类概念通过玩具变得形象、具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玩具,感受玩具带来的乐趣。

  2.根据图标将相同名称的玩具摆放在一起,初步感知物体的共同属性,尝试将玩具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学习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准备:

  布娃娃、积木、汽车玩具若干(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不一的礼盒,小兔头饰1个,布娃娃、积木、汽车标记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让幼儿感受活动氛围。

  二、情景表演:小兔送礼物,认识各种玩具。

  1.好朋友来电话了,教师接电话:"喂,你好,什么?你要给我们小二班能干的宝宝送礼物啊?······好,谢谢,再见!"手机铃声、打电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也给幼儿带来一种真实感。

  2.小兔出场,送礼物-玩具。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收到礼物的快乐心情及培养幼儿学会友好、懂礼貌的习惯,渗透了语言领域及常规教学。遵循幼儿教育"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我选择以玩具来贯穿本次活动。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熟悉的物品,直观形象,幼儿又乐于操作。将数学抽象的分类概念通过玩具变得形象、具体。

  3.揭示礼盒秘密,认识各种玩具。

  师:"小兔送来了几盒礼物啊?""这三个漂亮的盒子里面放的是什么礼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将三个大小不一的礼盒装饰的非常美观、漂亮。既要发展感知觉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探索能力,所以我特意设计第一个盒子里放布娃娃,通过触摸觉让幼儿具体感受并说出"软软的",同时也让幼儿产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及想像力。而第二个盒子我是请幼儿直燥,注意力很集中,兴趣浓厚。

  4.小结:三种玩具,三个盒子,同一种玩具都是放在同一个盒子里。为后面的玩具分类作铺垫。

  三、游戏:玩具好朋友。请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做好朋友,玩耍。这个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贯穿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的理念。

  四、送玩具宝宝回家

  1.教师边伸懒腰边说:"啊!好累啊!我们的玩具宝宝有点累了想回家休息了,请你们根据标记卡找到玩具朋友的家并送回去,好吗?"整个活动过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将生硬的直接教变为幼儿自主的发现式学习,知道玩具玩过之后要收拾整理,让幼儿了解拿过的东西用过之后要放回原处。

  2.检查并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将玩具宝宝都送回了他们的家。玩具宝宝希望你们以后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也要学会自己收拾,好吗?你看爸爸妈妈每天早上送我们来园,到下午,也要把我们接回家里,是不是?"抓住新生幼儿对家的依恋,体验自身感受,从而激发提升幼儿学会收拾,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连贯、过渡自然。整个活动过程不管是幼儿还是教师都沉浸在快乐中是活动的成功之处。

第94篇教案

  数学活动: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

  ,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第95篇教案

  数学活动: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第96篇教案

  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宝宝》

  三.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如何“防止小学倾向”活动全过程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特别是随着音乐的身体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自已,又找到了自已身体上与数字有关的事物。

  活动中,投放了一些材料。打扮漂亮的猫宝宝;分组装好的花片;装有数字的彩色气球。这些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做到材料投放的有效。在小屋内,上床有气球,幼儿爬上床才取下气球,锻炼幼儿的攀爬技能。

  课后,有个听课老师问我,你这节课是不是想实现孩子认识1-5,初步理解数意义?我说,是啊。可后来细细一想,我真的实现了。我预定的目标的吗?是不是每个幼儿都认识了呢?今后在活动中要注重实现活动目标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在“神秘小屋探险 ”时,我会和幼儿做一些进入“神秘小屋”的准备活动。如手电筒等。

第97篇教案

  我觉得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本次设计的小班数学《给图形宝宝排队》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五个环节:黄蓝椅子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我用一红一蓝的板凳摆放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开始部分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环节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利用红花和一条直线的特征,进行依次出示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图片,让幼儿发现其图形的排序规律。大部分幼儿能够发现其规律,能够大胆的参与进来。而个别有幼儿却说:"接下来是小花!"在红花的设计上有所欠缺,误导个别幼儿寻找图形规律的特点,或许可以不设计红花,只提供直线;这样让幼儿更加清晰观察;在第二个环节过程中,我和幼儿的互动比较的多,幼儿参与性也比较高。

  在第三环节幼儿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时,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游戏,我感到很高兴。孩子们能积极主动的举手想讲述哪个图形宝宝藏起来了,说明这节课的教育目标已经达到。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圆形宝宝藏起口袋中,借此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集中过来,再请幼儿找出规律来排排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表扬幼儿,幼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起来。

  前两个环节中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但我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再是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尽量做到最好,做到意简言骇,尽量给幼儿足够多的操作机会。

  最后一点就是在集体操作时,我缺乏一点灵活性,活动有点死板化。一直围绕着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等等的规律进行教学,小班的幼儿能力也在逐渐的加强,我在考虑是否可以在多一些的图形,让幼儿更加灵活自主的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也让幼儿更加快速的掌握。

  操作活动结束了,我用结束语结束了本次活动。是不是可以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都收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

  每一次的活动,都给我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98篇教案

  小班数学:按物体特征分类

  目标: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排序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准备:1.教具:彩色鱼9条(由3种颜色组成,大中小各3条)

  鱼缸图片3张,红、黄、蓝三色标签各一份

  2.学具:幼儿用彩色鱼,人手9条,形状颜色同教具相同

  过程:

  一. 念儿歌进教室

  边念儿歌(附后)边做动作进教室,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 出示教具(集体活动)

  1. 出示彩色鱼,无规律排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苗9班,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

  2.引导幼儿发现彩色鱼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看吗?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啊?”

  三. 出示学具(个别活动)

  “小鱼们今天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刚刚小鱼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进教室的时候排队排的很整齐,它们也想排个队,请小朋友们帮它们也排个队好吗?”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彩色鱼排列,教师巡回指导。活动结束后收学具,放回学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四. 交流小结

  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小鱼排队,那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你的方法排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请2—3位幼儿示范。

  小结:彩色鱼的排列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相同颜色放一排,花纹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进行不同的序列。

  五. 学习制作标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99篇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汤圆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二、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

  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00篇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变得一样多》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或减去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多与少的关系。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大象、木头、香蕉、万通板。

  2、学具:插孔串珠、对比卡、泡沫板插花、大象运木头的图片、塑料筐8个(内装塑料穿线动物)、花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题激趣。

  1、大象运木头(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

  我是大象运输队的队长,我们队里的大象力气大,可能干呢!今天接到通知,要我们去运木头。

  (1)出示木头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3堆木头)(2)我们队里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大象,幼儿边看边点数,并说出总数。(4头大象)(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木头少,大象多,少几堆?

  (4)有一头大象没有木头运,怎样才能使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添加的方法使得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5)师小结。

  2、大象运香蕉(感知4和5的数量关系)。

  大象运输队又接到通知,要到香蕉园里运香蕉。

  (1)出示5筐香蕉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这次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4头大象,幼儿边看边数,并说出总数。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香蕉多,大象少,少几头?

  (4)还剩一筐香蕉没能运走,怎样才能使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5)小结。

  二、以"赠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并会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

  (1)大象爱劳动,又很能干,小朋友制作了许多礼品要送给大象,大象不会数数,它想知道两组小朋友制作的礼物哪一组多哪一组少,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数数吗?

  (2)教师提供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操作时应将材料摆放两组进行比较,哪一组多哪一组少。幼儿分组操作练习(第一组:对比卡;第二组:图片;第三组:串珠;第四组:插花;第五组:穿线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操作结果。请幼儿交流两组礼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哪一组多哪一组少。

  (4)小结。

  2、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大象想让两组礼品变得一样多,你们有办法吗?

  (2)幼儿操作,想办法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3)分享操作结果。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使两组物品变得一样多。

  (4)小结。

  活动延伸:

  玩"比一比抓多少"游戏。

  师提供花片,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先抓一把,摆一摆,数一数;另一个再抓一把,对应摆一摆,数一数;谁多,谁少?想办法使得两组的花片数量一样多。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01篇教案

  一,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较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2, 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分合式及加减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 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 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二,准备

  1, 教具 苹果计算题40份 背景树5棵 计算卡片及数卡40份

  2, 学具 第一、二组 贴苹果 苹果树底板 写有算式题的卡片

  第三、四组 走迷宫、涂色 迷宫图等

  第五、六组 连线

  第七组 看图列算式、分合式

  三,过程

  (一)集体游戏 摘苹果

  1, 师:今年苹果大丰收,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来不及摘,所以请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帮忙,帮他们去摘苹果。但他们有个要求,每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目,你们要看清楚答案是什么,然后放进相应的篮子里。

  2, 幼儿摘苹果,老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放苹果。

  (通过操作:使幼儿得出无论加减得数都一样的都可以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二)小组活动

  1, 刚才我们帮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了许多的苹果,现在我们到果园里的智力宫里去玩,好吗?果园里的叔叔阿姨要看我们小朋友哪个最会动脑筋,里面有走迷宫、涂色等。

  2, 老师介绍走迷宫:小兔去拔萝卜,要走一条答案是5的路,才能拔到萝卜。

  3, 介绍涂色:把答案是5的格子涂上颜色,看看是什么?

  4, 幼儿操作

  第一、 二组 贴苹果 根据苹果树上的数字贴上相应的苹果

  第三、 四组 走迷宫:把得数是5的连起来

  涂色:把得数是5的涂上颜色

  第五、六组 连线 把花种到相应的花盆里

  第七组 看图列算式、填分合式

  (三)游戏 找朋友

  小朋友在智力宫里扼腕得很高兴,也学到了很多本领。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去找与自己的答案相同的数与算式当好朋友一起玩。(可以找一个也可以找二个、三个做好朋友。)

  提示:无论加减得数都一样的都可以做好朋友

  (四)延伸

  小组中的操作活动可以放到自主活动中继续巩固练习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第102篇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 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物质准备:

  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找朋友。[讲一讲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 游戏:娃娃请客[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娃娃家吃饭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对。图形娃娃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经坐不下了,它们要把小桌子变成大桌子,你们有办法吗?(幼儿分组合作拼摆桌子,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两个半圆形的桌子可拼组成一个大圆形的桌子、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和两张正方形的桌子拼组成一张大正方形的桌子、4张小正方形的桌子可拼组成一张大正方形桌子]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 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 [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一个圆形、用两块三角形的积木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个小三角形积木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引导幼儿在课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成功快乐。

第103篇教案

  一、活动背景

  “串木珠”、“填空格”是小班幼儿学习将物体有规律排列的基本主题活动,但由于“规律”一词,是一种较难用语言概括讲述明白的理性概念,只能意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间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就能独立操作,有的幼儿经过老师个别辅导后,操作也能按规则进行,而有的幼儿经过老师个别辅导后,仍然不能理解操作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打扮树宝宝”的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夹夹玩玩的过程中,体验物体的不同排列模式,认识数概念。

  二、活动实例

  老师:春天到了,外面的树都穿上了新衣裳,可是这些树宝宝(指用雪比碧做成的树)还是光秃秃的,怎么办呢?

  幼儿:给它穿新衣服。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花发卡、叶子和花朵来打扮树宝宝(出示几张物体排列模式图式)你们可以照着图上面的样子把花和叶子夹在树枝上,也可以自己想出不同样式来夹。看谁把树宝宝打扮得最漂亮。

  幼儿:两人一组开始自由地操作。师参与游戏。幼儿兴趣盎然,十分投入。12个幼儿中主要不同表现形式有:

  1、按夹子的大小间隔夹(1个幼儿)

  2、一把夹子一片叶子(2个幼儿)

  3、3把夹子一朵花(1个幼儿)

  4、一片叶子一朵花

  (3个幼儿)

  5、两片叶子一朵花(2个幼儿)

  6、两片叶子两朵花(1个幼儿)

  7、没有规律随意夹(两个幼儿)

  最后,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打扮树宝宝的。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游戏中融贯着“物体排列、认数”的教学任务,活动内容中包含着幼儿需掌握的游戏规则,幼儿在夹夹玩玩的过程中,既发展了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又增强了运用图示的能力,习得了有关数学知识。每个幼儿都能按自己的能力进行操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操作效果比较理想。从材料使用的情况来看,不同性别的幼儿有不同喜好。女孩用花的较多,男孩用叶的较多,年龄小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容易受材料的吸引而忘了操作目的。因此,在以游戏作为幼儿作业教学途径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度,把幼儿主动建构的思想和教学结构形式有机结合。教师既是游戏伙伴,又是特殊的“语言”载体,保证幼儿在游戏自由愉快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而不是自由学习。

第104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感受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

  2、玩具小熊。布置环境:"小熊糖果屋"一个。

  3、泡沫块,橡皮泥丸。

  4、幸福拍手歌。

  三、活动过程:

  1、带幼儿踏着《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包糖果,帮助他人的愿望。

  师:"今天,小熊有急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小熊的糖果店今天缺货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做一些糖果给小熊,好吗?"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 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 出示材料,先让幼儿自由进行包糖果,探索包糖果的方法,然后将包好的糖果放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包糖果的不足之处,并请幼儿做示范。

  (3) 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根据包糖果过程教师可自编儿歌:"小糖纸手心放,小糖果里面藏,上包包下包包,左拧拧右拧拧,我的糖果包包好。"(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

  4、 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引导幼儿说:"小熊,我们给你送糖果来了。"小熊说:"谢谢大家。"幼儿说:"不用谢,再见!")四、活动延伸:

  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彩泥、糖纸、皱纹纸等),激起幼儿做糖果的欲望,让幼儿做棒棒糖、巧克力等各种糖果,并练习包糖果。

  活动反思

  活动以小熊糖果店开张了,富有童趣的情景开场,将孩子的思绪引入其中,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了.活动以小熊糖果店开张了,富有童趣的情景开场,将孩子的思绪引入其中,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了。由于是集体活动,幼儿发表的意见无法全部顾及。幼儿在发言时出现七嘴八舌现象,有点混乱下次要针对幼儿发言要做常规处理。

第105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讨论,实践操作,尝试按一定的规律对物体进行排 序。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胸饰人手一份(猫、狗)分颜色与大小。

  学具:

  (1)鲜花铺(分颜色、分大小)

  (2)服装铺(分颜色、分大小、分款式)

  (3)日用品架(餐具)(分大小、分颜色、分种类)

  (4)食品架(薯片)(分颜色、分高矮)

  (5)课件

  (6)图书架(分大小、分颜色|

  三、活动过程:

  1、实践感知:(听音乐进场) T:小朋友,快来看,这是谁呀?(汪汪),他们呢?(咪咪),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咪咪和汪汪排队进大商场好吗?

  想一想,商量一下,怎么排? 咪咪,我们一起来看看汪汪是怎么排队的?再来看看咪咪是怎么排的?(幼儿集体说,教师总结) T:队伍都排整齐啦,接下来我们要进大商场啦,大商场里的货物可真多,有鲜花、有食品、有餐具、有图书、有服装,还有一个好玩的电子游戏室,请汪汪和咪咪一样一样地去玩一玩,如果你发现那些商品没有排列整齐呀,就来做理货员,把它们理一理,

  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

  3、集体参观百货商店,

  讨论: T:咪咪,快来食品柜看看,这里的薯片可真多,颜色不一样,高矮也不一样,看看刚才的理货员是 怎么排的呀?(讨论,如有错误,集体修改)

  总结:哦,原来它们是按照高矮(颜色)不同来排队。 食品柜看完了,我们再来图书室看看吧……

  4、运用迁移 T:马上要过新年啦,百货商场里呀想挂一些漂亮的气球来布置新年的气氛,请我们的小汪汪,小咪咪一起来帮忙想一想该怎么挂呢?看看谁想出的方法多?(先讨论)然后个别 幼儿回答说一种,显示一种。 T:原来挂气球可以想到那么多不一样的方法呀,你们的本领可真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第106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用硬纸板制成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图形涂上颜色即成"石块"。(将个别圆形、正方形两等分)

  2、兔妈妈胸饰。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做夹心饼干",复习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师扮成兔妈妈,幼儿扮成小兔。

  教师:"天气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们去看望她好吗?"

  教师:"我们带点什么去好呢?"

  游戏"做夹心饼干",要求将图形标记贴在胸口,找一个贴相同图形的幼儿做朋友,最后要说出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夹心饼干。

  2、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做好了夹心饼干,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

  3、幼儿"修路",辨知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5、游戏"踩石头"。

  教师:"小路修好了,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过在过小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我拿出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就去踩什么形状的"石头"并说出这是什么形状。"

  6、到兔奶奶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精心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动物是小班幼儿极为感兴趣和喜欢的,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小班幼儿对数活动中几何图形的认知需要,选择学习活动教材中,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设计了此数学活动,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这样的选材是非常感兴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图形配对上,教师考虑融入大小、图形特征两个维度,因此在提供的图形数量上,教师进行了限制,只提供与洞洞数量相应的图形数量,以降低幼儿操作难度,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发展,可适当将难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数量更多的图形数量,这样就对幼儿的操作造成了干扰,提高了挑战性。

  2、游戏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考虑到已经进入小班第二学期,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更具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战,但这也给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看望猫奶奶,做夹心饼干,给饼干装盒,坑坑洼洼的小路,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其次,修路的游戏操作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幼儿感受到了极大的成功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3、精美教具,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教师用纸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制片作为修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让幼儿在帮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巧妙设计,活动环节层层递进。第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做饼干“的情景导入,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环节的第一个提问“你们吃过夹心饼干吗?它怎么做的呢?”,意在让幼儿复习对图形的认识;第二环节,兔奶奶生病去看望把饼干“装盒”意在据图形特征配对;第三环节“路上有洞洞”意在让幼儿引起对洞洞特征、大小等的观察,为“修路”做铺垫。在引导幼儿尝试修路过程中,老师始终运用情境性的语言,一方面,避免了数学活动的枯燥,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激发幼儿帮助修路,助人为乐的情感。这是幼儿对图形配对再巩固的过程,也是情感路线得到满足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过程。

第107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如图) 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

  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三、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108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第109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初步学习根据物体数量与点数进行匹配。

  二、活动准备相关PPT、小动物图片、教具。

  三、活动过程

  1.PPT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相关PPT。师: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出来了,小蝴蝶也快乐的飞来飞去。小动物们也来到草地上玩耍,谁来了?

  2.分别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数一数、说一说。

  分别出示5钟不同数量的动物,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并提问动物最喜欢吃的东西,一起给动物送最喜欢的食物,通过示范和自己操作让幼儿了解几只动物就给几个他最喜欢的食物,初步感知物物配对。

  3.小动物乘火车去游玩。

  播放火车背景音乐,引导幼儿猜猜谁来了。出示火车,小动物去游玩,让幼儿帮助小动物安排座位。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安排座位的方法,并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学会物点配对。

  4.和小动物一起去旅行。

  播放音乐,幼儿与小动物一起去游玩。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10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a) 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 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 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说一说。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 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们想想帮助它们啊?

  三、幼儿操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111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说一说。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们想想帮助它们啊?

  三、幼儿操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112篇教案

  一、设计意图:

  春意盎然,百花绽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瞧!花园里、路边,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开得特别旺盛。每次散步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嚷着:"老师,花儿真美啊!""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花。"看着孩子们被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里流连往返,我想何不以此为兴趣点开展活动呢?于是我把花儿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说教材:

  1、本次活动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整个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自信心上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能用不同方式表达鲜花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定为:能根据颜色、大小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四、说教学准备:

  1、六个花骨朵(红、黄、蓝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

  2、幼儿操作内容:

  第一组:白色花朵若干、油画棒(中间印有3-5的点子)

  第二组: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组:已画好的中间印有3-5的点子的彩色花朵。

  3、音乐(春天来了、找朋友)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要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六、说学法:

  1、通过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验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学习的欲望。

  七、说教学程序:

  首先,活动一开始,幼儿扮演美丽的花瓣,在优美的氛围下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花的绚烂;其次,让幼儿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的游戏活动中对颜色、大小有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情境下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最后,以邀请其余小朋友来欣赏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

  1、以听音乐唱歌曲《春天来了》导入活动。

  2、幼儿以自身为花瓣,慢慢的开花展开活动。

  基本部分:根据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进行分类:认识颜色

  2、游戏: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颜色的花瓣朋友为主。

  3、贴花朵:提供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让幼儿按大小标记、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4、游戏:花儿朵朵开是装饰花朵、粘贴花瓣的小组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度为出发点,更把幼儿对春天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部分:

  以邀请其他幼儿来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八、活动延伸:

  将今天的操作材料置于"数学区"供幼儿复习巩固操作。

  教学反思: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环节已经反映出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在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更多的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才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老师说的过多,今后的教学要放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探索。

第113篇教案

  一、设计意图:

  我发现我班小班的孩子对我班大班孩子玩飞行棋扔骰子很感兴趣。(注:我班是混龄班)于是我就以"骰子" 为载体。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有趣的故事中老师和幼儿扮演猪妈妈和小猪的角色,始终以游戏情景贯穿,展开了妈妈的神奇骰子,小猪做骰子,小猪扔骰子拿花生。让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感知数量及数量与数字的联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感知5以内数量及数量与数字的联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重点:感知数量及数量与数字的联系。

  难点: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较难集中注意力,手口一致点数。

  关键:通过游戏活动,能变吃的东西的骰子,吸引幼儿注意力,进行一环扣一环的点数。从实物对点数,到点数对数字,再数字对点数,回到点数对实物。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进行反复的点数,从而让幼儿在不经意间感知数量及数量与数字的联系。

  四、活动准备:

  1、大骰子一个(一个面贴有一张小猪的图片,另五个面从里到外分别贴有1--5的圆点卡、数字卡、数字卡、圆点卡、实物卡、颜色卡)。

  2、空白骰子3份。(分别是三种颜色)

  3、圆点卡(1--5)各3张。(和骰子对应的三种颜色)

  4、实物花生3小筐。

  5、猪妈妈胸饰一个。

  五、活动过程:

  (一)猪妈妈的神奇骰子

  1、出示骰子,引起幼儿兴趣"猪妈妈我有个神奇的骰子,它可神奇了,里面藏着许多好吃的东西。""想不想看看是什么,就念句魔语:咕噜咕噜变。"(扔骰子,边念。)

  2、集体点数(师边撕颜色卡,实物卡,圆点卡,数字卡,边示范点数。)"找到最上面什么颜色?变变变,是**,有几个?小手拿出来数数看。""N个**,N个**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小手拿出来,1个,2个、、、、、、N个,N圆点要找朋友了,来看看身上的圆点,谁的和我这一样的?来抱一抱。N圆点还可以用数字"N"表示",边说边操作,卡片贴黑板上。

  3、请一幼儿扔骰子,个别点数(引导幼儿感知数量及数量与数字的联系)"哪只小猪上来扔骰子?一起来念魔语:咕噜咕噜变。猜猜看是什么?(请多名幼儿回答)原来是**,数数看1个、2个、3个……。

  "N个**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你们说对不对?请N个圆点的小猪上来我们来跳一跳。还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请一幼儿扔骰子,个别点数(先问答再撕)撕掉彩色纸后问"几个?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数字几表示?"回答毕,师快速的撕下卡片,贴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检查下,对不对?""请和他圆点一样多的小猪上来抱一抱吧"

  5、快速点数(师撕剩下的面)。

  "神奇的色子里还藏着好吃的,我们让他们变出来"。

  "有几个**,用几个圆点表示?用数字几表示?"(个别提问)

  6、目测(师迅速撕剩下的面,将卡片依次贴黑板上)"有几个**,用几个圆点表示?用数字几表示?"(个别提问)小结: "神奇的骰子真厉害,你们也很厉害,知道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用圆点表示,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字还可以表示很多东西" (引导幼儿具象感知,实物、圆点和数字的关系。)

  (二)小猪做骰子

  1、"想做神奇的骰子吗?"

  2、出示空白骰子,分别摆在中间"妈妈给你们准备3个空白骰子,有*颜色,*颜色,*颜色。我扔到数字几,就贴几个圆点。请你们记好自己身上有几个圆点,注意看,几?请N个圆点的宝宝快上来。"

  3、校对:师边巡视边撕数字卡,露出圆点校对。幼儿校对。"和我的一样吗?"

  4、幼儿按颜色将自己的圆点卡贴在对应颜色的骰子上

  5、依次贴好5个面。"小猪们,真棒,也做出了3个骰子。"

  (三)扔骰子拿花生

  1、"妈妈这有很多花生,我们来扔骰子拿花生。扔到几个圆点就拿几颗。你们会吗?"

  2、请一幼儿示范"你扔的是几?拿几颗花生?"

  3、检查,幼儿一起点数"我们来看看他拿的对不对,1颗,2颗、、、、、"

  4、幼儿分组操作,师巡回指导强调要求"扔到几,就拿几颗花生放筐里。把拿过来的花生放自己的小筐里。记住一定要轮流玩。没轮到的小猪要仔细监督看拿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小猪真棒。我们拿到了这么多花生,端好小筐回家吃花生喽。"

  六、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小班计算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之中,从"骰子"这个教具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进幼儿在与教具材料中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再巩固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知数量及数量与数字的关系。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小班幼儿。因此,活动设计了猪妈妈有个神奇骰子这一情景,接下来骰子变吃的,小猪做骰子,扔骰子拿花生吃,几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以物对量,量对数,层层递进,突破重点、难点,最后 巩固练习数与量,量对物。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第一环节出示的教具大骰子,经过多次反复设计制做,骰子共六层,因小班数学识识5以内,所以将一面贴小猪图片,另外五个面,分别贴(1-5)的圆点卡--数字卡--数字卡--圆点卡--实物卡(幼儿常见的食物,有苹果、西瓜、梨、糖果、萝卜)--颜色卡。边教学边撕,让幼儿始终对骰子保持神奇感。边撕卡片,边贴在黑板上。第一环节完毕时,抽象的数概念也很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更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三环节,设计了看数字贴圆点和圆点取物,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幼儿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打答案。

  而活动中对幼儿的多样化的评价是促成幼儿对学习兴趣的一必要手段,在对幼儿的评价做到师评幼儿,幼儿互评,幼儿自评。如第一环节中的个别幼儿点数环节就做到了个别提问,个别回答,然后是请幼儿互评,并给回答对的幼儿放一个鞭炮(肢体动作评价),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兴趣。

  提问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的展开思维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纲要》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第一环节中的第三部分我在一幼儿扔了骰子后问"猜猜看是什么?"这一问题,尤其是小班幼儿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会想出很多东西。当然我们这个问题的重点不是要求他们能说出多少东西,而是幼儿在注意想这个问题时,注意力已经被吸引住。在第一环节中的提问是我考虑最多的,因为第一环节的五部分,按教学程序下来都是依次点数实物,再点数圆点,再对应数字。会显得很雷同。于是我就在提问的设计上,想了很多。第二部分是边出示卡片边集体问答。第三部分是个别提问,个别回答,做到边问边答边校正。第四部分是先提问,再个别回答,再集体校正(同时又做到幼儿互评)。第五、六部分都是个别提问,个别回答,做到照顾到全体,尽可能让每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展现出来。

第114篇教案

  一、说教材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作为教学活动的教具和学具是我们的园本课程"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一直提倡的做法,也是新《纲要》倡导的做法。糖果是每个幼儿喜爱的食品,也是便于收集的物品,利用糖果开展数数游戏更符合"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找宝贝"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本次活动我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二、活动目标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 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各数,说出总数。(技能目标)2、尝试按数取物,感受数与量的关系。(认知目标)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情感目标)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5以内的数量 。对于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活动中,我们一学习数数方法,感受数量关系为主要目标,数数的范围采取保底不封顶,即5以内是每个幼儿必须掌握的,上不封顶。突出集体教学的价值。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三、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有色彩鲜艳的糖果、帮助幼儿理解的磁铁教具和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找朋友〉歌曲等。

  四、说教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幼儿园才2、3个月的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运用游戏,进入主题:

  在这个环节这个中我利用游戏〈找糖宝宝〉,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顺利地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2)自主数数,了解已有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把自己找到的糖宝宝排排队,数一数有几颗?让幼儿尝试数数,给予教师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机会,并根据幼儿数数的情况及时调整集体练习的数量。此时提取的数数要求建立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较强的针对性。

  3)集体操作,加深对数量的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根据教师的信号进行操作,集体练习数数,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听信号能力。体现集体教学中幼儿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4)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做糖宝宝,听着喜欢熟悉的歌曲去找朋友,对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从目测到自身参与的转变。很多幼儿在数数中会忽略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运用游戏提升学习难度和要求,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操作,游戏获取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第115篇教案

  游戏目标:

  1. 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 幼儿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

  游戏准备: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玩法指导: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 )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活动反思: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第116篇教案

  有益的学习经验:

  1、能很快辨别数量为1、2、3 的物体。

  2、理解1、2、3之间的等差关系。

  3、知道1、2、3的基本排列顺序。

  准备:

  1、每个幼儿1、2、3的点卡各1张,小圆片6片。

  2、贴绒图片:小鸡6只。

  活动与指导:

  1、山示1、2、3的点卡,让幼儿在桌子上分别摆出相应的数量的小圆片,井大声点数,检查摆出的圆片是否正确。

  2、将小鸡的图片按第1行1个,第2行2个,第3行3个,并放对应比较,让幼儿再次感知1、2、3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教师敲铃鼓一下,让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教师说:“我敲比一下还多一下的铃鼓数。”或“我敲比两下还多1下的铃鼓数。”幼儿应分析教师的话.举起相应的点卡,然后让幼儿大声点数每张卡上的圆点数,并说出这些点卡哪张排在最前面,哪张排在后面,哪张排在最后面,让幼儿将点卡由小到大在桌子上摆成一行。

  4、指导幼儿练习。

  (1)让幼儿目测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明确它们之间多1或少l的关系。

  (2)点数并说出苹果的个数,在空白处画出3个气球和1个西瓜。

第117篇教案

  有益的学习经验:

  一、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亲身参与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提高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速度。

  三、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实物图形饼干;拱形门、货架、货筐;大嘴动物头;围裙。

  活动过程:

  一、做个饼干屋小员工。谈话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开心分饼干。

  1、按形状分类。

  (1)观看采购员到饼干批发市场上货的录像。

  (2)明确第一项工作任务---请小员工将饼干按形状进行分类。感受分类的乐趣。

  (3)师生共同检查按形状分类的结果,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2、按颜色及形状分类。

  (1)接到订购电话,明确第二项工作任务。

  (2)看实物投影,再次明确顾客的要求,开始分类工作。

  大班—红色包装的圆形饼干

  中班—黄色包装的正方形饼干

  小班—绿色包装的长方形饼干

  托班—蓝色包装的三角形饼干

  (3)师生共同检查按饼干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分类的结果。

  3、游戏《我喂动物吃饼干》。请小员工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形状喂相应的 饼干。

  三、神秘礼物。

  请小员工们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礼物,并说出它的形状。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18篇教案

  有益的学习经验:

  一、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亲身参与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提高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速度。

  三、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实物图形饼干;拱形门、货架、货筐;大嘴动物头;围裙。

  活动过程:

  一、做个饼干屋小员工。谈话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开心分饼干。

  1、按形状分类。

  (1)观看采购员到饼干批发市场上货的录像。

  (2)明确第一项工作任务---请小员工将饼干按形状进行分类。感受分类的乐趣。

  (3)师生共同检查按形状分类的结果,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2、按颜色及形状分类。

  (1)接到订购电话,明确第二项工作任务。

  (2)看实物投影,再次明确顾客的要求,开始分类工作。

  大班—红色包装的圆形饼干

  中班—黄色包装的正方形饼干

  小班—绿色包装的长方形饼干

  托班—蓝色包装的三角形饼干

  (3)师生共同检查按饼干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分类的结果。

  3、游戏《我喂动物吃饼干》。请小员工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形状喂相应的 饼干。

  三、神秘礼物。

  请小员工们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礼物,并说出它的形状。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19篇教案

  有益的学习经验:

  一、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亲身参与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提高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速度。

  三、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实物图形饼干;拱形门、货架、货筐;大嘴动物头;围裙。

  活动过程:

  一、做个饼干屋小员工。谈话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开心分饼干。

  1、按形状分类。

  (1)观看采购员到饼干批发市场上货的录像。

  (2)明确第一项工作任务---请小员工将饼干按形状进行分类。感受分类的乐趣。

  (3)师生共同检查按形状分类的结果,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2、按颜色及形状分类。

  (1)接到订购电话,明确第二项工作任务。

  (2)看实物投影,再次明确顾客的要求,开始分类工作。

  大班-红色包装的圆形饼干

  中班-黄色包装的正方形饼干

  小班-绿色包装的长方形饼干

  托班-蓝色包装的三角形饼干

  (3)师生共同检查按饼干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分类的结果。

  3、游戏《我喂动物吃饼干》。请小员工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形状喂相应的饼干。

  三、神秘礼物。

  请小员工们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礼物,并说出它的形状。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20篇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听音数数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

  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121篇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我的朋友

  活动名称:

  我的朋友(垃圾归类)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22篇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

  种花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帮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数和花朵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花园场景,并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各种形状并在形状中间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花若干,装花的礼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讨论活动

  1、导入今天吴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我们任找一张小椅子,把礼盒打开来看一看?

  2、幼儿讨论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认识花园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就会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三、种花

  1、认识标记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些什么?

  我们要怎么种花才最好呢?

  幼儿:这里有个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还有蓝颜色标记。

  师:这些标记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我们可以把红颜色的花种到红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那绿颜色的花,我们要种在那里呢?

  幼儿:绿颜色的花种到绿颜色标记的地方。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在花园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有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方形里面有三个圆点点,还有三角形里也有圆点点。

  师:对了,这些图形里面都有圆点点,这些圆点点是用来种花的标记,那你们猜,这花怎么种?

  幼儿:一个圆点点种一朵花,两个圆点点种两朵花。

  请幼儿示范,把老师的花种到花园里去。

  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颜色,然后到这个颜色标记的地方,再数数这个颜色的花有几朵,和哪个图形里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种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绿的、黄的、兰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第123篇教案

  圆 贴 贴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三、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色纸的大大小小的圆。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活动过程一、讲故事引起兴趣教师讲故事《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1、教师:请小朋友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

  2、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故事: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24篇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去小熊家做客》。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去小熊家做客引出课题,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去给小熊买水果。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三是比较男女小朋友的多少,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二)活动目标

  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1.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会运用多、少、一样多来表达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喜欢数学活动,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1.能准确运用多几个、少几个、一样多来表达两组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二、教材特点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进行了以下准备: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两张,音乐,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四、活动方法

  (一)说教法小班幼儿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班幼儿易受情境感染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了去"去小熊家做客"的情节,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排序兴趣,让幼儿积极观察,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2.交流讨论法: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排序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排序规律,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感受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法

  1.操作法:本活动的操作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尝试图形的排序方法。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特点: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本次活动就是以这种理念为依据,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由地操作。

  2.情境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情节,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情节中轻松掌握了比较多少的方法。在反反复复的观察和交流中,并不缺少的是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从而培养孩子们喜欢帮助他人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起幼儿学习兴趣1.小朋友们好,今天小熊送来一张请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随音乐带幼儿进教室。

  (2)参观卧室,初步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多少1.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家的卧室设置,数一数每一种物品都有几件?

  2.请幼儿说一说如果每一只小熊睡一张床,那么床的数量多还是小熊的数量多,怎样比较他们的多少。

  3.教师示范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多少,并引导幼儿说出熊的数量比床的数量多(或少)一个。

  4.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小熊和拖鞋的数量,并说出小熊和拖鞋的数量关系。

  5.教师小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就可以说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了。

  (3)参观餐厅,重点学习表达数量关系1.请幼儿观察餐厅内的设置,并比较小熊和椅子数量的关系,并尝试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

  2.请幼儿操作挂图并表达小熊和帽子的数量关系。

  3.请个别幼儿操作比较苹果与小熊数量的关系,并引导幼儿说出苹果与熊之间的数量关系。

  (4)游戏:选水果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每人为小熊家选一种水果,并数一数水果的数量,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水果与小熊的数量关系。

  2.拓展延伸:比较男女朋友数量的多少。

第125篇教案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分了三大环节,即感知--认知--分类刚开始设计了情景,在森林王国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大家去祝贺它。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贺的礼物统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类。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观看PPT,让幼儿观察都有什么礼物,礼物摆放的太乱了,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先把一种物品拿出来,摆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种物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第三个环节是分类,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环节的升华,加深。我运用的是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带来的礼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放到有图标的储物箱进行分类。能吃的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反复感受,已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

  老师和幼儿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5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活动区,投放玩具卡《我会分类》请幼儿操作,并把各个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

第12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能用短句表达"1个XX"、"许多个XX"。

  2通过活动,让幼儿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3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创设情境:一片小树林、好多蘑菇;用插塑插成的小桥;一片萝卜地、许多萝卜;篮子两个;小兔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⒈导入活动:

  教师:"兔宝宝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去玩,好吗?"教师:"我看我的宝宝有多少?"点数人数,有多少兔宝宝?(许多)有多少兔妈妈?(1名)教师:"宝宝们,我们出发吧!"听音乐,蹦蹦跳跳地出发了。

  ⒉采蘑菇,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⑴教师:"我们到了哪里了?"(小树林)教师:"我闻到了蘑菇的香味,宝宝们,看,蘑菇在哪儿呢?""蘑菇真多呀,妈妈先来采蘑菇!" 采完后提问:"妈妈采了几个蘑菇?" (一个)"什么颜色?"(蓝色)"那我就说我采了一个蓝蘑菇!"

  ⑵引导幼儿说出:"我采了一个X蘑菇"。

  请一名幼儿采蘑菇!然后引导幼儿说"我采了一个X蘑菇"。然后请几名幼儿去采蘑菇,说"我采了一个X蘑菇"。

  请其他幼儿采蘑菇:"每个宝宝采一个蘑菇!拿给妈妈看!看哪只兔宝宝最先采到蘑菇!"放到篮子里。

  让幼儿观察一个一个蘑菇变成了许多蘑菇。

  教师:"一个一个的蘑菇变成了许多蘑菇!"⒊过小桥,进一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教师:"宝宝们,跟着妈妈走。""前面有什么?"(一座小桥)"这小桥宽还是窄?"(窄)那我们应该怎样过桥?幼儿自由回答。

  "跟着妈妈过桥吧!"教师带领幼儿一个一个地过小桥。

  教师:许多的宝宝过小桥时变成一个一个的了。

  ⒋拔萝卜,让幼儿知道 "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可以组成许多"。

  教师:"咦!又来到哪儿了?" "萝卜地" "好香的萝卜呀!宝宝们,我们学过一首拔萝卜的儿歌,怎么说了呢?"与幼儿一起说儿歌:"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哎吆吆,哎吆吆,哎吆吆!"妈妈先来拔,请幼儿来说着儿歌,给妈妈加油!

  请一名幼儿拔萝卜,然后请其他幼儿说着儿歌。

  请其他幼儿一起拔萝卜,边拔边说儿歌。

  请幼儿把萝卜放到篮子里,一起到篮子旁边,教师:"宝宝们真能干!拔了这么多萝卜?一个一个萝卜变成了许多萝卜!"教师:"哎呀,这么多萝卜,我都搬不动了。请宝宝们帮忙,一人拿一个萝卜,然后我们拿回家吃,好吗?"许多萝卜又变成一个一个了。我们拿着我们的蘑菇和萝卜回家吧!

  ⒌听音乐蹦蹦跳跳回家了,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127篇教案

  活动意图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学习了4以内数的数数,为了使幼儿能手口一致的准确点数,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我选择了小班幼儿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动物,以给大公鸡过生日为主线,展开一系列活动来学习4以内的数数。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4以内的数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会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课件 小黑板 图片 小篮子 棒棒糖活动过程1.以给"大公鸡过生日"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朋友听是谁呀?大公鸡今天很高兴,因为它要过生日了,它请了好朋友来给他过生日,小朋友看是谁?

  2.播放课件可爱的小动物,幼儿看课件回答。

  (1)有几只小狗?(1只小狗)(2)有几只小兔?(2只小兔)(3)有几只小鸭?(3只小鸭)(4)有几只小花猫?(4只小花猫)小动物们给大公鸡带来了好多生日礼物,大公鸡很高兴,请大家参加它的生日宴会。

  3.情境游戏:快乐的生日宴会(1)出示生日蛋糕,让幼儿说出是大公鸡几岁的生日。并唱生日快乐歌。

  (2)好玩的筛子。

  幼儿看筛子上有几个点,请幼儿拿出几个棒棒糖。练习幼儿按点取物的能力。

  (3)丰富的午餐(纸箱上贴动物的图片,掉在黑板下面)幼儿说出都有哪些好吃的东西,练习用不同方法来数数。

  ①1个肉骨头。方法②2个胡萝卜。(竖着数)③3只虾。(环绕数)④4条鱼。(不规则物体的数法)⑤ 小动物。(按特征和不同数)数完后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物。(小狗、 小猫、 小兔、小鸡的家)(4)快乐抱一抱玩法:音乐开始,幼儿听着音乐跳舞,音乐停下后小朋友自由结伴抱一起。

  规则:音乐停,幼儿能说出是几人抱一起的。

  4.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反思:

  活动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此次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128篇教案

  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爬的能力,及听信号爬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喜爱。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准备 每人一只呼啦圆、小兔头饰、小乌龟形象(可以是小玩具)

  过程

  激发兴趣,引题。

  1、教师当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开火车出场)

  2、空气真好,让我们一起来锻炼一下身体吧。(做呼啦圈操)

  学习爬

  出示小乌龟玩具,激发兴趣。

  你们瞧,谁来了。1、幼儿自由学乌龟爬

  2、用呼啦圈当贝壳,(增加难度爬,放在背上)

  3、听鼓声辩方向爬。

  游戏:小兔和狐狸

  小兔找食物去,听到“大灰狼来了,”就马上躲到山洞里,(呼啦圈当山洞)

  四、太阳下山了,小兔子坐上火车和妈妈回家。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结合了小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老师在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习,根据本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孩子们练习的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第129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一、活动过程。

  (一) 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始终,并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130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能按颜色标记帮花朵分类。

  2、 学习根据点数和花朵匹配。

  3、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4、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花园场景,并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各种形状并在形状中间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花若干,装花的礼盒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讨论活动1、导入今天吴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我们任找一张小椅子,把礼盒打开来看一看?

  2、幼儿讨论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二、认识花园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就会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三、种花1、认识标记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些什么?

  我们要怎么种花才最好呢?

  幼儿:这里有个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还有蓝颜色标记。

  师:这些标记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我们可以把红颜色的花种到红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那绿颜色的花,我们要种在那里呢?

  幼儿:绿颜色的花种到绿颜色标记的地方。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在花园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有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方形里面有三个圆点点,还有三角形里也有圆点点。

  师:对了,这些图形里面都有圆点点,这些圆点点是用来种花的标记,那你们猜,这花怎么种?

  幼儿:一个圆点点种一朵花,两个圆点点种两朵花。

  请幼儿示范,把老师的花种到花园里去。

  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颜色,然后到这个颜色标记的地方,再数数这个颜色的花有几朵,和哪个图形里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种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四、赏花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绿的、黄的、兰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第131篇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与难点]

  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活动准备]

  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室内、室外)

  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

  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

  学具:

  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

  牙膏脸盆花瓶桌子锤

  牙刷毛巾花椅子钉

  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

  床脸盆桌子碗花锤

  被毛巾椅子筷子花瓶钉

  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

第132篇教案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数字并理解其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好科学打好基础。这节注重从感知入手,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贯穿全部过程。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分类能力。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5的圆点);红、橙、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糖果;贴绒动物卡片;货价4个;活动过程:

  1、小猪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猪,下午我的糖果店"要开业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看看是谁来了?是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巩固认识数字4)(实物和数字进行匹配)一跳一跳是谁来了?(袋鼠)请幼儿数数有几只?(认识数字5)袋鼠和小老鼠都来帮我的忙,我要拿我的糖来招待他们,看看这两袋塘哪一袋是给老鼠的,哪一袋是给袋鼠的?(初步帮助幼儿进行实物和实物进行匹配。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猪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猪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第一次操作,请小朋友看着标记进行包装糖果。(幼儿操作)第一次操作完后,让两个小朋友讲自己是如何包装的,为什么要这样包装?(引导幼儿要看颜色标记和数字进行包装)(2)第二次操作,老师交代清楚要求:看颜色标记和数字进行包,请包好的幼儿给检验员检查,检查的时候说说: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对于包对的幼儿进行奖五角星。(请包装好的幼儿去包6-9的数字)3、帮助小猪将糖果按货架上的标记归类摆放好。(难点)小朋友都帮小猪装好了糖果,现在小猪请小朋友,把你们装好的糖去放到货假上,请小朋友看清楚,货假上的标记进行分类摆放。小朋友都放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是否放对了,请个别幼儿上来检查。

  4、游戏:抓糖果"小朋友帮助小猪把糖归类摆得这么整齐,小猪说谢谢小朋友,它请你们吃糖,每个小朋友可以去抓一把糖,把抓到的糖数给后面的老师听,如果你数对了,那你抓的糖就是属于老师的了。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13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见图一),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见图二)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见图三)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

  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l、2、3"。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

  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

  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

  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

  "6像什么呢?"

  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

  游戏"看数取物"。

  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

  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看数字做点卡

  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看数字印图形

  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看实物贴数字

  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师生互评)

  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134篇教案

  创设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我兴高采烈带这群可爱的孩子,步入小班集体生活中。当我带孩子学唱歌“我家有几口”时,发现有几个孩子在4以内点数上有些混乱。面对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又经过一段长长寒假的散漫玩耍,要想让他们正常学习,特别是数学,必须要从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从上学期主题三《我自己》里的帮帮小猪这节活动做复习巩固的起点,慢慢延伸到本学期教材《骨碌骨碌转》里的我会骨碌碌,让孩子运用肢体动作来感受点数的乐趣。让孩子更好掌握手口点数技能的同时,整合到主题四《找找颜色》让孩子学会点数的同时,为认识颜色做好铺垫。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教学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1、自制教具小拖车(3节车厢)2、实物教具:水果,香蕉 苹果 葡萄 梨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问好!

  1、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拖车,还有好听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用了,(出示小拖车)2、复习:3以内的点数:让孩子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

  二、基本部分尝试学习1、讲故事:《三只小猪》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幼儿帮助小猪捡水果。

  (1)老师讲述故事,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黄黄的香蕉”时就问幼儿:“猪老大发现香蕉,不知怎么办?孩子们快帮帮猪老大吧!

  (2)动手操作:一个一个数香蕉,1 2 3 4 一个一个装进小拖车、老师引导孩子数数“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2、当故事讲到“他爬上数一看,啊!有几个红苹果!”时引导幼儿说出“怎么办”?(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苹果,装苹果。)重点引导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手口一致点数。

  3、他们有继续往前走,小猪第第发现了什么呢?出示紫色的葡萄。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葡萄好吗?引导孩子动手点数葡萄 再装进小拖车里。

  4、游戏:我会骨碌碌孩子们真能干,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到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高兴的跳起来了,我们和小猪一起做做运动吧!“骨碌骨碌1,骨碌骨碌2 骨碌骨碌3 骨碌骨碌4、”边说儿,歌边作动作,让小手表示数字。引导孩子扩散思维。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练习1、引导幼儿进入表演游戏情景,巩固学习的知识。

  谈话:看看满满一拖车的水果,就知道孩子们有多棒,让我们能干的小手在帮助小猪把水果送回家好吗?(找个别孩子拖着小车走在前面,其余幼儿跟在后面绕活动室走一圈。) 小猪家到了。(活动)2、小猪奖励小朋友吃糖葫芦:让孩子数各种颜色的算祝珠、(点数练习)3、我们能不能帮助小猪把这车水果卸下来呢?

  帮助小猪卸水果:重点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4、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帮助小猪运回来这么多的水果,小猪很开心,你们高兴吗?(高兴)为我们加油吧!引导孩子欢呼“呀”!跟老师到外面休息去啦!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各级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锻炼的机会,更希望老师们给我点出本活动的不足,您的建议就是我今后工作进步的方向。

  本活动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情节。故事吸引孩子动手动脑,吸引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完成教育目标。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喜欢久坐,为此,我把儿歌《我会骨碌碌》整合到故事里,即满足了孩子好动。又让孩子运用肢体动作来感知点数的乐趣。在此环节中,我尽量引导孩子扩散思维动手表示数字,为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做好铺垫。我感觉本活动最明显的特点是温故而知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13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 、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的实物。

  2、能认真观察、寻找事物中有关 4 的数量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小熊的生日宴会》

  操作材料:每人一个礼物盒图片,苹果、花、气球大图片。每人一件参加生日会服装,配饰(纽扣,口袋,小花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讲述故事,引出主题数量--4师:教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蛋糕,原来今天有人过生日呀,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小熊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

  2、数蜡烛,(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手举起来) 1、2、3、4,4支蜡烛二、一起帮助小动物寻找数量为4个的物品,进一步感知数量4师:(小兔子、小老鼠、小牛、小猪)好多小动物们都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小熊对大家提出了个要求,我们来听一听小熊是怎么说的。

  1、寻找小牛身上的数量4师:发现小牛手上有4个气球2、寻找小老鼠身上的数量4师:发现小老鼠手上有4朵鲜花3、寻找隐含在小兔子的数量4,蝴蝶结上有4个蓝色的小圆点小结:这些小动物身上都有数量4。瞧,小牛手上有4个气球,小老鼠手上有4朵鲜花,小兔子身上有4个蓝圆点。所以他们都能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

  三、 帮助小猪准备数量为4的礼物1、为小猪解决困难师:你们看小猪它也很想去,可是它身上没有数量4,怎么办呢?

  2、师:猪妈妈帮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给小熊送礼物,猪妈妈帮小猪准备了3个礼物,苹果,香蕉,西红柿自己来数一数找礼物,按小熊的要求,挑选数量为4的礼物,将手中的礼物盒贴在数量为4的礼物下(苹果2个,花3朵,气球4个)3、与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的数,苹果,花,气球的个数、检查幼儿有没有将礼物盒贴对,并纠正。

  师:小猪很高兴的带着礼物去参加生日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四、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进行装扮师: 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们都来了,非常高兴,你们想不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服装,可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为女孩子准备了贴在裙子上的小花图案,为男孩准备了贴在马甲上的纽扣或者口袋,你们还记得小熊的要求吗?要贴几个才能参加生日宴会呀?我们一起来装饰衣服吧!

  五、结束: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1、让我来看看你们打扮的漂不漂亮,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给自己装扮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有几个。起立,转身给后面的爸爸妈妈看看,我们能不能去参加小熊生日聚会呢?

  2、听,宴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去参加宴会吧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第13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小猫图片、大小鱼、大小雪花片。

  2、大小篮子、大小盘子。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 "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

  (3)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4)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通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雪花片。引导幼儿完整说 :"大雪花片、小雪花片。"(3)师:大方形和小方形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教师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说一句"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形状出来了,游戏两次。

  (4)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雪花片,哪个是小雪花片。"(5)游戏"方形变变变"。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把小雪花片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雪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雪花片举起来。游戏数遍后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6)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老师举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7)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3、给猫客人喂鱼吃。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来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知道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2)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师:"这两条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大猫应该吃那条鱼,小猫应该吃那条鱼?" "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师:下面,我们就给猫客人喂鱼吧!一边喂鱼一边说"大猫请吃鱼,小猫请吃小鱼"(4)猫客人吃饱了可开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4、迁移提升经验。

  (1)师:宝宝们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那些东西是小的?赶快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吧!

  (2)教师作适当的暗示,大小手、大小脚,引导幼儿观察桌子上的东西发现大和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第13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5条(上面镂刻不同形状图形)

  2、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师:房身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兔的新家,但是小朋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我们一起去好吗?。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1)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2)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3)幼儿找图形。

  师:老师想要一些图形,你能从魔术箱里变出来吗?请小朋友试一试。

  三、游戏-铺路

  1、师:我们下面就去小白兔的新家去吧,不过小白兔说,他家门前的路坏了,有许多的泥坑,想让我们班小朋友帮他修一修路,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纸路。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泥坑都是有形状的,那我们看看都是些什么图形。

  2、共同研究纸路形状。

  3、师:小朋友,如果想把三角形的泥坑填满,我们要用什么形状的图形填。圆形的坑呢?正方形的坑呢?(师边讲解边示范)

  4、幼儿动手"填泥坑"。(每桌发一条纸制小路幼儿操作)。

  5、展示幼儿的小路,共同评价。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兔修好了小路,我们一起到小白兔的新家去玩吧。

  幼儿排队听音乐在教室走一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第13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2、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的食物若干;小熊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小熊”过生日,引入课题小朋友,知道这是谁吗?(小熊)今天呀是小熊的生日,丁老师请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一起为小熊办生日会,来布置东西好吗?

  二、请幼儿帮助小熊布置生日会(巩固认识图形)1、引导幼儿看一看,小熊为自己的生日会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看看,她都准备了些什么呢?什么东西?什么形状?

  2、幼儿自选一样喜欢的食物坐下来。

  老师请小朋友各自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来说说,你拿到了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3、请幼儿帮忙布置好生日会,将东西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贴上一种图形标志)好,现在我们都选好了东西,一起来布置生日会吧!瞧!老师还准备了三个盘子,请你们把东西各自送到盘子里去好吗?现在开始(幼儿送食物)4、检查幼儿是否将东西放对盘子,引导幼儿按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布置。

  都将吃的东西摆放好了,那我们来看看都放对了吗?(师幼检查)延伸活动:食物造型(师用各种食物造型成一份礼物送给小熊,激发幼儿也用同样的形式送礼物给小熊)今天,丁老师也给小熊准备了一样礼物,瞧!是什么呢?(饼干做的娃娃),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那你们想不想也给小熊准备一份精美礼物呢?

  四、送礼物瞧!小动物们也都来给小熊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把礼物送给小熊吧,祝小熊生日快乐!(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分享分享吧)唱生日快乐歌。

  《小熊的生日》课后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由于我班现在是小班孩子,所以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这次活动,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班小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拿取图形和拼拼图形。

  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也感到虽然活动中一直在让孩子们拿取图形并进行操作,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可能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小部分的幼儿有些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些幼其实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觉得,对于图形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第13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3、能按数拿取相等数量的物体。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实物纽扣、树叶、珠子等一到5个,圆点卡片一到五个。

  2、图片一幅,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数。

  2、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师:开学了,小兔要送花给我们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图中各种东西的数量(一辆小车、一只小兔、两个车轮、三个气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教师说图中的任一内容,幼儿出示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3、幼儿操作练习:按数取物。

  (1)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说一说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数,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数。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各种实物,数一数,各有几个,说出总数。

  (3)教师报数,请幼儿拿相等数量的物品。

  4、玩"手指游戏"。

  游戏开始,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拍手,藏小手(双手放背后)。你出"5"(教师伸出5个手指),我出"5"(幼儿伸出5个手指)。数一数。对不对?(幼儿点数手指,并说出总数。)对,对,对。(用同样方法,教师分别出示1个、2个、3个、4个手指,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没有纠正幼儿说的内容的对与错。游戏有点复杂,幼儿的年龄太小,对于老师说的汉语有点难听的不太懂。教具不太吸引人。课后的儿歌应让幼儿多学习。再上一次,我将准备一些更好的教具,更有趣的游戏。

第14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

  2、 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你们愿意和图形宝宝做朋友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二)游戏:找朋友(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三角形宝宝 ,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三)图形宝宝找家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 ,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四)结束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第14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教师总结)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

  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3以内的数,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14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情景游戏中学习按一定的规律装饰孔雀。

  2、感受为世博添精彩的快乐。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AB)。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孔雀和图形卡片重难点:在情景游戏中学习按一定的规律装饰孔雀。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景1、参观世博会关键问题:最近在上海有一个很重大的事情。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上海世博会)播放课件第二页。

  2、介绍世博文化中心关键问题:这里是世博文化中心,是表演节目的地方。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也兴奋起来了,猜猜看,谁会来表演呢?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播放课件第三页。

  二、孔雀表演关键问题:看看,是谁来表演了?

  (原来孔雀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就象一把美丽的扇子,翩翩起舞)播放课件第四页。

  三、装扮孔雀1、随意装扮关键问题:每次表演节目之前,我们都要打扮打扮自己。孔雀也一样哦。我们也给孔雀打扮打扮吧。让孔雀在文化中心变得更加漂亮。看,孔雀的尾巴上有这些地方,桌子上有漂亮的图形,我们一起试一试,你们自己给小孔雀打扮打扮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排序的·评析,并把幼儿的作品放于PPT中作为下一个装扮的要求。

  装扮后关键问题:评价幼儿随意装扮后出现的有规律的孔雀。

  播放课件第五页至第十二页,(根据幼儿随意装扮后出现的内容来出现)。

  2、第二次装扮关键问题:我们再给孔雀装扮一下,想一想哦,打扮得漂亮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装扮漂亮一点的。

  播放课件第十三页。

  四、演出开始了关键问题:孔雀都穿上了花花衣了,表演要开始咯,请大家准备好。

  播放音乐,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

  儿歌:小孔雀,小孔雀。炫耀自己的花衣裳,打开彩色的大尾巴,引出七彩太阳光。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第14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饼干的种类,形状很多,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知道饼干的种类,形状很多,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并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方形饼干的小包装),食品盘子5或6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3或4个几何图形片),瓶子娃娃(雪碧瓶子制作的瓶娃娃,嘴巴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认认、尝尝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2、教师:饼干宝宝真多呀!看看饼干宝宝长得一样吗?(幼儿打开小包装饼干,仔细观察。)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方形;有不同颜色;有的上面还有花……4、教师:闻一闻饼干香不香?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饼干吃在嘴巴里有什么变化?

  二、瓶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瓶宝宝嘴巴的形状。

  老师出示瓶宝宝: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瓶宝宝,看看这些瓶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瓶宝宝,发现瓶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三、瓶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教师出示图形片:瓶宝宝肚子饿了, 我们一起喂它们吃"饼干"吧!这是瓶宝宝吃的"饼干",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2、)喂瓶宝宝吃"饼干"。教师:这么多的瓶宝宝要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3、)幼儿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瓶宝宝,给你吃"**"饼干。

  4、幼儿自主地选取一个小盘子和几块饼干,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应形状的"饼干"。(幼儿把小盘子里各种形状的"饼干"喂完)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做分饼干、尝饼干的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4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2、能比较出2个长度相似的物体的长短。

  3、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2条颜色不一的彩带人手一份,2只长颈鹿,不同长短的物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动物模仿操

  (二)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商店里有什么呢?

  2、教师出示有长短不一的裤子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长短是通过比较知道的。

  (三)游戏活动——变变变

  老师:出示金箍棒的图片,我们和金箍棒做个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先吹一口气,变长变长变长(两手距离慢慢拉长),再吹一口气,变短变短变短(两手距离慢慢缩短)。游戏可以重复两次。

  (四)在生活中找长和短

  教师:小朋友找一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长和短的物体呢,幼儿:大蛇长,小蛇短。大鳄鱼长,小鳄鱼短。教师:还有呢?(教师模仿火车汽笛和汽车汽笛来引导幼儿。)

  (四)给长颈鹿系上神气的皮带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有二条长短不一的皮带,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怎么比较彩带的长短呢,首先两条彩带叠起来,应该怎么叠呢?彩带一边对着一边。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要一边对一边,排排好,叫做重置法。

  教师: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还缺了一条丝带,请小朋友帮帮忙,比一比,把长的丝带給爸爸,短的給宝宝。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结束部分

  比出后分别把丝带送给长颈鹿爸爸的筐里,短丝带送到长颈鹿宝宝的筐里。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第14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实物。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猫头饰、ppt课件、歌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图片、1-4的数字卡片、鱼若干、老鼠若干、教学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影片《黑猫警长》,以猜谜的形式引入课堂

  1.播放影片《黑猫警长》,请小朋友细心观看。

  2.提问幼儿"谁来了","黑猫警长来干什么"。

  二、复习数字1-3,并学习点数4

  1.课件出示一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几只猫?数字1像什么?

  2.课件出示两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2像什么?

  3.课件出示三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3像什么?

  4.又来了几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在黑板上展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并认识数字4(重点强调手指指一个数一个,并且数到几停下,总数就是几)。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操数字变变变。

  三、幼儿操作:给猫喂鱼

  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给猫喂鱼的方法。

  2.教师交代规则(小朋友边从盒子里拿出小鱼边数数,并把猫吃的鱼摆在一条线上,数完的小朋友很快坐起来),请全班小朋友给猫喂两条鱼、三条鱼。

  四、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教师充当黑猫警长给幼儿(猫警士)传授本领。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当猫警士?合格的猫警士需要听警长的统一指挥。

  所以现在我(警长)说做什么,小朋友就跟着做什么好不好?

  2.教师给幼儿配发警士帽,请幼儿辨认自己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和老师的数字宝宝对对碰。

  3.教师请幼儿捉老鼠,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就捉几只老鼠。

  4.教师请所有幼儿警士消灭课件中的老鼠,有几只就打几枪。

  5.给勇敢的猫警士奖励红花。(猫警士打死几只老鼠,就奖励几朵小红花)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4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塑料袋大小、颜色、软硬,及发出的声音。

  2.体会“玩中学”科学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材料准备:

  不同大小、不同颜色、软硬的塑料袋等。

  活动过程:

  一、用各种感官感知塑料袋

  1.直接引入塑料袋,吸引幼儿的兴趣

  2.运用看、听、摸等感官,感知塑料袋的材质和声音。

  (1)摸一摸、看一看,讲一讲。

  (2)互相摸一摸、看一看感受塑料袋的不同。

  自己摸摸和看看言语介绍

  比较大小

  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

  借助音乐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已有经验,体会游戏的乐趣。去户外和塑料袋做游戏。

  二、了解为什么塑料袋是不同的

  塑料袋是干什么的,利用比赛的形式让小朋友用塑料袋装东西。在装东西的时候,有的小朋友的塑料袋破了,从而引入探索为什么会破。

  通过探索出的结果,引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样的力度下塑料袋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小朋友利用塑料袋不同的声音给歌曲有节奏地伴奏跳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中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来体验,并有充分时间表达的机会,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化的科学让我感受到,不仅材料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情景和游戏也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让幼儿在游戏和情景中开开心心地学到了本领。科学教育的玩中学就是指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4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比较,学习按袜子的颜色、大小、图案特征配对。

  2.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与情境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2.幼儿操作材料:纸制袜子若干、操作板、配对的实物袜子3.柜子两个活动过程:

  一、认识米奇,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1.小朋友看,谁来了?点击白板,出现米奇。

  2.米奇说话:Hi,大家好,我是米奇!冬天到了,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啊,大风来了,把礼物吹走了。怎么办,礼物不见了。请谁帮忙找找呢?

  3.师:我们一起叫工具箱出来吧!一起说咒语:哦,土豆。(妙妙工具箱里出现了望远镜。)来我们用望远镜找找礼物在哪里。(认识红、黄、蓝三个礼物盒)二、集体游戏,学习按颜色、大小、图案进行配对(个别幼儿示范)。

  1.点击米奇说话:我们一起说咒语把盒子打开(密斯卡、穆斯卡,米老鼠)。

  师:这个礼物盒里有什么?它们一样吗?什么不一样?

  师:听,米奇在说什么?(点击米奇说话:哦,这些袜子都乱了,你们能一双一双帮我整理好吗? )2.提问:什么是一双?

  3.请一名幼儿操作,小结:两只大小、颜色、图案一样的袜子才是一双。

  4.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三、分组游戏"找一找",练习按颜色、大小和图案进行配对(每人配对一双,找到与提供的一只袜子相同的)。

  1.师:我们一起说咒语把第二个盒子打开(密斯卡、穆斯卡,米老鼠)点击米奇说话:看,这些袜子少了一只,请你们帮忙找一找。

  师:米奇请我们帮忙做什么呢?怎么找另一只袜子呢?(找颜色、大小、图案都一样的袜子才能配成一双)2.介绍操作要求:请你们等会每人拿一张操作板,看看你拿到的袜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图案、多大?然后在桌上仔细找一找,找出一样的贴在它的边上。

  3.幼儿自由操作。(提醒幼儿相互检查)4.拿两个检查。

  5.小结:原来两只颜色、大小和图案都一样的就是一双袜子。

  四、分组游戏,巩固练习按袜子的特征进行实物配对(每个孩子实物配对一双袜子,选择一只袜子进行配对)。

  1.交代要求。

  现在打开第三个礼物盒,和我一起说咒语(密斯卡、穆斯卡,米老鼠)看,还有很多袜子没有找到朋友呢,你们愿意帮我吗?

  师:米奇把袜子放在了后面的桌子上,请你们每人去整理一双,再放到柜子里。

  2.幼儿自由操作。

  3.集体检查。

  师: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整理对了?

  五、与米奇一起跳妙妙舞,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米奇夸你们能干,想把礼物送给大家。大的袜子可以送给谁呢?小的袜子呢?

  师:他要把大的袜子送给老师、阿姨,小的袜子送给小朋友们,这样冬天就可以保暖了,我们一起谢谢米奇。

  师:米奇邀请我们一起跳妙妙舞,小朋友们,快来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第14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创作,体验给托马斯火车头找朋友的快乐。

  2.初步了解火车的外部结构,学习用方形或圆形表现火车车厢。

  3.能够将车厢连成长长的火车,并大胆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玩具火车,认识火车;看过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

  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师幼一起收集托马斯及其朋友的火车模型,并将其布置成"火车模型展览"。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6页;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参观"火车模型展览"。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的朋友们来喽!哇!这么多的小火车,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火车车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车轮?火车上还有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火车的外形特征指导语:小朋友们,请你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小火车玩一玩吧!并说说你的小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火车的结构及其造型特征。

  指导语:呜--咔嚓咔嚓,小火车真神奇,圆圆的车轮,方方的车厢,一节又一节!

  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6页,引导幼儿发现创意墙中的火车少了车厢,激发创作兴趣。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画出长长的火车厢,一节车厢连着一节车厢,鼓励幼儿画出火车的其他特征,如车厢上的装饰、铁轨等。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接到胖总管布置的任务,要去运送货物啦!我们来帮托马斯添画车厢吧。

  2.幼儿画车厢,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师幼一起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区,并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评议其他幼儿作品。

  2.游戏"开火车"。

  指导要点:请幼儿站成一排,后面的幼儿将手放在前面幼儿的肩膀上,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推拉,注意安全。

  指导语:我们和托马斯及其朋友们一起"出发",去探险吧!

  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前后一共上过5次,在庄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让我对绘本教学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1.教学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孩子枯燥。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多样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在那里听故事,喜欢在听听、玩玩、做做中有所启发。在小班的情景阅读教学中,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要突显让孩子在故事中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他们比较喜欢角色的一种扮演,喜欢简单有节奏的的语句,爱模仿。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渗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

  2.教学互动要多样,不要让孩子等待。

  在教学活动的互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师幼互动,它包括一对一的互动和一对多的互动,还有一种是生生互动,对于小班的孩子老说,更多的应该是采用一对集体的互动,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一对一的互动比较多,因此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等待。如果在游戏中我采用“每个孩子人手一张色卡纸,当老师说,加番茄的时候,手拿红色卡纸的孩子开一列火车。”这样的互动更体现了《指南》理念。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3.绘本价值要抓准,不要让孩子空想。

  一个绘本的价值很多,哪个价值是需要在这节课中体现的,这还需要老师们更多的琢磨和推敲。在这个课中,“小士兵给火车加种子燃料。让孩子猜测会冒什么烟?”这个环节可以作为结束部分,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如:“加了种子会冒什么烟,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这样孩子看书的兴趣就激发了。其实我们上绘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喜欢看书。

第14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的形成。

  2.让幼儿在感知4的形成的基础上,能用语言表述3添上1是4,, 4去掉1是3。

  3.感受招待客人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猴作客。

  2.果盘人手一个、水果图片若干。

  3.纸球石头若干。

  4.老鼠洞四个。

  活动重点:感知4的形成。

  活动难点:能用语言表述3添上1是4, 4去掉1是3。

  活动过程:

  1.以小猴子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 ,引导幼儿感知3添上1是4, 4去掉1是3。

  感知招待客人的礼仪。

  (1)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小猴子一家,有猴爸爸、猴妈妈、猴姐姐。

  (2)我们一起数一数来了几只小猴子?(三只小猴)。

  (3)咚咚咚,谁在敲门?是猴妹妹。三只小猴又来了一只猴子,现在有几只小猴子?引导幼儿点数感知3添1是4。

  (4)猴妹妹很顽皮,它跑到门外去玩了,现在屋里有几只小猴子?引导幼感知4去掉1是3 。

  (5)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怎样招待客人。

  师:"小猴子一家来我们班做客,该怎样招待他们呢?它们最喜欢吃什么?"(桃子)(6)猴妹妹肚子饿了,它拿起桃子就吃,很快就吃完了。

  (7)请小猴吃面条。强化3添1是4,4去掉1是3 。

  2.操作游戏《装水果》,进一步感知4的多种形成。

  (1)盘子里的水果有1个的、2个的、3个的,要求幼儿把每个盘子里的水果都变成4个。(幼儿操作)。

  (2)师检查是否每个盘子都是4个。

  (3)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水果变成4个的。

  4.游戏《猫捉老鼠》.巩固提升幼儿感知3添上1是4, 4去掉1是3。

  。

  活动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目标设定为: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为了使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相连,我在教学具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围绕目标,我将活动过程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三)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在教学中,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多幼儿达到了目标的学习。但也有个别幼儿产生了困难,我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由于此节活动以复习游戏为主,再加上与生活密切相连,很投幼儿的胃口,上起来较轻松。另外,我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现,留出更多的机会给孩子,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15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比较统计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来到了一家商店,这家商店里有我喜欢的,有没有你喜欢的商品啊?说说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2.这么多的糖,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是卖什么的?是食品里的哪个种类?都是什么?那叫什么?对了,叫糖果店

  3.糖果店里还有个朋友呢,我们来看看。(PPT)是谁啊,蜘蛛在糖果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这位是糖果店的营业员阿姨,一天她在店里打扫卫生,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一只蜘蛛,阿姨大声的对蜘蛛说:"走开走开,我的店里不能有蜘蛛!"可是蜘蛛非常喜欢糖果店,它对阿姨说:"阿姨,让我留在糖果店吧,我可以帮助你,我能知道来店里的客人会买什么糖果。"

  2.你们相信蜘蛛的话吗?

  (一)咪咪买糖

  1.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小顾客,妹妹很有礼貌的跟阿姨打招呼说:"阿姨,您好我买糖"阿姨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经常来糖果店光顾的小客人,阿姨招呼道说:"咪咪,快进来,买什么糖?"小蜘蛛偷偷的跑到阿姨的旁边,轻轻的跟她说,我知道咪咪要买什么糖,我一直在角落里观察来的客人。你看咪咪以前买过什么糖,我都把它记录下来了,一看咪咪的这张买糖记录表,我就能知道咪咪肯定会喜欢吃棒棒糖。

  2.你们觉得蜘蛛猜的对不对?说说理由好吗?

  3.这张记录表你看懂了吗?是什么意思啊?咪咪来过几次?买过什么糖?

  4.我们看看咪咪到底选了什么糖?蜘蛛猜得对不对?

  蜘蛛猜对了吗?蜘蛛根据这个记录表猜对了。

  (二)东东买糖

  1.店里又来了一位客人,是个小男孩,"阿姨好!"他也非常有礼貌,阿姨招呼道:"东东呀,快来看看想买啥?"这时蜘蛛骨碌碌地拿出东东的买糖记录表。

  2.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张买糖记录表,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那买了几次巧克力?几次棒棒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第一次买的是巧克力,第二次买的是棒棒糖,第三次,第四次买的是巧克力。这是为什么呢?

  3.这次东东来会买什么糖呢?为什么?

  4.你们说的真好,喜欢吃的糖果一定会连着买。

  5.小蜘蛛说:"东东会喜欢吃巧克力。"让我们看看东东是买的巧克力吗?哇,小蜘蛛这次又猜对了,真厉害啊!

  (三)洋洋买糖

  1.这时候店里又来了一位小男孩,洋洋,你要买什么糖啊?蜘蛛得意的拿出洋洋的买糖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下,他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啊?第一次买的是棒棒糖,第二次买的是巧克力,第三次买的是QQ糖,第四和第五次买的是跳跳糖。

  2.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这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3.来看看小蛛蛛是猜的什么糖?洋洋呀,肯定是要跳跳糖。他说的和你们一样呀4.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蜘蛛都猜对了。你们也很棒,帮助我们把他喜欢吃的糖果都猜对了。

  5.那你们能不能教教我啦,是用什么办法把洋洋喜欢吃的糖猜出来了?哦,是这样的。离现在最近的两种连续买的糖就是客人喜欢的对吗?

  把客人来买过糖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经过统计我们就能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会喜欢吃什么糖,对不对,是不是这个办法?

  (四)菲菲买糖

  1.现在又有客人了,咦,这次来了个小女孩,"菲菲你要买什么糖呀?"蜘蛛得意地说:"菲菲要买的糖我也知道,只要拿出菲菲的什么东西呀?谢谢你们,看看菲菲的买糖记录表,她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啊?

  2.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它有什么规律呢?

  3.蜘蛛会猜什么呢?什么呀,果冻!看看是不是菲菲喜欢的呀?

  哦,原来两样她都喜欢吃的,那你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几样东西都喜欢吃的时候,会轮流买着吃吗?

  4.那你们猜猜看,菲菲这次买果冻,下次会买什么糖?她是这样两样好吃的轮流买着吃的。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看来阿姨是离不开蜘蛛的帮忙了,阿姨欢迎蜘蛛留下来。糖果店的生意真红火,阿姨又准备进货了,那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需要进更多的货呢。我们来看看蜘蛛有什么好办法?蜘蛛说:"我可以帮助你"。

  2.蜘蛛拿出了一张糖果销售记录,看的懂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表吧,这个星期一后面的有几种糖果?是什么意思?说明是店里卖出去的,星期一卖出的有四种糖果,星期二呢?卖出的有四种,这张表格呀告诉我们每天卖出的糖果品种,你看出来了吗?等一下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糖果销售统计表,里面有许多种糖果,请你把每一种糖果在销售记录里的次数,数一数写下来。在最受欢迎的糖果后面打勾。

  3.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是什么糖?一周卖出了多少,找一找,数一数,把数下来的数量记录下来。

  四、幼儿统计

  1.师: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种是什么糖?一共卖出了几份?对了吗?那我们一起来数数,一排一排数的话,你就不会漏掉。眼睛要看仔细呀。接下来是…

  2.接下来就请小朋友拿出桌上的记录表,先在右上角写上名字,然后开始统计好吗?

  3.幼儿介绍自己的表格各种糖果卖出了几份?现在告诉我哪种糖果是最受欢迎的?为什么?想一想数字最大说明了什么?卖出去的最多。你对了吗?

  4.用这个表格我们马上就可以找到了,棒棒糖是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一些事情,用统计的方法猜出什么东西是最受欢迎的,好吗?我们现在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这个好办法吧!

  教学反思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第15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活动的快乐。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音乐《铃儿响叮当》

  2.红色和绿色苹果,苹果券,上面印有不同数量的圆点。

  3.小桥,小水沟,红绿篮子各2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教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苹果园里的老婆婆说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请我们帮忙捡苹果,你愿意帮帮老婆婆吗?

  教师:我们出发吧,瞧,前面有一座小桥,我们过小桥时候要小心哦。这里还有一条小水沟呢,我们一起跨过去。

  (二)捡苹果,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1.走进“果园”,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教师:苹果园到了,瞧,苹果掉了一地,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捡起来夹在衣服上,好吗?

  教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吧!

  2.感知苹果的数量。

  教师: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教师:谁的树上也是3个苹果的请上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请树上结了2个苹果的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请你去找一找还有谁的树上也是1个苹果的。

  (三)送苹果,按颜色特征分类。

  教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苹果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教师: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绿苹果呢?

  教师:送苹果宝宝回家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红苹果我送你回红颜色的家,绿苹果我送你回绿颜色的家。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不对?

  (四)送礼物,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实物。

  教师:老婆婆说,小朋友帮他捡回了这么多苹果,她要谢谢小朋友,这是她送给小朋友的苹果券,券上面有几个点,你就可以拿几个苹果。拿完后请小朋友说说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拿了几个苹果。

  教师:你的苹果券上有几个点?

  教师:小朋友都拿到苹果了,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怎么样。

  (五)结束活动教师:今天小朋友帮老婆婆做了这么多事情,开心吗?我们也累了,和老婆婆再见,我们回家休息休息吧。(幼儿随音乐原路返回。)活动延伸:

  数学区:在区域活动中练习颜色分类、按数取物等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52篇教案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5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第15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发现实物的特征,并能根据实物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分类活动带来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4种水果(苹果、梨子、猕猴桃和橘子),4种零食(糖果类、牛奶类、饼干类水果冻类)。

  2、大筐2个,托盘8个,贴有标志的托盘20个。

  3、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陈老师今天买了很多的东西要带你们去秋游,开心吗?”

  幼儿按照男女不同排成两队。

  师:“现在陈老师请你们排成两队,男孩子一队、女孩子一队我们到大教室里先把去秋游的东西准备起来。”

  二、按照水果的名称进行第一次分类。

  1、出示水果让幼儿认识。

  教师将自己水果拿出来让幼儿认识。师:“陈老师买来了很多的东西,你们看看这些是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师:“那你们喜欢什么水果,你来说说?”(请个别幼儿回答)2、给水果分类。

  师:“我们现在和这些水果宝宝来做个好玩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这些水果宝宝分一分,苹果跟苹果放在一起,橘子和橘子放在一起……。”(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幼儿操作完后问:“你是怎么分的?”(苹果和苹果放在一起、橘子和橘子放在一起……)小结:刚才他的这样分水果是根据水果的名称不同来分的。

  三、根据零食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第二次分类。

  1、出示零食教师一一出示零食让幼儿认识。 师:“除了这些水果外,陈老师还买来了很多的小零食,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自由讨论)师:“好多好吃的零食,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吃那种零食?”

  请幼儿找找老师手中食品的好朋友。

  2、个别幼儿给零食分类师:“我们要跟这么多的零食玩游戏啦,谁来把这些零食分分家,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

  幼儿操作完后问大家:“你们说一说他是怎么分这些零食宝宝的?”(个别幼儿回答)然后问分的那个幼儿:“现在你告诉大家你是根据这些零食的什么特征来分的。”

  小结:他们这样QQ糖跟棒棒糖在一起,纯奶和酸奶在一起……,是根据零食的种类来分的。

  四、幼儿集体操作,第三次分类1、教师讲解操作的方法,师:“这里还有很多的零食和水果要和大家来做游戏,请你们一起合作帮它们分分家。现在请四个好朋友一组,我在每一组的中间放了一大筐的水果和零食,在旁边放了几个小筐,请你们把它们分分家。

  2、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检验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分别请两组的幼儿上来跟大家一起检验。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师:“这里有好多的水果宝宝和零食宝宝跟你们做朋友。”

  帮个别幼儿带上胸饰问:“你现在是什么宝宝了啊?”(我是苹果宝宝)师:“对了,你说的真好,现在你们带上什么胸饰就是什么宝宝了。我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给这些宝宝分一分,鼓声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去把一样的朋友拉在一起,鼓声一停的时候看谁又快又对。”

  2、幼儿游戏一次,教师或幼儿去检验。

  3、游戏数次后结束,幼儿回教室。师:“我们玩的真开心,接下来还有更高兴的事情,我们回教室检查完3组的实物后,装好后就可以去秋游了哦!跟老师们说再见吧。”幼儿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第15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FLASH课件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1、引导语: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

  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4、幼儿带着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5、评价(1)把错的拿出来:对不对?

  (2)出示对的:对不对?谁跟他一样?问问爸爸妈妈对不对?六、情境"分鱼"1、引导语:第四样早餐是鱼。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个盒子给爸爸?(6条鱼的)宝宝呢?(2条鱼的)妈妈呢?(3条鱼的)爸爸妈妈们同意吗?

  3、揭开盒子:我们来看看。6条什么样的鱼?

  4、现在还是把6条小鱼给爸爸吗?

  5、小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教学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熊,在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中区分大小和比较的大与小,高矮和比较高与矮,由此帮助三只熊分早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幼儿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第15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装纸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雪花积木若干;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自制示意图两张;音乐《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1.教师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师:(1)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2)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盒子包装相同的两人组成一组,分组比较,区分大小。

  (1)根据相同的包装特征两两分组。师: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较相同图案的纸盒,区分大小。师: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3)加深幼儿对大小的认识。师: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打个招呼,请纸盒宝宝们也相互亲一亲。

  (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比较。师:纸盒宝宝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教师扮纸盒爷爷,拖来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大小不同的球。

  (1)师: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2)师: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图一,请幼儿看图说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游戏二:吃饼干。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师: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你们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图二,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

  1.纸盒来唱歌。师: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我们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纸盒回家。

  活动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便且容易收集。它们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常看到区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车""小房子",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它们来堆砌、拖拉。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区分大小,并按照物体的特征配对,我借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积木、筐子等多组物体,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反复操作、比较、分类、配对,感知物体的大小及数量。

  在最初设计这节活动时,我用两只纸盒和孩子们一起操作,采取"教师示范、幼儿操作"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操作的正确率很高,但是在后续的其他活动中却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区分大小,如何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和配对。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原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带着孩子走,缺少让孩子自己思考、主动发现的过程,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在先"。在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两个盒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寻找到答案后再进行操作,将大、小盒子配对。接下来的环节,我采用作业单的形式,将操作要求用图示展示,让幼儿自己看图理解要求,并进行操作。

  对小班的孩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示范是一个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有部分教师认为,直接用语言提示可能会比图示更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孩子读图、理解图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为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图示,我尽量使用实物照片,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第15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

  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

  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

  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

  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

  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背景图,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

  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

  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

  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

  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

  ④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

  ⑤小黄狗:它喜欢吃什么?(肉骨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

  ⑥小白兔:它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它们怎样走路?(蹦蹦跳跳)

  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

  3.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

  ① 教师师范儿歌,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细听和看。

  ② 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读“咕、汪、喵、呷、叽”等字。

  ③ 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

  ④ 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

  ⑤ 引导幼儿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台做小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动作,要求做小老师的小朋友说话声要响亮,吐字要清晰。

  ⑥ 改变游戏玩,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朋友说小动物名字,并做动作。

  附游戏儿歌:

  可爱的小动物

  小鸽子咕咕咕,

  小鸭子呷呷呷,

  小小鸡叽叽叽,

  小花猫喵喵喵,

  小黄狗汪汪汪,

  小白兔蹦蹦跳跳。

  5.游戏《动物汽车》

  老师放“开汽车”音乐

  ①老师做动物汽车司机,脖子上挂动物汽车挂件,手握汽车方向盘。幼儿自己选择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

  司机说:“嗨!嗨!动物汽车就要开”。

  小动物问:“谁来做?”

  司机一人,被选中者必须说,如:“我是小羊咩咩叫,坐上汽车快快跑,笛笛……”,小羊还必须做小羊的动作走到司机身后,用双手拉着司机的衣服,在活动室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②可请1-2名幼儿做动物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带领幼儿开展“动物汽车”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汽车的速度不要过快,两辆汽车之间摇。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③老师和全班幼儿开着动物汽车出教师,教师提醒幼儿要一个接着一个不拥挤,有秩序地开动物汽车。

  评价:

  本节课教态,语气自然,语调、语速适合与中班幼儿,运用多种游戏方法,如儿歌游戏《可爱的小动物》和游戏《动物汽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学的既轻松又投入,也很感兴趣。在座位上还需调整,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第158篇教案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

  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

  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

  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

  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

  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

  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

  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5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2、尝试量身高称体重,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体重仪(带有量身高的仪器)一台

  活动过程

  一、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1、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

  项目呢?

  2、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

  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二、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1.出示体检用的仪器

  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

  3.幼儿讨论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1.我们今天要称体重、量身高,请大家一起来帮忙,

  我们应该怎么看测量的结果呢?

  2.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样站呢?

  3.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四、请小朋友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6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品的大和小。

  2、初步体验一一对应的关系。

  3、感受游戏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物品的大和小。

  难点: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1、课件。

  2、 大熊和小熊图片、大和小的苹果图片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比较物品,说出大和小。

  1、 教师出示课件“熊、蛋糕、西瓜、菠萝、草莓、皮球、房子”孩子指出大和小。

  2、 按照物品的大小和相应的熊进行一一对应。

  二、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1、 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和小。

  教师说:“大”。小朋友做表示“大”的动作。教师说“小”。小朋友做表示“小”的动作。

  2、 听口令,举苹果。

  每位宝宝手上有几个苹果?是什么样的苹果呢?教师说:“大苹果”。小朋友就把大苹果举起来。教师说:“小苹果”。小朋友就把小苹果举起来。

  三、 游戏:送苹果。

  每位宝宝把大苹果送给大熊,小苹果送给小熊,并能边送边说:“大熊:我请你吃大苹果。”“小熊:我请你吃小苹果。”并和大熊和小熊拥抱、唱生日歌。

  四、 延伸部分

  请孩子们分辨大、中、小熊和物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大和小,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对本节课所选的课件也很感兴趣,因为我选择了漂亮、鲜艳的西瓜、菠萝等物品让孩子们分辨大和小,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所以兴趣很高。如果让我以后再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利用实物让孩子区分大和小,这样会更形象、具体。课后,我园进行了评课,大部分老师都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课件精致,课堂气氛融洽,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等等。使我更感到我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以后要更加努力才好。

第16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重难点:学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实物。

  活动准备:老鼠头饰、猫头饰、ppt课件、歌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图片、1-4的数字卡片、鱼若干、老鼠若干、教学背景图。

  活动过程一、播放影片《黑猫警长》,以猜谜的形式引入课堂1.播放影片《黑猫警长》,请小朋友细心观看。

  2.提问幼儿"谁来了","黑猫警长来干什么"。

  二、复习数字1-3,并学习点数41.课件出示一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几只猫?数字1像什么?

  2.课件出示两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2像什么?

  3.课件出示三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3像什么?

  4.又来了几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在黑板上展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并认识数字4(重点强调手指指一个数一个,并且数到几停下,总数就是几)。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操数字变变变。

  三、幼儿操作:给猫喂鱼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给猫喂鱼的方法。

  2.教师交代规则(小朋友边从盒子里拿出小鱼边数数,并把猫吃的鱼摆在一条线上,数完的小朋友很快坐起来),请全班小朋友给猫喂两条鱼、三条鱼。

  四、游戏:"猫警士捉老鼠"1.教师充当黑猫警长给幼儿(猫警士)传授本领。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当猫警士?合格的猫警士需要听警长的统一指挥。

  所以现在我(警长)说做什么,小朋友就跟着做什么好不好?

  2.教师给幼儿配发警士帽,请幼儿辨认自己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和老师的数字宝宝对对碰。

  3.教师请幼儿捉老鼠,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就捉几只老鼠。

  4.教师请所有幼儿警士消灭课件中的老鼠,有几只就打几枪。

  5.给勇敢的猫警士奖励红花。(猫警士打死几只老鼠,就奖励几朵小红花)

  教学反思:

  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第162篇教案

  活动内容:4的形成活动目的:

  1、学习4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点数4个以内物品。

  2、认读数字"4",了解其实际意义。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4的形成》,"坐汽车",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坐汽车",数字卡片。玩具汽车4辆;生活中含有数量4元素的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问好,走线,线上游戏:一家人。

  二、集体活动。

  1复习3的形成。出示课件幻灯片《我会说》。

  点击出示2只小兔和数字和数字卡片"2",再添上1只小兔和数字卡片1,引导幼儿说出:2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就是3只小兔;2添上1就是3,,在初示数字卡片3.

  2、探索4的形成。出示课件幻灯片《你会吗》。

  创设情境:现在站台上有3只小兔在等车。如果再来1只小兔,会有几只小兔?鼓励幼儿用学具探索4的形成,先摆3只小兔,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再添上一只小兔,并找出其对应的数字卡片。然后点数一共有几只小兔,并用对应的数字卡片表示形成后的数量。

  小结:3添上1就是4.

  3、在生活中认识4的形成。

  出示课件幻灯片《我会做》,幼儿练习4的形成。

  出示课件幻灯片《你发现了吗?》,幼儿在生活中找出4的形成。

  4、认读数字4,出示课件幻灯片《我会认》,引导幼儿说说数字4像什么?

  三、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坐汽车"。操作生活中含有数量4元素的物品若干。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而数学的抽象性特点使幼儿的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同时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思维“拟人性”的特点非常明显,其认识活动的无意性占优势,而有意性正在形成。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班幼儿的特点,创设了小猴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把教育内容设计得生动形象、新颖奇特,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来自主探索4的形成。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游戏动作”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幼儿有关数形成的相关概念。整个活动从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做到层层递进,从而逐步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

第163篇教案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对数字还没有什么认识,在学习了数字1、2之后,为了让他们对数字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让幼儿接着学习数字3。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及其实际意义。

  2.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体验点数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数字魔术口袋,魔术小棒和雪花片

  2.经验准备认识了数字1、2,并对数字3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儿歌《数字歌》,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跟唱数字歌好吗

  1.简单复习数字1和2,我们一起从数字魔术口袋中取出数字宝宝1,看看它像什么(一像铅笔细又长),再拿出2,看看数字宝宝2又像什么呢(2像小鸭水上游)宝贝们真棒(我们把取出来的数字宝宝送回它的家)

  2.引出数字宝宝3,今天呀,猴子宝宝们要来我们这里,因为呀,有几只小猴子要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为他们庆祝生日好吗?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过生日呢?(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数并说出总数"3",再个别上前点数。)

  3.出示蛋糕引导幼儿学习点数。

  师:小猴子们要过生日了,老师送他们一个大蛋糕,这三只小猴子都过的是三岁生日,他们要插几支生日蜡烛呢?(出示三根蜡烛边插边数,一根、两根、三根,共有三根蜡烛。然后,个别点数并说出总数。)

  4.出示朋友送来的礼物,学习点数。

  师:三只小猴子过生日,他们的朋友也送来了礼物。(依次出示朋友送的礼物,边出示边数)这是大象送的三只气球,一只、两只、三只;(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三辆小汽车是小鸭子送的,一辆、两辆、三辆;长颈鹿送来三本好看的图画书,一本、两本、三本。(分组个别点数以上三组礼物,并说出总数。)

  二、认识数字3及其实际意义:

  1.师:三只小猴子、三支蜡烛、三个气球、三辆汽车、三本画书都用数字3来表示。(出示数字3教幼儿认读几遍,启发幼儿3像耳朵听声音。)

  2.发散思维,3还能表示什么?

  幼:三个苹果、三架飞机??

  小结: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所有是三个的物体都用数字3表示,3能表示所有三个的物体。

  三.幼儿操作,

  1.从数字魔术口袋里快速拿出数字3,并动手数一数背面的点数

  2.从魔术框里数出三根小棒,三块雪花片

  四,活动延伸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朋友想不想送给他们礼物?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呢。(幼儿思考,发挥自由发言),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老师为小猴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图片:三根香蕉,三个桃子五,手指操《三只小猴子》今天,我们为三只小猴子过了生日,他们可高兴了,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做手指操,宝贝们,拿出我们的小手手,我们开心的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164篇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

  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

  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

  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第165篇教案

  教育活动:做汤圆(数学-点数)(一)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橡皮泥,盘子,卖汤圆的歌曲2、幼儿准备:已有的风俗习惯,用橡皮泥搓圆的经验(三)、活动过程:

  1、游戏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是元宵节,我们要吃什么啊?那我们一起搓汤圆,好吗?

  指导重点:引发幼儿对汤圆的关注并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引入活动2、教师示范(1)、指导语:今天,我和小妹妹在家,我要做两个汤圆,要选择几个面团啊?我们放到手上搓一搓,一个汤圆出现了,然后放到锅里,我们再搓一个面团,现在几个汤圆出现了,小手要指着一个一个的数,最后数到几就是几个汤圆。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最后说出总数(2)、指导语:这时,我的爸爸回来了,他告诉我,他很饿,我会怎么做啊?那我在搓一个吧。我们再来数数有几个汤圆?还记得老师说的方法吗?手要指着,嘴要数着,最后的数到几就是有几个汤圆。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逐一数数,幼儿掌握点数的方法。

  (3)、指导语:我们现在要开火煮汤圆的时候,我的妈妈回来了,我会怎么做?那我又要搓一个汤圆,我们再来数数有几个汤圆了。

  指导重点:巩固幼儿点数,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数,说出总数3、幼儿动手操作,老师放音乐指导语:请小朋友拿到盘子,盘子上有几个点,你就要做几个汤圆,然后你去告诉你的好朋友,你搓了几个汤圆。

  指导重点:幼儿一边搓汤圆,一边数,巩固幼儿点数的方法

第166篇教案

  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过程: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1.重点讨论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

  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幼儿迁移运用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3.集体交流:

  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指导:(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

  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4.结束活动(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第167篇教案

  目标:

  1.观察比较3组物体的大小。

  2.在游戏中进行大小配对。

  3.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1.经验准备:已有初步的大小概念;知道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如:兔子吃萝卜、猫吃鱼、狗吃骨头等动物习性;2.材料准备:三只狗兄弟的图片以及生活用品,如:盘子、叉子、骨头、;猫、兔、鸡的胸饰(其中每种动物分大、中、小三种);对应大、中、小的动物食物;过程:

  一.认识狗家三兄弟,初步比较3只小狗的大小1."狗妈妈有几只狗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2."这三只狗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3."大狗是哪只?小狗是哪只?不大也不小的我们称它为中狗。"(结合语言提示,如,当幼儿指出哪只大狗时,大狗就蹦跳地说:"嗨,我是大狗"。)(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3只小狗的大小不一样,结合语言提示让幼儿掌握3组物体的大小。

  幼:仔细观察,发现3只狗宝宝有大小不一样。在指认过程中初步比较3组物体的大小。)二.狗家三兄弟的美食,在操作中比较大小并进行大小配对"今天是大狗宝宝的生日,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它们最爱的肉骨头。"1.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盘子,请幼儿说说"这些盘子有什么不同?"2."谁来帮狗妈妈分一分盘子?"(教师用角色的语言评价幼儿的操作,如果幼儿操作正确,师可以这样小结:"哦,原来大狗用大盘子,小狗用小盘子,中狗用中盘子。"如果不正确,师则这样:"哎呀,这么小的盘子我吃不饱的;哎呀,这么大的盘子我怎么吃得完呢!")3."勺子也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勺子是哪个的?小勺子是哪个的?"(请一位幼儿分勺子。)4.比较骨头的大小,按大小配对分肉骨头,请幼儿一边分一边说:"大狗吃大骨头,小狗吃小骨头,中狗吃中骨头。"(师:以狗妈妈的愉悦情绪带领幼儿在帮助狗妈妈的情境中掌握大小配对。

  幼:在游戏情境中进一步比较3组物体的大小,并初步学习按大小配对。)三.狗家三兄弟的朋友们,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掌握3组物体的大小及配对。

  情境:"叮零!叮零!朋友们来庆祝大狗的生日了。"1.逐一出示动物朋友,猫、兔、鸡,提问:

  (1)"小猫喜欢吃什么呢?"(2)"小兔喜欢吃什么呢?"(3)"小鸡喜欢吃什么呢?"2.动物朋友们的美食:出示三只大小不同的小猫,请幼儿说一说大猫吃什么鱼?……(师:以动物朋友们来庆祝生日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进一步运用已学的新知识。

  幼:运用生活经验说说动物朋友们喜欢吃的美食。)3.分组游戏:请幼儿分别为三只小猫、三只小兔、三只小鸡分找美食。

  (师:请三个一组扮演动物,请幼儿自由寻找美食进行大小配对,目的是让幼儿把已学知识运用实践中。

  幼:在个别幼儿寻找、配对学习大小配对中,其他幼儿以检验的方式学习大小配对。)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中继续投放各种动物及配对的食物,让幼儿根据大小不同进行配对。

  2.在数学区可以投放有关"狗兄弟排排队,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的操作材料,引出3组物体有规律排列的学习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直接请出了客人“三只狗宝宝”,让幼儿认识大、中、小三只狗,这个环节很重要,知道三只狗的体形差异能为之后的活动作铺垫,孩子们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给狗宝宝分好餐具,像碗、盆子等。有了之前对大、中、小的认识,孩子们都能很快分出。第三个环节是请狗宝宝吃美食,给狗宝宝分骨头,这是活动的难点,主要引导幼儿把大和多,小和少联系起来,经过提问和我的提示,孩子们基本能理解意思,知道两者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操作的时候要进行连线,幼儿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能知道对应的关系,知道大狗吃多的骨头,但是在连的时候却出现了偏差,幼儿的想象和行为还是不能够统一,可能将连线改为送骨头,请幼儿摆放粘贴会比较好。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自己存在很多问题,活动的环节是一步步的走下来了,但是很多细节还需要改进,像教具的摆放、问题的明确性、活动中的常规等等。在第一个环节认识三位客人时应该让幼儿点数一下,可是因为疏忽忘了,第二环节幼儿操作完成后我没有总结。此外,在数学活动中也不能忽略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关注及教育。通过这次活动让自己深刻认识了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要多看、多学、多钻研,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能力。

第168篇教案

  设计背景:

  每当孩子们散步经过花圃时,看见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老师,红颜色的花,黄颜色的花,真多啊!”“1朵、2朵、3朵……”

  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还不浓,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用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形象的“游万花园”的情景中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

  3.体验快乐的情绪。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条;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们要去万花园玩玩。瞧,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才能进入万花园。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万花园。

  (这个环节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二、捡花1.走进“万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美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跃。)2.感知1和许多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巩固幼儿对数量和颜色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用“许多”来表示。)三、送花儿回家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四、找朋友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五、回家,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来到万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结束部分自然、轻松,有情景性,幼儿玩得开心。)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很是感兴趣,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剪贴小花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们很会动脑筋,他们先将一张纸画好圆形,再将几张纸叠在一起剪出好几个圆形,可是有些孩子们在剪出细细的花瓣时出现困难,不能剪得细细的,而且出现粗细不一样,容易剪断。在制作大树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能折出扇子形状贴在树上当树叶,但也有个别孩子折得太大了,显得不怎么协调。另外有的孩子在布局方面还不怎样合理,还需进一步的引导。

第169篇教案

  设计意图:

  基于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需要,设计、组织一些简单的数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是适宜并且需要的,如帮助幼儿掌握对图形特征的区分及配对,也是小班幼儿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因此,基于幼儿对主题"动物花花衣"中"熊"主题的兴趣设计此数学活动。首先,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的特点"好游戏、好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结合主题,创设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而又有效地掌握。其次,小班幼儿缺乏对周围同伴的关心和帮助意识,通过创设帮助小熊修路的情境,使幼儿在掌握图形特征以及进行图形大小的配对的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图形特征,尝试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2、体验帮助小熊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重点:区分图形特征、大小。

  难点: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画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图、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多个,人手一份镂空纸制小路。

  3、PPT。

  活动过程:

  一、熊宝宝摔跤了(价值分析:情境导入,激发帮助小熊的情感)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儿向小熊问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会摔跤?

  重点提问:原来路上有洞洞,让小熊摔得好痛!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洞洞是什么形状的?那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洞洞的形状、大小,并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帮小熊修路(价值分析:复习巩固图形,根据图形的不同和大小配对)

  1、说说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导幼儿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图以及有洞洞的路面、与洞洞相应数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石头"若干。)

  1)请个别幼儿来搬"石头",

  重点提问:你搬的是怎么样的石头?(引导幼儿说出形状和大小)

  2)鼓励幼儿一起帮助同伴搬"石头" 修路(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配对。)

  重点提问:说一说你搬的石头是怎么样的,你的是什么形状的,是大石头还是小石头?

  ? 可能出现状况1:图形未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形状对不对)

  状况2:图形配上,大小没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大小对不对)

  小结:原来要把洞洞填满,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石头"才行。

  3)师生共同检查"修路"情况。

  重点提问:我们终于把路修好了,大家一起看看路修好了吗?(引导幼儿观察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进行检查)

  三、结束活动

  小熊说:"谢谢你们!帮老师把路修好!现在老师可以和老师的朋友一起去做游戏啦!"

  活动评析:

  1、精心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动物是小班幼儿极为感兴趣和喜欢的,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小班幼儿对数活动中几何图形的认知需要,选择学习活动教材中,"动物花花衣"主题中的"熊"这一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设计了此数学活动,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这样的选材是非常感兴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图形配对上,其实,老师考虑融入大小、图形特征两个维度,因此在提供的图形数量上,老师进行了限制,只提供与洞洞数量相应的图形数量,以降低幼儿操作难度,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发展,可适当将难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数量更多的图形数量,这样就对幼儿的操作造成了干扰,提高了挑战性。

  2、游戏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考虑到已经进入小班第二学期,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更具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战,但这也给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背景,以及将主人公小熊会声会色的表演融于PPT的音效及视频的直观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其次,修路的游戏操作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幼儿感受到了极大的成功感,以及自老师价值的实现。

  3、精美教具,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首先,老师用纸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制片作为修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让幼儿在帮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其次,将主人公小熊摔跤的可怜形象以及急切需要帮助的表现,淋漓尽致地表现在PPT的制作中,采用形象直观画面,以及生动的音效,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帮助小熊修路的情感。

  活动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教师抓住激发幼儿兴趣这个关键点,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路上有坑怎么办?”“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等,幼儿都能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

  本次活动进行了两次探索,旨在通过这两次探索引导幼儿掌握图形匹配方法,既: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匹配。第一次探索教师只提供了两个匹配因素:形状、大小,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匹配。因为难度较小,所以幼儿都能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在第一次探索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形状、大小、颜色都要匹配才行。有了第一次探索的经验,第二次探索大部分孩子都能对应的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是第一次探索的升华,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消极变化甚至暂时的倒退行为,所以巩固、强化目标的延伸活动显得更加重要。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匹配的知识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衣服上的洞,包上的洞,桌布上的洞等,利用本次课的经验,孩子们可以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70篇教案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按数取物并进行分类还需要进行梳理、提炼。因此我设计了《感知4以内的数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升按数取物分类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数量,并说出总数,巩固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贴一贴、数一数、说一说的方法感知糖果的数量。

  3、喜欢参与做做玩玩的活动,并对数数活动有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糖罐子若干,一罐二个,一罐三个,一罐四个(红色、黄色、绿色、紫色)货架4个分别贴有草莓、香蕉、葡萄、西瓜的图片标记。

  学具:

  1、胶棒人手一个,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

  2、印有糖罐子的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糖果”的游戏形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吃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每一瓶有几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一起用小手数一数。集体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2、通过幼儿自己贴糖果,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出示贴糖果的材料。

  (2)教师演示制作方法: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篓子,把糖果一颗一颗的贴在瓶子里,一边贴一边数一数,注意要把胶棒涂在没有画的这面。

  (3)做好后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我的糖瓶子里一共有几颗糖果?还可以数一数同伴的瓶子里有几颗糖果。

  3、通过送糖葫芦回家的形式,练习按标记分类

  (1)介绍不同口味糖果的标记。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糖瓶子里上有几颗糖果,并按标记把糖果送到篓子里。

  (3)集体送糖果回家。

  4、小结:今天小朋友都贴了不同数量的糖果,而且把它们都送回了家,你们真棒!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糖果,我们一起去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教师针对班级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的不同,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找到相应的糖果,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171篇教案

  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有趣、更易掌握。

  课题生成:

  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 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 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 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 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专家点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

  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

  反思与讨论:

  谈谈你对"生活化的数学"的认识,检验一下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是否有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我的教学目标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在第一环节出示盆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时,大多数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大盆、小盆、一样大的盆 。在集体操作练习这个环节是突破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环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绿色的大圆形、一个黄色的小圆形、两个蓝色的一样大的圆形。在操作过程中我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强弱,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但有部分孩子操作目的不明确,这可能我给他们准备的圆形太多,以至导致一些孩子不懂得怎样拿。在第三环节游戏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孩子的兴致最高,通过活动延伸这一环节巩固了孩子对大小的认识,但在摸到物体后孩子对物体的描述还欠佳。在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得多加强培养。

第172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知;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图形宝宝,教师示范操作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几张白纸,固体胶课件ppt。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1)师: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王国好不好啊!昨天收到了图形王国的国王的邀请,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参观他的王国。

  (2)师:哇!这个王国好大好漂亮啊!国王说他当导游带我们参观他的王国。

  (3)师:国王刚才跟我说,他每人送你一个礼物,他的礼物就藏在图形王国里,你们去找找吧? 找到他就送给你了。(如果小朋友不敢拿,教师可带头取礼物,说老师找到了然后拿下来)幼:好(4)师:小朋友,你们都有在国王哪里拿到礼物吗?能跟老师说说你拿到了什么形状的礼物?长什么样的?(请个别小朋友说)(5)师:拿到三角形的小朋友把你的举起来。(正方形和圆形也一样,从中把纠正一些小朋友)2、教师讲解,课件ppt示范(1)师:国王刚才过来跟老师说,他几个图形宝宝不见了,需要小朋友帮他一个忙。帮他找回他的图形宝宝?(出示ppt)(2)师:小朋友你们很厉害哦!都把图形宝宝找出来了。

  师:咦!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把准备好的图形宝宝拿出来,让小朋友说出他们的名字)师:图形宝宝们想让你们帮个忙。想你们帮他们看看他们手上的东西是不是跟他们一样都长的一样啊?

  (3)师:我们先看一下三角形宝宝的东西吧!那个不是跟他一样是三角形啊?

  师:刚才我们看了三角形的,现在我们看一下正方形的吧!那个不是正方形啊?

  师:三角形宝宝和正方形宝宝我们都看了,我们帮圆形宝宝看看吧!

  (4)师:我们帮了图形宝宝一个大忙,图形宝宝送给我们好多图形宝宝哦!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出名字和特点)师:我们有这么多的图形宝宝,能用来做什么好呢?老师手上还有一些白纸和胶水,可以弄什么呢?能不能弄一幅画啊?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那边的桌子上一起研究一下好吗?

  (幼儿拼图时间,老师从旁协助)师:小朋友你们拼好没呢?拼好了就拿着自己的画回到座位上做好。

  师:小朋友你们组拼得是什么图画阿?你们用的什么图形宝宝阿?大家他说的对不对啊?拼得好看吗?我们表扬他!

  师:老师也来拼几幅图!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拼了什么图画?用了什么图形阿?(一副一副让小朋友讲述用了什么图形组成的)三、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参观了图形王国,还拼了一副这么漂亮的画,我们带这幅画回课室去跟小朋友分享吧!

  教学反思:

  《有趣的图形宝宝》是我们实施的“图形宝宝“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巩固对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游戏是中班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而在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也学到了很多。如: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标;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及组织语言;如何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等等。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注意总结经验,减少“遗憾”。

第173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继续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幼儿人手一只小包,内装各种几何图形的“饼干”。幼儿人手动物卡片一份。

  3、在户外草地上布置各种几何形大门,再用彩绳围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湖。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形图案的形象。

  三、活动过程:

  (一)、以“郊游”为活动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朋友,我们到公园去郊游好不好?”

  (二)、利用户外环境,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小包里带了哪些好吃的点心?”

  ①(边出示边提问。)“老师包里有许多饼干呢!瞧,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②“你们有什么样的饼干?”(互相讲+个别讲。)2、“背好小包出发了!”边走边唱歌曲《郊游》。

  3、钻过几何形大门。“看,公园的大门多神气!这些门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选自己喜欢的大门进公园。走过两道门,来到公园的草地上。”“说一说自己是从什么形状的大门走进来的?”

  4、辨认几何图形的湖。“这个公园真大呀!瞧,公园里还有好几个漂亮的湖。可以找个朋友一起去划船。”边划边唱歌曲《划船》。“你在什么形状的湖里划船?”“可以和朋友换一条船,到其它形状的湖里去玩一玩。”“我们玩得真高兴!小船靠岸了,小朋友上岸来吧!”   (三)、找找室内环境中的几何图形。“大家玩累了,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进教室。)   1、引导幼儿观察墙饰。“这里有花、有草、有树,真好看!让我们和朋友一起走走、看看、讲讲。”(放舒缓的音乐。)“有几位图形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来郊游,它们是圆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三角形娃娃,它们调皮地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快快找,它们躲在哪里?”

  2、分辨动物卡片上的几何图形。“图形娃娃表扬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找到了它们。它们还想再玩一次‘捉迷藏’的游戏。这回它们请来了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帮忙,想躲在小动物身上。我们先去找找小动物躲在哪儿,每人找一个小动物。”“你找到的小动物是谁?”“有哪个图形娃娃躲在它身上?”(互相说+个别说。)“大家都来和小动物、图形娃娃交朋友,把我们带来的饼干请它们吃好吗?”一边喂“饼干”,一边还要学说一句话“我请你吻xx形状的饼干。”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174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认识小动物、不同的点心和车子,感知4以内的数量。

  2、能够在活动中手口一致地数数,掌握观察和比较事物数量的能力。

  3、能通过活动对数学、数字产生兴趣,喜欢和大家一起活动,并且喜欢帮助别人,喜爱小动物。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动准备

  教材、动物与点心的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

  (二)小动物吃点心

  1、师:大家看看,我们班来了哪些小动物呀?(有老鼠、兔子、乌龟、大象)

  2、师:恩,那他们分别都来了几只呢?

  3、师:现在小动物的肚子有点饿了,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点心,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要求一只小动物分到一个点心,我请小朋友来分一分。(个别操作,用线连接)

  4、总结:一个小动物吃一个东西,几个小动物吃几个东西。

  (三)小动物去旅行

  1、师:嗯,刚才小动物们都吃到大家帮他们分的点心,吃的好饱呀!谢谢你们!现在小动物吃饱了,它们准备去旅游啦!因为刚才你们帮它们分点心分的很好,(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没有分错,每一个小动物都吃到了,所以,它们现在又想请你们帮它们分一下旅游时的车子!

  2、出示材料,让幼儿观察上面的内容,动物的数量和车子的数量。

  3、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帮动物们分小车了,大家都试一试吧!想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帮助小动物分点心的,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帮小动物分小车。

  4、幼儿实践,独自用连线的方法完成练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评价、小结

  1、评价幼儿的练习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的好的,出现错误的探讨原因,一起分析解决。

  2、总结本次活动情况,包括幼儿表现、活动成果等。

  四、活动延伸

  尝试五以内的数量的点数

  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活动是小班第一学期的数学活动《给小动物喂食》。活动目标是: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认识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快乐。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被激发出来。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没了有趣的游戏情境,从捉迷藏到给小动物送食物再到给小动物喂食,整个游戏情境非常流畅、有趣。孩子在游戏化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了4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正确地说出总数。此外,活动中游戏的使用,动物角色的选择,都有效的激发了孩子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使活动一步步推向**。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的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洁,声音有些大声了显得不够亲切。

  2.表扬不够具体。如:幼儿贴对圆点数或食物后应问幼儿,他贴对了没有?而不应该总说太好了。

  3.由于紧张,语速稍快了点。对幼儿的照顾也不是那么周全。

  4.活动的设计如果能在后面加一个吃的环节,效果会更加好。

  回顾准备这一次公开课的经历,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幼儿教学有了一些更深的体会,对课堂的驾驭有了更多的体验,对一些看似传统的教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第175篇教案

  一、设计意图:小三班幼儿聪明好学,年龄在3岁半-4岁半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数字比较敏感,在学习中,能感知数概念的形成,并学习辨认1--10的字形,在游戏活动中,反复记数、点数,对数量的感知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海报可让幼儿在轻松、主动的氛围中学习规律数数,从而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本次数学探究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利用数字卡片、实物卡片、粘贴海报、开火车等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认识6、7、8的 字形及辨认6、7、8的数量。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6、7、8的 字形。

  2、让幼儿辨认6、7、8的数量。

  3、体验数字游戏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海报一张、幼儿海报五张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6、7、8 数字卡片

  3、实物数量卡片若干

  4、光碟一盘,故事《动物选美》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看故事《动物选美》导入活动;

  2、教师出示海报,引导幼儿观察;

  3、提出问题:海报上出现的数字分别像什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

  4、请幼儿从桌面上找出与海报相同的数字。

  (二)、教师依次出示6、7、8数字卡

  1、引导幼儿认识6、7、8的字形,并说说是什么数字

  2、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3、请幼儿找出与数字相符的实物卡片。

  (三)、手指游戏。教师分别说出6、7、8的任何一个数字,请幼儿用手指比出与数字相符的手指。或反之,游戏重复进行。

  (四)、引导幼儿分组学习使用数字6、7、8粘贴海报

  (五)、小结: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6、7、8数量的对象,加强数字与数量的结合。

  活动延伸:游戏《开火车》

  活动评析:在活动前,小三班幼儿已对数字1-5认识和掌握,通过认知活动,多数幼儿能较快地正确地辨认6、7、8的字形,并配合6、7、8的字形,铺排出正确的数量,少数幼儿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较好,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字游戏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176篇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按颜色分类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按颜色的标记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结果。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会按颜色的标记来分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美工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物质准备:红、黄、蓝颜色标记若干,小兔子玩偶三个。花片

  3.环境创设:创设"小兔的家"环境。(桌上放有红、黄、蓝色的东西)

  活动预设:

  一、以"参观小兔家"的游戏形式引入,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

  提问:小兔的桌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二、游戏"给小兔送花"

  1.认识颜色标记。提问:这三只小兔子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它们穿着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裙子,看看它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裙子?

  2.游戏

  引导语:喜欢红色的小兔子,要送给它什么颜色的花呢?请你把花送给它。然后再分别给喜欢黄色的小兔和喜欢蓝色的小兔送花。

  三、游戏:相同颜色在一起。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选取红、黄、蓝颜色标记一个,教师引导幼儿按标记的颜色站在一起。再交换颜色标记,再次游戏。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颜色标记,请手那相同颜色标记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四、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始终,并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177篇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接下去铺什么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结束部分: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78篇教案

  知识领域:数学课(渗透艺术领域)活动对象:小班活动内容:和图形宝宝做游戏设计思路: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述说着特征。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和图形宝宝跳舞"、"饼干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通过观察图形,找图形和送图形回家,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

  认识、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活动难点: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活动准备:

  彩色的图形宝宝卡片若干、多媒体教学课件、礼物盒、橡皮泥,三个用绳子拉成不同形状的舞台,三幅饼干坊的图,三个不同形状的盒子。

  活动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幼儿操作法等相结合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引导认识图形-进行游戏-动手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主题1、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小明友,昨天小白兔给我打电话说:"因为这两天一直刮大风,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你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吗?"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提问:(1)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2)三角形有几条边?(和幼儿一起伸出手点数)(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所见到的物品)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和图形宝宝跳舞师:老师帮小白兔造了这么漂亮的房子,小白兔非常高兴,它还送给我很多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盒子",引起幼儿兴趣师:你们看,礼物都在盒子里呢?谁想先拿一个看看。(指名幼儿来操作,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然后拿出图形宝宝)"哦,原来小白兔送给老师的是图形宝宝"。

  2、和图形宝宝找舞台师:你们喜欢吗?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挂在脖子上,看看自己的是什么形状宝宝?(引导幼儿辨认自己的图形宝宝),我们把图形宝宝带到自己的舞台上吧!(师说儿歌,幼儿找到相应形状的舞台)3、和图形宝宝跳舞师:拿着小白兔送的礼物高兴吗?(高兴)我们一起和图形宝宝跳舞吧!(听音乐,师幼跳舞)三、做饼工师1、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你们想吃东西吗?我们一起来做饼子吧。

  介绍规则: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工就要到圆形加工厂,方形宝宝喜欢吃方形饼干就应到方形饼干加工厂,那三角形宝宝呢?(引导幼儿说出)。

  2、幼儿用彩泥进行制用,师随机指导。(师帮助又困难的幼儿)3、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做了这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放回它们自己的盒子里吧!(幼儿随音乐将饼干放回相应的盒子里)四、延伸活动我们和图形宝宝去找小白兔一起来分享这些饼干好吗?(师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执教者:迂苗苗2012年3月《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教学活动反思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整个活动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小兔送来的图形宝宝吸引了幼儿;其次,和图形宝宝跳舞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做饼干师"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教案反思:

  科学活动必须是孩子通过科学知识的摄取,将所学的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再次操作得出的结论,因此,我觉得引导发现法是幼儿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标在于养成幼儿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使之学得主动、积极。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伴有猜想、思考、期待,促使他们去寻找理由、证据。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相应能力的提高。

第179篇教案

  周四得知刘老师周五要来随堂听课,心里顿时忐忑了。周五安排的是科学(数学)《全家福》,科学课可以说是非常棘手的,特别是上学期上过一节失败的科学课后对科学课一直很畏惧。本来准备参照建构式活动设计来进行本次活动。但考虑到原本的设计不是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后,同时也受一条新闻的影响“最近孩子都很爱玩ipad,在游戏中达到锻炼的目的”。于是重新设计教案,连夜赶制PPT,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在活动,这份PPT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对幼儿掌控方面的弱点。

  实验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内容:科学(数学)——全家福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已经进行过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这一方法。本次活动“全家福”,结合主题,运用幼儿熟悉的家人为媒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活动采取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的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获得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学念《数数歌》,学习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全家福PPT2、幼儿用书第一页3、小兔、小猫、小老鼠、小鸭图片。苹果卡片若干。

  活 动 过 程设 计 意 图一、小兔分苹果,复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创设情景《小兔分苹果》,引出主题。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小兔分苹果,大家帮他数数看分的对不对。

  二、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与相应的点数相对应。

  1、 1、个别幼儿回答,请全体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验证。

  2、 2、家里有几个人,就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初步了解数量与点数的对应关系。

  3、 3、教师总结,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中运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完成练习。

  4、 4、对于程度较差的幼儿教师鼓励运用《数数歌》手口一致点数。

  三、幼儿操作,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 翻到幼儿用书《数学》第一页,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第一题。引导幼儿了解该练习的操作方法。

  2、教师点评,运用《数数歌》进行校对,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创设小兔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80篇教案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判断有所偏差。如:拿着一只封闭的内有东西的盒子,他会说里面没有东西。因此,我创设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等方法去感知、判断“有”和“没有”,初步理解“空集”的概念。为帮助幼儿理解“空集”这一比较特殊的概念,我设计了“帮熊妈妈进货”的情节。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力求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注意在难度上分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在过程设计上,我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探索、体验来积累经验,并用比较简单的语句,讲述操作的过程,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初步理解“空集”,尝试用各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

  2、初步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

  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感知判断“有”和“没有”。

  活动准备:

  1、透明类: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饮料各两份。如:雪碧、酸奶、可乐等。

  2、不透明类:

  ⑴ 盒子类:各种大小、形状的食品、玩具、用品包装盒各两份,一份内有东西,另一份没有两份。

  ⑵ 罐头类:听装饮料:椰奶、牛奶等各两份。

  ⑶ 布袋类:大小形状的布袋20只,其中10只有东西,内放有棉花、皱纸、豆类等;10只是空袋;信封20张,其中10张内有厚薄不同的贺卡,10张没有。

  3、小熊头饰一只。

  4、人手一份礼物,内有两个盒子,一个里面有东西,另一个里面没有。

  活动过程:

  ㈠ 感知“有”和“没有”

  ⒈ 创设情景:去熊妈妈家做客,熊妈妈送礼物给小朋友。

  ⒉ 让幼儿感知“有”和“没有”。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一个里面有星星、雪花片等,另一个里面是空空的。)你怎么知道的?

  ㈡ 判断“有”和“没有”

  ⒈ 尝试操作

  ⑴ 熊妈妈想开一家小超市,可是超市里一样东西也没有,怎么办呢?

  ⑵ 介绍操作要求:旁边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具,可是有的里面有东西,有的里面是空的。每人帮熊妈妈进一样东西,空的东西熊妈妈不要的。

  ⑶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有”和“没有”。

  ⒉ 交流小结你进的是什么?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的?

  ⒊ 再次操作

  ⑴ 鼓励幼儿去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办法再帮熊妈妈进许多货。

  ⑵ 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用直接的方法感知。能力强的幼儿各种方法判断。询问个别幼儿:里面有东西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⑶ 相互介绍。

  ⒋ 和熊妈妈一起开超市。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8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难点:

  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分别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数字卡1--3。

  2、幼儿人手1份动物卡(分别为1只鸭子,2只大鹅,3只小狗),数字1--3,小筐,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

  ⑴师: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卡,引导幼儿观察。

  ⑵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带领幼儿感知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并点数。

  2 、幼儿按序排卡片。

  ⑴师:请小朋友按数量多少的顺序给小动物们排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引导幼儿给实物卡排序。

  ⑵师:他是怎么排的?请一位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排的过程。

  ⑶师:他排得对吗?(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师生共同检查并带领幼儿从前往后地读一读小动物排队的顺序。

  3、认识数字。

  ⑴师:今天动物卡片想找数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就是数字1,1是什么样的?(教师依次小结: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及其代表量。

  ⑵师: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还可以表示1个什么?(1还可以表示1只鸭子、1个苹果……教师再依次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数字2、3的实际意义)。

  4、幼儿个别操作。

  ⑴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动物卡,数数每种动物有几只,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分别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的下面。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个别指导幼儿。

  ⑶师:做好后,请你把动物卡按刚刚排队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数字卡也按同样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儿用书。

  ⑴幼儿用书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幼儿"圈数字"的操作卡,请其他幼儿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数字是对是错。

  ⑵师生共同检查各种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齐(用过的材料摆成了原来的样子),表扬会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儿。

  教学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第18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4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数字转盘、大鼓一个、1-4的数字卡若干

  2、"数、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教师带幼儿边念手指谣,边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集体活动: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可怜的小猴们在钓鱼的时候都被坏鳄鱼给吃光了,猴妈妈可伤心了,为了保护其他的小猴,猴妈妈他打算搬家,离开这个坏鳄鱼,你们说这个主意好不好呀?但是,坏鳄鱼在小猴家旁边出了许多难题,猴妈妈和猴宝宝他们搬不出去呀。小朋友们,小猴他们这么可怜,我们帮他们解决难题,好不好?我昨天呀,乘鳄鱼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边看了看,我发现了四个难题,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四个难题吧。

  2、复习4以内的数字

  师:我们现在就来解决第一难题--数字大转盘。

  在这个转盘上有数字和指针,教师来转动指针,当指针停止指向数字几,就请幼儿大声地说出这个数字。

  3、记忆4以内的数字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解决乐第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题--"谁不见了"

  教师出示1---4的大数字卡,拿掉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是哪个数字不见了。

  4、4以内的按数取物

  听鼓说数

  师:第二题我们也顺利解决拉,我们每个人都表扬一下自己,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

  我这有一个鼓,请小朋友们根据鼓声来说数字,告诉我我敲了几下。

  按数取物

  师:现在,我们第三个难题来啦,准备好了没有?

  4套1-4的物卡,请幼儿根据教师说的数找出相应的物卡。

  三、分组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拉,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三个难题。现在我们就要向第四题出发拉,刚才前几题都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的,第四关呀坏鳄鱼要把小朋友们分开了,要分组考你们。

  教师一一介绍每组的活动

  第一组:盖印章

  第二组:数、物拼板

  第三组:数、物对应

  幼儿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第183篇教案

  【活动目标】

  数字点卡进行乘车游戏。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点卡。

  【活动过程】

  一、幼儿根据点卡乘车。

  1、请幼儿领票。

  “我们上车啊!要根据自己的车票去坐位子,你的车票是几个点子就找的位置标记也是几个点子,如果要是做错了售票员就会让你下车的。

  2、请幼儿乘车。

  3、教师充当检票员开始检票。

  ①“你拿的是什么票?几元钱的,坐的是什么什么车?”

  ②“你为什么要坐在这里?”

  ③错的幼儿。“你坐的什么车?他做的对吗?应该坐在哪辆车?”

  ④“好!请旅客们坐好车!我们出发了!我们的第一站是直塘!”“上海动物园已到请旅客们下车!”幼儿下车,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动物。

  ⑤“现在请旅客们坐好车!我们继续!接下来一站是沙溪!”好,旅客们,沙溪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们走好,祝旅行愉快!”

  ⑥“现在请旅客们坐好车!接下来一站是太仓了,出发!”好,旅客们,太仓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们走好,祝旅行愉快!”

  二、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出去旅游真开心!看了这么多的动物!我们下次在去海洋馆好吗?”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84篇教案

  目的要求: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耐心作业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意助人的品质。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图形娃娃,三只口袋,儿童乐园一幅,教室内布置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学具:图形娃娃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师:我们小四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呢?(出示图形妈妈)问:“这是什么?(图形妈妈),图形妈妈怎么啦?(哭)我们一起来问:”图形妈妈你为什么要哭?

  2、原来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然后把宝宝们送回妈妈身边去。

  (二)请幼儿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1、师:这些娃娃都在儿童乐园玩呢,我们找到它们后,对他们说一句话: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师示范,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去。

  3、幼儿找娃娃并送回家。

  师:我们先帮圆形妈妈找娃娃,找到后对它说: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现在帮谁找娃娃?怎么说呢?

  还有谁没有回家,送它回家时说什么?

  4、师:这些宝宝都回家了,图形妈妈应该很开心!可是怎么还在哭呢?

  原来图形妈妈还有好多宝宝没回家,原来它们还有许多宝宝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们送到新房子里去吧,边送边说一句话。XX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儿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图形娃娃送到新房子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游戏:到图形娃娃家做客。

  1、现在图形妈妈怎么样了?(笑了)图形妈妈说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为感谢大家,要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看是哪个妈妈出来我们就去它们家去。

  2、幼儿看出示的图形,到相应的图形娃娃家做客。

  3、师:我们到图形妈妈家玩得开心吗?好,现在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8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三种物体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2.能发现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花园宝宝场景创设。

  2.花园宝宝依古比古、唔西迪西,路线图一张,红黄绿花2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宝宝,这是谁啊?(依古比古)今天依古比古想请你们到花园宝宝的花园里去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跟着依古比古出发吧!

  2.感受花的颜色:

  师:花园宝宝的花园到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花园宝宝的花园漂亮吗?哇,有这么多漂亮的花呀!闻一闻,香不香呀!都有什么颜色呀?

  二、游戏活动--三种花色有规律的排序

  (1)游戏――依古比古去朋友家做客

  1.观察路线图,感受三种花色的排列顺序出示三种花色排成的路线图,请幼儿说说他们的排列顺序

  2.摆放路线,体验三种花色的排列顺序根据路线图的指示,请幼儿摆出小路,送依古比古到唔西迪西家

  (2)游戏――依古比古回家

  1.填充路线图,再次感知三种花色的排列顺序出示路线图,请幼儿按规律填充完整

  2.幼儿讲述路线图,并摆放路线。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摆放好小路,送依古比古回家。

  三、延伸:三种物体按大小排序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18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幼儿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二、幼儿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游戏:对对乐。

  1、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评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中,连平时常拿错鞋子的几个小朋友也配对成功。

  四、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进行分组)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评析:这一环节与第一环节首尾呼应,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通过师生共同检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第18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 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活动反思:

  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第18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3.能按数拿取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实物纽扣、树叶、珠子等一到5个,圆点卡片一到五个。

  2.图片一幅,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数。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教师:开学了,小兔要送花给我们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图中各种东西的数量(一辆小车、一只小兔、两个车轮、三个气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1.教师说图中的任一内容,幼儿出示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2.幼儿操作练习:按数取物。

  1.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说一说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数,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数。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各种实物,数一数,各有几个,说出总数。

  3.教师报数,请幼儿拿相等数量的物品。

  3.玩"手指游戏"。

  游戏开始,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拍手,藏小手(双手放背后)。[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出"5"(教师伸出5个手指),我出"5"(幼儿伸出5个手指)。数一数。对不对?(幼儿点数手指,并说出总数。)对,对,对。(用同样方法,教师分别出示1个、2个、3个、4个手指,游戏反复进行。)

  4.完成幼儿操作材料《我会数》。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小猴有几只?

  (2)交代操作要求。

  提问:5只小猴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

  (3)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结伴相互数数对方身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如:1个鼻子、2只眼睛等。)

  活动建议

  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活动时,可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的物体,进行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189篇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美妙的石榴花托

  活动目标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游戏“石榴快长大”。

  (1)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讲述正确后,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

  (2)同伴间彼此交流,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幼儿依次讲述,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提出讲述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2、在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时,虽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记录表。探讨记录的方法,但教师缺乏较好的评价总结,导致一部分幼儿记录错误。

  3、活动中气氛较融洽、师幼互动也较好,但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不足,较多地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索。活动后反思,在给石榴花托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有的进行分类操作。有的进行记录统计,有的进行对外交流、展示等,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还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面对幼儿的回答,除了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外。还可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了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有2个”等。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很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回答问题,提炼探索的价值。

第19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 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 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3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1 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 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 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 游戏"石榴快长大"。

  (1)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讲述正确后,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2)同伴间彼此交流,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幼儿依次讲述,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提出讲述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第191篇教案

  托班数学课教案设计《小猪吃饼干》

  授课老师:林秀云 授课对象年龄:2岁半---3岁

  设计意图:认识三角形和圆形是幼儿数学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和三角形。根据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的性格,我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学,使每位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和三角形,初步感知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尝试一一对应摆放圆形和三角形。

  3、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圆形和三角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游戏卡——饼干;2形状卡——圆形或三角形人手一个;

  3小猪噜噜和小猪嘻嘻;4学具——三角形和圆形。5录像;

  6各种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实物和图片(挂钟、呼啦圈、衣架等)。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分辨圆形和三角形。2、会一一对应摆放形状饼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1、导入:今天有图形宝宝来我们班上做客了:它是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看,他们来了。

  2、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说出他们的名称。

  3、图形宝宝和图形妈妈做游戏。

  (二)、喂小猪吃饼干。

  1、教师出示小猪,引导幼儿观察小猪,激发幼儿兴趣。

  师:猪妈妈有两只猪宝宝,一只叫噜噜,一只叫嘻嘻,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只小猪身上哪里不一样?

  教师总结:原来,他们两个嘴巴不一样,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噜噜喜欢三角形,嘻嘻喜欢圆形。

  2出示饼干,教师示范一一对应喂小猪吃饼干。

  3配班发游戏卡,幼儿操作(轮流喂小猪吃饼干)。

  师:如果有幼儿摆放不对,教师模仿小猪提醒孩子:我是噜噜,我不喜欢三角形的饼干,我喜欢圆形的。

  (三)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哪些物品藏着三角形和圆形。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幼儿看看、摸摸、说一说,激趣。

  2、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大胆说说图中藏着哪些形状。

  (四)延伸活动:到户外寻找圆形、三角形。

  播放视频,激发幼儿到户外寻找圆形和三角形,培养幼儿敏捷的观察力。

第192篇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

  2、在辨别大、小的基础上,学会按大、小分类。

  3、学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活动准备:

  1、分别贴有大、小字卡的大房子、小房子。大、小红花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玩具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辨别大小。

  1、讲述故事:秋天来了,天气很凉爽!玩具王国里的玩具宝宝们都出来玩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玩具宝宝呢?

  2、分别出示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引导幼儿辨别大、小,并说出大、小。

  二、帮玩具宝宝找家,尝试将大、小分类。

  1、继续讲述故事:这么多玩具宝宝啊~!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的可开心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该回家了!玩具宝宝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它们伤心的哭了!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

  2、请幼儿帮玩具宝宝找家,教师引导幼儿将大玩具放在写有大的大房子里,小玩具放在写有小的小房子里。

  三、活动结束,让幼儿说出“大的”“小的”。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们都送回了家,它们要谢谢你们,给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并要求孩子说出自己拿到的花是“大的”还是“小的”。

第19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 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 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 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 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 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第19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游戏“石榴快长大”。

  (1)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讲述正确后,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

  (2)同伴间彼此交流,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幼儿依次讲述,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提出讲述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2、在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时,虽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记录表。探讨记录的方法,但教师缺乏较好的评价总结,导致一部分幼儿记录错误。

  3、活动中气氛较融洽、师幼互动也较好,但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不足,较多地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索。活动后反思,在给石榴花托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有的进行分类操作。有的进行记录统计,有的进行对外交流、展示等,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还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面对幼儿的回答,除了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外。还可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了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有2个”等。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很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回答问题,提炼探索的价值。

第19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小猪。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养成互相谦让的品质。

  活动准备:

  美丽的森林场景、数字卡片1——9、圆点卡片1——9、小房子9幢、小猪大卡片1——9张

  活动过程:

  一、童谣《小肥猪》引入。

  师:小猪宝宝,过来让妈妈看看你们长得怎么样?(幼儿围在老师身边一起律动童谣。)

  二、新房上的秘密。

  1、

  师:你们吃得好,睡得香,所以都长得胖胖的,真好,妈妈也真高兴。前几天妈妈在森林里给你们造了许多漂亮的小房子,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房子上还藏着秘密,看你们谁能发现。

  2、幼儿自由欣赏新房,寻找房子上的秘密。

  3、集中交流。(新房上有圆点卡片,它能表示多和少。)

  4、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找到与圆点表示相同数量的数字卡片。

  师:圆点上的多和少可以用数字宝宝来表示,那我们一起帮圆点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吧!

  5、猜猜小房子上的卡片有什么用处,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6、交待妈妈设计卡片的用意。

  师:刚刚呀你们都说了好多好多卡片标记的用处,是的,不同的地方标记有不同的用处,今天呀妈妈用这些卡片就是告诉你们,每幢房子上面圆点或数字是几就住几只小猪。

  三、小猪住新房,尝试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要去住新房了,你可以请上你的好朋友,住进你们喜欢的新房,等会儿妈妈要来检查的,你们不可以争抢的哦。

  四、根据小猪大卡片上小猪数量的多少,找到相应的小房子,进一步巩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刚刚我们的小猪宝宝真好,都能和好朋友一起住新房,看,我们还多出了许多房子,那我们邀请远方的朋友一起来住,好吗?我们根据他们上次寄来的照片,帮他们安排好新房吧。(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检查。)

  五、音乐律动《小火车》。

  师:房子安排好了,那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接他们吧!

第196篇教案

  【活动目标】

  在看看、排排的游戏中按照花儿的大小排序,进一步感受春天是花儿盛开的季节。

  【活动重点】理解按照大小递增或递减排序的方法。

  【活动难点】四朵花按大小排序。

  【活动过程】

  一、不同大小的花。

  PPT1:出示满园郁金香花图片。

  上海植物园里花都开放了,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PPT2:出示三朵大小不一样的花。

  关键提问:我把其中最美的三朵拍下来了,看看它们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不同?

  幼1:有的大的有的小的(师:大小不一样)

  幼2:这里有很多花(师:五彩缤纷的花朵)

  小结:植物园里有许多花,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过渡语:那今天我们用这些花朵玩游戏,好吗?

  二、给花儿排排队(环节意图:通过幼儿反复操作理解按照花儿大小排序的方法)

  (一)三朵花儿排排队。

  1、介绍操作材料:(出示操作底板)等会把花插在透明的塑封纸后面。

  2、操作要求:等会每人三朵大小不一样的郁金香,请你们给他们排排队,记得从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排哦!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能从有标记的地方排列。

  幼儿是否能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把花排列好。

  观察幼儿排列的方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3、交流分享:你是怎么样给花排排队的?为什么这样排?

  小结:原来大小不一样的三朵花我们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给它们排排队。

  (二)四朵花儿排排队

  1、要求:把大小不同的四朵花用刚才的方法排列整齐,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

  2、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打乱原来的排列,还是直接把第四朵花插进去排列。

  四朵花排列时幼儿出现了什么难点。

  3、交流分享:

  (1)你是怎么让第四朵花排在花的队伍里的?(排序方法)

  (2)展示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三、延伸:

  除了郁金香花开了,你还知道哪些花也是在春天开放的?(引导幼儿活动后把花按照大小不同种植在班级的自制的草地上。)

第19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数数。

  2、锻炼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重点:锻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难点: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数数。

  活动准备:

  幼儿数学用书《勤劳的小蚂蚁》,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阅读《勤劳的小蚂蚁》:

  1、教师请幼儿打开哟额数学用书,翻到《勤劳的小蚂蚁。》——“小蚂蚁是最勤劳的了,它们整天忙忙碌碌,一刻也不停歇。大家看看图片里都有哪些蚂蚁,它们干什么?它们周围还有些什么?”

  幼儿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想法。

  2、教师重点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一、找找数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我们一起来找画面中数量分别为1、2、3、4、5、6的东西,好吗?”

  师生共同寻找,得出结论。它们是“1棵大树,2朵白云,3只蝴蝶,4丛小草,树上的5颗果子,以及6朵小花”。2、教师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完成作业。

  ——“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分别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如:1只大蚂蚁、2只戴帽子的蚂蚁、2只穿背带裤的蚂蚁、2粒花生、2只轮子、

  3只穿衬衫的蚂蚁、3粒豆等)

  二、圈圈画画:

  1、幼儿分别在幼儿数学用书中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如:戴帽子的蚂蚁或不戴帽子的蚂蚁,穿衬衫的蚂蚁或穿背带裤的蚂蚁,大蚂蚁或小蚂蚁等。——“请大家把找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找得越多越好!”

第19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实物图形的感知过渡到图形概念的初步理解。

  2、初步培养幼儿通过探索判断事物特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触摸具体的不同形状的常见物品。

  2、鼓励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几何泡棉探索摆弄,无颜色限制。

  3、几何形状玩具的操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拿三个形状的轮廓图和一个图形,请幼儿帮这个图形宝宝找家。

  二、游戏:“跟我学”

  教师拿一个图形的轮廓土,幼儿快速去拿与轮廓图相同的图片。然后到轮廓图上比一比,体验一下是否一样。教师也可以请幼儿拿出一个轮廓图,教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图片。

  三、幼儿探索操作

  1、几何形状的泡棉人手一份。红、黄、蓝三色彩笔或蜡笔。让幼儿取出红的框,蓝色的三角形,先尝试操作第一组图,拼好后,请幼儿把拼好的图的颜色在树上涂出来。

  2、组合建构

  请幼儿观察书中都有什么颜色的图形,红框里有什么图形,红框旁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他们两个放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

第199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黄色,巩固认识红色。

  2、让幼儿学会把红、黄色进行分类。

  3、在玩中体验同种颜色排在一起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装有红、黄颜料的瓶子若干,瓶里的颜料水不能太满便于幼儿摇动。

  2、红、黄色玩具饼干多于幼儿人数。

  3、红、黄色小娃娃与幼儿人数相等。

  4、红、黄色标志各一。

  5、尽量选择充气塑料玩具的幼儿摇动瓶子时,颜料水流出来。

  6、瓶子的密封性一定要好,避免在“小娃娃”,便于幼儿骑。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我的小手,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幼儿观看场景,提问:这里有些什么颜色的东西?

  教师在场景中放置好与幼儿人数等同的红、黄颜色的小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2、第一次分类:教师准备好标志并引导幼儿观看,让幼儿骑小娃娃按颜色排队,体验同种颜色排在一起的乐趣,重点认识黄色。

  让幼儿认识颜色标志,并要求幼儿把自己的小娃娃骑到颜色标志处排队。

  你的小娃娃是什么颜色的?你把它骑到什么颜色的标志后面了?

  通过游戏变出红、黄颜色标志,让幼儿按相应颜色排队初步感受集合。

  二、找找玩玩,体验快乐(游戏“摇摇摇,变变变”变出色的集合)

  1、让幼儿把红色颜料送到小娃娃后面排队。(红色的集合)

  2、让幼儿把黄色颜料送到小娃娃后面排队。重点认识黄色。(黄红、黄颜料)

  教师出示红黄色颜料,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红、黄颜色的认识。

  三、送饼干给小娃娃吃,激发情感。

  1、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走一走,跳一跳,请把红色的饼干送给小娃娃吃,用同样的方法送黄色饼干。

  2、今天小朋友都很棒,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小娃娃并帮助它找到自己的颜色,给它排了队。现在小朋友们和小娃娃都累了,我们一起休息一会儿吧!

  四、活动总结。

第200篇教案

  活动目的:

  1、在撕撕玩玩彩纸中,感受绿色和金黄色彩纸的色彩。

  2、在想象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3、初步学习按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

  绿色,金黄色的彩色纸条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纸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它这像什么?她们是什么颜色。

  二、示范撕纸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现在林老师把纸条变成了什么样?(幼儿:把纸撕成一片一片。)

  师:我们过节和高兴的时候,就把它撒到空中。(教师把纸抛到空中给幼儿看并告诉幼儿把纸撕得越小越好)撕得越小飞得越高。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撕纸,撕的越小越好。

  师:孩子们你们轻轻的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把自己篮子里的彩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撕的越小越好,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2、幼儿撕纸时老师指导,撕的纸放在小筐里。

  3、撕的快的孩子可以到老师这里拿彩纸。

  四、撒纸片(放音乐《铃儿响叮噹》)师:听这是什么音乐,圣诞节快到我们一起过圣诞节好吗?

  师:那我们怎么过圣诞节才好玩了?

  (启发幼儿说出撒纸片一边说“过节了,过节了!”

  五、鼓励幼儿边玩边说:“过节了”来两遍。

  师:孩子们像老师这样边撒边说过节了!看谁的小纸片飞得最高,谁的声音最好听”

  六、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分类。(开音乐《睡吧,布娃娃》)

  师:天黑了,纸片妈妈叫纸片娃娃回家了,绿色妈妈的宝宝在哪里,大家家帮忙找回来。

  师:绿色宝宝的家是绿色篮子,金黄色的家是金黄色的篮子。我们先把绿色娃娃送回家。(然后同样的方法找金黄色)

  七、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讲评。

  活动延伸:

  师:等会儿许老师教小朋友把纸片宝宝变成桔子的衣服。现在我们先把篮子放在桌子上。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推荐 托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开汽车 托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托班数学教案:小鸡吃虫 托班数学教案:母鸡妈妈生蛋 托班数学教案: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罐子叮当响 托班数学活动:小猪住新房 托班数学教案:汽车开来了 托班数学教案:豆宝宝要回家 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 托班数学活动设计:上和下 托班数学教案:哪个大、哪个小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圆的和方的 托班数学教案:找图形宝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和没有1 托班数学教案:鸡妈妈孵蛋(数字123) 托班数学教案:按颜色分苹果

最新托班数学教案 托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 托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 小托班数学教案20篇 托班数学教案:按颜色分苹果 托班数学教案:神秘的礼盒 托班数学教案:鸡妈妈孵蛋(数字123) 托班数学教案:可爱的小鸭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有和没有1 幼儿园数学教案:感知圆及大小的含义 托班数学教案:找图形宝宝

相关信息 托班美术教案五彩的雨 托班音乐教案我上幼儿园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托班校园安全教育教案20篇 托班语言教案三把小伞 托班语言教案小鸭找朋友 数学老师心得范文 托班综合教案彩纸飘飘 托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沙子 托班社会教案鸡妈妈请客